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一帆 发表于 2024-9-24 08:07:03

杨八里:离结率63%,李银河“婚姻制度消亡”论将成真?

3月23日,每经网(上海)《每100对新人领证就有63对夫妻离婚 这个省数据炸了》报道说,在各省离婚结婚比统计中,黑龙江省的离婚结婚比高达63%。这意味着有100对夫妻结婚,就有63对夫妻离婚!除了黑龙江,天津、吉林、辽宁、重庆的离结比也纷纷超过5成,上海、北京则紧随其后,分别为49%、48%。



看到这个数据,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曾跟我说,她同事的女儿想要买一个单身公寓,她同事非常生气地拒绝给女儿提供经济援助。她同事很不能理解,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姑娘,在某个政府部门工作,既没有不良嗜好,性取向也是正常的,为什么就不愿意尽快成家呢?一提成家的事情,我朋友同事说,女儿就跟她翻脸,女儿说自己并不是不想成家,而是不想为了成家而成家。我朋友同事说,她听不懂女儿的话,成家就行了,还非得强调为了什么。

我朋友后来告诉我,尽管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她同事的女儿到底还是买了一个单身公寓,是凭自己的能力买的。而且,为了躲避父母的干涉,除了过年过节,现在基本上就不怎么回父母的家了。我朋友那个同事,在女儿的婚姻大事上,现在也不大敢说太多催促的话了,生怕说太多,女儿连过年过节也不回家了。

去年,我的一个朋友说,上海某个行业的离婚率超过八成,我当时听了非常震惊。尽管我了解我这个朋友的为人,知道其很靠谱,不可能说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夸张之词。其提到的那个行业,因为收入颇丰、工作量也颇大,为此夫妻之间只能聚少离多。

因此,就算是不离婚,他们这个行业夫妻之间的感情,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造成的长期分离,很自然就使得他们从曾经的深深依恋、慢慢变得平静淡漠。可以说,他们很多时候都是靠金钱在维系亲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夫妻,确实很容易从本来平日就是分离的状态,变成实际上的“离”婚状态。

理智上我知道这个事情是真实的,但是,情感上我却实在不太愿意相信这样的事实。要知道,在笔者身边,我们这个年龄的许多人,年轻时基本是自由恋爱, 而且:一生只谈过一次恋爱、只结了一次婚。笔者身边,很少有离婚的朋友、同事、熟人。

让我们这样的人理解这个变化了的世界中,很多人已经不再看中婚姻的严肃性,说实话,我是真的理解不了。如果不是因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们这群人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娃,我们可能就更加理解不了,为什么目前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年轻人不愿意走进家庭,只想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过日子。但是,理解也要接受,不理解也要接受,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可不管你有多么不理解。

这则新闻的开始就用了萧伯纳的名言:“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的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要后悔。”是啊,人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今天看了这组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在惊讶之余,我突然想起,好几年前李银河就预言过:“人类的婚姻制度终会消亡。”

我记得李银河的话音还没有落地,网上就已经是骂声一片了。可以肯定的说,当时反感的人多于平静的人,我这里所说平静的人,指的是如伏尔泰:“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种人。因而,他们虽然不赞成李银河的话,但是也要让李银河把话说出来,以显示自己是有风度的、能容人的。而认同李银河观点的人,就更加少了,因为,李银河的这种观点,在当时来说毕竟是超前的,任何超前的东西,能够认同的人都是相对而言较少的。也可能当时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也许在内心里是认同李银河观点的,但是,却没有勇气站出来帮李银河说话。

新闻中的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东北三省的“离结比”分别为6.37%、 7.63%和19.08%;到2016年这项数据分别增加到51.22%、58.33%和61.12%,分别增加了7.04倍、6.64倍和2.20倍。”

这个数据的产生,也跟计划生育造成的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正是那些60年代高出生率时出生的孩子,陆陆续续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因而产生了一波结婚高峰期。而随着后来生育率的逐渐降低,结婚高峰也开始慢慢回落。就目前来说,年轻一代、尤其是90后结婚意愿不强,造成了年轻人结婚率相对较低,而其他年龄的已婚人群,也逐渐更加注重追求个体的自由,因而离婚率开始随之上升。

可以说,不单单是东北三省,仅仅二十几年的时间,整个中国社会,人们在对待婚姻的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不禁很想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李银河的预言,真的会变成现实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八里:离结率63%,李银河“婚姻制度消亡”论将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