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绝商爸摇 发表于 6 小时前

春节到、说“春节”,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蔡东洲带来“名师讲堂”



蔡东洲教授做客南充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室。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柴梓嫣 文/图
随着新年脚步的临近,南充“年味”已经扑满大街小巷。那么,春节文化和南充之间有哪些故事呢?日前,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蔡东洲做客南充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室,在接受记者专访的同时,也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堂内容丰富的春节文化“大讲堂”。
A 在古城沉浸式体验传统年味
记者:“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中国年”升级为“世界节”,对南充传承春节文化有哪些积极作用?
蔡东洲: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力的节日,它植根于中国古今社会二千多年,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今,春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这一节日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文化认同。据报道,今年已有十多个国家要过春节,也由此可见“中国年”现已成为“世界节”了,这无疑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势必成为中华文化传播最重要的途径。
南充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更与春节有着深厚渊源。2000多年前,阆中人落下闳参与编制《太初历》,改定正月初一为一年之首,落下闳也因此被尊称为“春节老人”,阆中则被誉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从腊月初八开始,舞龙舞狮、“春节老人赐福”、贴春联、坐花轿、亮花鞋……各式各样、独具风情的春节民俗活动便将传统年味融入到了城市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如今,随着春节申遗成功,阆中乃至南充可以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同时,提炼并展示春节文化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推出特色春节习俗展示活动,让市民游客在阆中古城里沉浸式体验春节习俗和当代价值的新表达。
B《太初历》是中国特色的天文历法的“楷模”
记者:落下闳入选“四川首批十大历史名人”之后,海内外也涌现出一股研究和宣推落下闳的热潮。在您过往的研究过程中,让您印象深刻的落下闳与春节文化故事有哪些?
蔡东洲:翻阅近年出版的相关论著,落下闳的生平事迹似乎并不丰满,但可以肯定,他在入京前在家乡已具有深厚的天文历算修养,并在社会上具有巨大的学术声誉,才会被推荐进京参与编制《太初历》。完成这项工作后,他又不居其功,不受官职,隐居山林,此后再也不见他的踪影。
汉武帝“太初改历”是其“太初改制”的组成部分。战国以来盛行“五德始终”之说,帝王们都得为自己的政权建构政治文化标识,以昭示天命所在。汉朝前期没有顾及这项工作,而是“袭秦正朔服色”,但“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的呼声一直存在。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天下晏然。一时君臣决计放弃秦朝之旧制,建立“汉家制度”。换纪元,改正朔,易服色,更官号,封泰山,第次开来,用以构建汉朝的政治文化体系。其中,“改朔更历”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天文、历法、算数以及地面观测和历史记录等诸多领域,需要多部门和多学科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
落下闳在这场“改朔更历”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即“运算转历”。《史记》留下了简明记载:“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据此,《太初历》主要是落下闳与唐都分工协作完成,唐都负责对天体进行定位分区,落下闳负责按天体运行规律进行计算推演,最终达成“与夏正同”的目标。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正式颁行《太初历》,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
与旧行《颛顼历》相比,《太初历》有着巨大的进步。它兼顾太阳运动和月亮圆缺变化规律,采用回归年和朔望月平均值为基本周期。它以寅月为岁首,置二十四节气于其中,与春种、夏忙、秋收、冬闲的农耕节奏合拍,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更具实效性。它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而冬、腊、正三月不置闰,较之此前历法的年终置闰法更趋合理。《太初历》的这些处理办法对后世历法影响久远,经后世调整和改进过的农历沿用至今。落下闳发挥所长,运算转历,处理数据,为这部新历法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因此而名垂青史。
落下闳“运算转历”,参与编制《太初历》的功劳在当代就得到充分肯定。班固在《公孙弘传赞》中将落下闳和唐都作为汉兴以来律历方面的代表人物加以肯定和褒赞:“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落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帅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本为方士的唐都、落下闳因其观星制历而比肩公孙弘、董仲舒、司马迁、司马相如、赵禹、张汤、卫青、霍去病等。
当今落下闳研究者对他及其《太初历》的评价又超越古人,称颂《太初历》是中国特色的天文历法的“楷模”,为以后100多种天文历法提供了“样板”,充分肯定了《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和“以无中气之月置闰”等成果。
C “线上+线下”助力南充春节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记者: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之路上,南充各地也孕育出了亮花鞋、赶年兽、送蛴蟆等丰富多彩的各类民俗活动。在您看来,今后我市可以如何走出具有浓浓“南充年味”的春节文化传承之路?
蔡东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文化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都具有时代性。我们应当根据新的时代需要,传承其精华,去除其糟粕。
在传承精华方面,南充可以在“春节老人”赐福、亮花鞋、巴渝舞等民俗活动上下功夫,将这些民俗活动打造成为“大众性”活动,就如同云南“泼水节”一样,让每一位游客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样既能“沉浸式”感受民俗活动的魅力,也能助推春节文化传承发展。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打造线上欢度新春佳节的平台,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能尽情地感受各项春节文化活动的精彩之处。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在传承之路上注意去除其糟粕,如将污染环境、制造噪声、易引发火灾的烧纸钱等陈规陋习抛弃,不断提升大众的文明程度,通过“线上+线下”齐上阵的形式,共同助力春节文化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
人物简介
蔡东洲: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蜀道、三国历史文化、宋史、巴蜀历史文化的研究,曾获得“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四川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出版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合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节到、说“春节”,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蔡东洲带来“名师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