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他们的春节这样过
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题:2021,他们的春节这样过新华社记者
2021年春节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新春佳节。这个春节,有的人深入中高风险地区承担志愿服务,有的人利用“就地过年”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有的留学生第一次在中国体验浓浓的年味……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春节注定值得铭记。
“志愿”年
登记、测温、巡逻……吴宝生从没想过今年的除夕会这样度过。吴宝生是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厢兰四村孟家沟屯的一名网格员,除夕当日从下午两点开始值班,到初一早八点。
自1月10日望奎县报告第一例阳性患者以来,绥化市疫情备受关注。为加强疫情防控,绥化市将网格体系延伸到小区楼栋、单元,超过25000名网格员成为抗疫一线工作者。即便是春节期间,还有不少像吴宝生这样的人,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承担志愿服务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没在家过年,虽然家人也挺心疼我的,但都很理解。现在望奎疫情形势逐渐好转,我们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吴宝生说,除了日常巡逻值守,他还要负责在村子卡口接收超市的货物,再将物品送到百姓家,满足百姓过年的需求。“为了大家能过好春节,虽然没在家过年,但也是幸福的。”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SOngKELDBdmPTp
绥化市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队公益车队的志愿者在帮助市民。受访者供图
“春节向我们求助,一定是家里有急事,大年三十我们一共帮助了210人。”绥化市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队公益车队队长孙立新说,为了帮助有需要的市民,除夕当天车队仍有25人值班。
前天夜里,有个孩子半夜两点多突发疾病,情况紧急,值班队员张超、孙雪接到孩子后,一直守在医院外,接回孩子已经凌晨5点了,6点钟又继续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来做志愿者之后,大家都没回去见过家人,我也没回家陪过儿子,但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我已经成为了儿子心中的超级英雄。”孙立新的眼眶湿润起来。
“加油”年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大二学生苌烁森家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由于家在疫情中高风险区,他决定留在学校“就地过年”。
“留校主要想做三件事,一是帮学院老师整理有关资料;二是‘充电’学习,备考英语四级;三是每天留出一些时间健身锻炼。现在已经按照自己制定的假期计划,安排好了假期生活。”苌烁森说。
“生活有保障,看书安静无打扰。”家住吉林省长春市的兰州大学历史学院研三学生吴丹丹这样形容她在学校的生活。她用心规划好了自己的假期:7点起床背单词,8点早饭,9点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搜索文献充实论文,完善科研规划。”
记者走访时,甘肃各高校对留校过年的学生做了详尽的安排,有的专门为留校学生发放春节生活补贴;有的对留校学生设置了勤工俭学岗位,留校学生可以自食其力;有的为学生安排了活动室,组织小范围的学生活动。
https://p9.pstatp.com/large/pgc-image/SOngKIBIqgxDGF
苌烁森(右)与其他留校同学在学院办公室看春晚。受访者供图
除夕夜,苌烁森来到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恒的家里吃了年夜饭。清蒸鱼、糟肉、炸丸子……苌烁森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吃完年夜饭,学院还组织他和留校过年的学生在学院办公室一起看春晚,度过了一个“不孤独”的除夕夜。
中国年
今年寒假,有40多名宁夏大学留学生选择留守学校。宁夏大学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精心安排,让他们与留校外教体验写春联、包饺子、剪窗花等中国传统春节文化项目,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
来自印度洋岛国科摩罗的萨尼第一次尝试包饺子。在喜庆的新春氛围中,中外师生围坐在一张长桌上。萨尼模仿老师的样子,挖了一勺肉馅放在圆形的饺子皮上,将封口捏成漂亮整齐的花边。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SOngKJE6ppEOf5
萨尼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包饺子。新华社记者 马思嘉 摄
“包饺子特别有意思,我打算回家后给我妈妈做一下,让他尝尝我在中国学的美食。”这个始终戴着棒球帽的24岁小伙说。
萨尼学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他告诉记者,就像中国俗语讲的“民以食为天”,食物很重要。科摩罗缺乏这方面人才,所以等学成回去不管找工作或是创业都很有前途。“这个学习的机会很难得,我更想多走些地方,多了解中国。” 萨尼说。
萨尼对于学校组织的剪窗花和写春联活动也都很感兴趣。“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中国春节文化。大家在一起,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说。(记者刘昊东、侯鸣、艾福梅、马思嘉、白丽萍、马希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