我爱萨其马虞co 发表于 2022-6-24 11:36:49

“天降红码”风波!河南,又上热搜

文丨西部菌
“天降红码”风波,近日将河南和郑州送上了热搜。
近日,据媒体报道,多位前往郑州沟通村镇银行“取款难”的储户被赋“红码”。他们来自低风险地区,到郑州后健康码被赋红码,随即被工作人员带往相关隔离点。
此外,还有多位未前往郑州的储户在填报信息后被赋为“红码”。
最新消息显示,部分储户的健康码已于6月14日下午“复绿”,不过到目前为止,对于健康码被用于防疫之外的其他用途,依旧缺少一个明确的回应。
在西部菌看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防疫相关的政策水平的高低,其实也是区域、城市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滥用防疫工具,伤害地方形象,也会间接影响经济。
01
前不久,河南一些村镇银行出现“取款难”问题,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这些村镇银行是从全国通过互联网渠道吸储,所以“红码”风波涉及的人群,都是从外地前往的储户,而非当地人。
郑州12345此前回应称,“大数据出问题,正在改进”,但这一说法似乎不太站得住脚。
一来,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的说法是,“需要咨询疫情防控指挥部,因为他们专门制定赋码规则,给谁解码,给谁赋码由他们说了算”,相当于证伪了大数据出问题的说法。





来源:网络
二来,在有48小时核酸的前提下,一同出行的人中,储户被赋“红码”,而非储户还是正常的“绿码”,并且人在外地的村镇银行维权储户,也被远程赋予“红码”,这说明大概率是出现了健康码违规使用,用于管控储户维权的情况。
所以,这一“创举”很快遭来极大的争议,而一些官媒纷纷发声批评。
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评论称,一码归一码,随意给人赋红码应被严肃追责;半月谈则表示,给储户赋红码是权力任性;连胡锡进也忍不住发声呼吁,各地的健康码只应用于纯粹的防疫目的。
目前,除了给相关储户转“绿码”外,对于是否将健康码用于管控维权储户,是否合乎地方的防疫规定,为何会作出如此决策,等等,还需要一个权威的回应调查,我们也耐心等待。



来源:网络
不过要注意的是,此次“红码”风波,牵连的似乎还不只是这些外地储户。
根据第一财经一篇题为《郑州这些停工楼盘业主也是红码!曾和村镇银行储户同处一地反映违规问题》的报道,郑州多个在建楼盘的业主向第一财经反映称,自己的健康码也曾在6月12日、6月13日先后被“赋红码”:
他们都曾向有关方面反映过购房中遇到的资金问题,同时,他们都被有关方面询问过是否为村镇银行储户。
所以,有必要尽快调查清楚。毕竟当健康码用于防疫之外的目的,这个坏头一旦开了,将是恶劣的示范,技术风险不可不察。
02
在“红码”风波发酵之后,河南和郑州成为网友热议的对象,其热搜热度甚至一度盖过了烧烤店打人事件所在的唐山。
之前西部菌曾多次提到,现在的区域竞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层面的较量,更是一种形象竞争、流量竞争;越来越流行的城市营销,也是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比拼。



来源:统计公报
地方不管是招商引资,还是招引人才,都需要良好的形象作为依托,需要给外界传递一个友善、友好的信号,开放、包容的气息。
烧烤店打人事件中,唐山遭遇舆论危机,让一些投资者表示对唐山望而生畏;现在,河南因为给讨说法的储户赋“红码”登上热搜,何尝不会造成同样的负面效果?
河南是中部经济第一大省,2021年GDP为58887.41亿元,年末常住人口9883万人,经济和人口规模长期居中部六省之首。
但另一方面,在科技创新、制造业、教育等领域,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河南的人口流失问题相当严峻。
之前,河南曾公布过一项数据,2020年河南省流出到外省的人口达1610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595万人,净流出人口达1483万人,是全国净流出人口最多的省。



来源:国民经略
为了抓住发展机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厚度,改变人口大量外流、对外来人才吸引力不够的局面,近些年来河南作出了很多努力,这些颇为进取心的动作也引发了全国的关注。
比如今年全国两会上,河南以全省的名义,发出了三个“恳请”——《关于恳请国家支持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的建议》、《关于恳请国家支持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关于恳请国家支持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核心区域纳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的建议》。
而更早之前,河南还曾向教育、科技等部门连发“恳请”,包括“恳请教育部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河南发展”、““恳请科技部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河南发展”等等。
在之前的抢人大战中,河南同样是先行者。2019年发布的《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就提出,推动郑州市放宽落户条件,其他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不难发现,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河南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试图奋起直追。在这种前提下,因为“红码”风波处理不当而面临全网争议,无疑会削弱努力的效果。
03
这一次河南的操作惹争议,之所以舆论反响如此强烈,除了对滥用健康码的担心外,还有另一层背景:近段时间以来,河南已经多次登上过热搜了。
前不久,河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在全省范围进行常态化核酸,引发了不少争议,很多人还给河南算了一笔经济账;随后,因为以46800元的价格大批量采购核酸检测亭,河南再次被全网围观质疑。
连续因种种新闻上热搜,对河南当然不是一种利好。



来源:网络
尤其在疫情期间,防控工作常态化,防疫相关政策,比如核酸检测的频次,甚至包括此次健康码的赋码使用是否合规,都会成为外界观察地方治理水平的一个窗口。
不要以为防疫仅仅关乎疫情,防疫政策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和经济直接或者间接关联。
超出必要限度的过度核酸,对财政是一种虚耗,对经济生产和人员流动都会有不利影响;而超越防疫范畴,违规使用健康码管控,也会让地方形象和投资环境遭来大量差评。
事实上,这两年的河南并不容易。一方面,是人口的大量外流,“孔雀东南飞”;另一方面,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河南的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疲态。
2021年河南的GDP增长6.3%,两年平均增速为3.6%,在GDP十强省份中,两项数据都是属于接近垫底的位置。



来源:时代数据
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政策环境良好,大家才有前往当地就业或者投资的意愿;如果利用健康码等信息技术赋予的治理权限和优势乱来,谁敢贸然前往投资?
稳住经济大盘,前提是政策、治理持续向好。
当然,就此次的“红码”风波而言,在西部菌看来,决策部门出此下策的原因,恐怕还是想平息争端,避免村镇银行取款难问题衍生出一些更激烈的社会矛盾。
但初心就算是好的,也要保证手段措施合情合理,而不宜擅自扩大健康码的用途,用于其他的管控意图。
所以接下来,“红码”和“取款难”两个问题,都应该全面调查清楚,做好善后工作,给这些储户一个交代。
此次风波也是警醒,流量时代,地方的一举一动,都在全网围观之下,切记谨慎行事;同时,良好的政策、投资环境和治理水平,才是区域竞争最核心的筹码。

戏做顿 发表于 2022-6-24 11:36:55

这不追究刑事责任

飘渺九月 发表于 2022-6-24 11:37:54

为所豫为,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降红码”风波!河南,又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