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子孙在北宋一朝的地位如何?
宋太祖共有四个儿子。老大叫赵德秀,老三叫赵德林。这两位均是幼年夭折,无嗣,无传承。
连他们名字都是后来的宋徽宗追赐的。
太祖活到成年的儿子,只有老二赵德昭和老四赵德芳。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4_017c98FiOvE3
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驾崩。皇位没有传给当时已经成年的赵德昭。
至于原因,有两种说法。
一是坊间传言,赵光义杀了赵匡胤。他属于是篡位登基。赵德昭自然无法继位。
二是据北宋官方史书记载称,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吸取后周传位幼儿而失国的教训,死前与赵匡胤立下“金匮之盟”,要求他把皇位传给了赵光义。赵德昭自然也无法继位。
不管什么原因吧。总之,就是赵匡胤一手创立政权,传到了弟弟赵光义的手上。
赵光义继位后,赵德昭和赵德芳皆封王。
明面上看,叔侄关系融洽。但其实,赵光义对两个侄子一直就很警惕,不放心。心里变着法的想弄死他们。
关于赵光义迫害赵德昭和赵德芳的故事,网上文章已经说的很详细了。这里不再赘述。
一言以概之。赵德昭和赵德芳活着,赵光义是寝食难安。无时无刻不想除掉他们哥俩。
他们死后,赵光义睡眠好了,胃口好了,腰不酸,腿不疼了,就连他那暴脾气也顺了。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4_017c98HjOHjT
赵德昭的五个儿子。
赵惟正、赵惟吉、赵惟固、赵惟忠、赵惟和。
赵德芳有三个儿子。
赵惟叙、赵惟宪、赵惟能。
赵光义以及后来的宋真宗、宋仁宗,对这八位太祖直系孙辈都还可以。没有迫害,且多有委任和追赠。
赵惟正生前,累封简州团练使、左千牛位大将军、齐州防御使、亳州观察使等职。赐爵乐平郡公。死后追赠南阳郡王。
赵惟吉生前,累封左监门卫将军、羽林军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阆中观察使、武信军节度使等职。赐爵安定郡公。死后享受辍朝五日待遇,追赠南阳郡王。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的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帝等。都是赵惟吉的后裔。
赵惟固生前担任左千牛卫将军等职。
赵惟忠生前,累任左千牛卫大将军、彰化军节度、鄂州观察使等职。死后赠舒国公。
赵惟和生前,累任汝州防御使、永清军节度观察留后等职。死后追赠清源郡公。
赵惟叙生前,累任怀州防御使、保静军节度观察留后等职。死后追赠高平郡公。
他的后裔中,最有名的就是曾经被宋宁宗收为养子,曾一度被立为皇储的赵竑。(后来因与宰相史弥远不睦。宁宗驾崩后,史弥远发矫诏改立赵昀为帝,赵竑被废,最后含冤而死。而继位的赵昀就是宋理宗)
赵惟宪生前,累任安德、昭信二军节度使兼侍中。死后追赠英国公。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的孝宗、光宗、宁宗三位皇帝,都是他的后代。
赵惟能生前,累任蔡州防御使、集庆军节度观察留后等职。死后追赠南康郡公。
他的后裔中,有曾经与宋孝宗竞争皇储,被淘汰的赵璩。(很多书中说赵璩竞争失利后就被宋高宗送回乡下了。其实是不对的。事实上赵璩的下半生依然荣华富贵不止)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4_017c98J7tlgt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除了赵德昭和赵德芳哥俩倒霉外,他们的儿子,待遇都还不错。
当然,他们的职务多是荣誉职务。爵位也普遍不高。远不如唐明清。如果搁在明朝,以他们的身份而言,起码也是郡王。
但这并不是赵光义一家刻薄,而是宋朝的制度本来就是如此。并不只针对太祖后裔。
宋朝对封爵,一向很苛刻。“宗王襁褓即裂土而爵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只停留在纸面上,从来没执行过。
实际的封爵方式,是承荫入仕。也就是皇族成员很小就授官,嫡子、庶子都可以。之后凭年资以序迁转。等熬到年头,岁数符合标准,就有可能封爵。(宋朝大多数皇族都是封爵,而不是袭爵。宋朝大部分爵位,都不能一代一代往下传承)
许多没熬到年头就挂了的皇族,没有爵位。
例如宋太宗长子,宋真宗大哥,楚王赵元佐的三个儿子。赵允升、赵允言、赵允成。这是当时的近支皇族。
赵允升生前,累任建雄军、安国军节度使等职务,封延安郡公。死后追赠平阳郡王。
赵允言生前,累任黄州刺史、右千牛卫将军等职务。死后追赠密国公。
赵允成生前,累任濮州防御使、右神武卫将军等职。死后追赠郇国公。
宋真宗的亲侄子,待遇也不过如此了。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北宋初期,赵匡胤和赵光义后裔,都是皇族。待遇和身份没有明显差别。
不过,宋神宗继位后。太祖后裔和太宗后裔就明显拉开了差距。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4_017c98LpJA2w
宋神宗继位后,感叹朝廷积贫积弱。于是他就委任王安石为副宰相,主导改革。
在王安石改革期间,宋神宗把“魔爪”也伸向了当时的远支宗室。
当时,宋神宗以国家财政无力抚养庞大的外支宗室为由,下旨将大部分远支皇族开除出了宗室系统。不再将他们列入玉牒。
魏王赵廷美(赵匡胤的四弟)一脉,直接就被打翻在地,再也没有翻身。
当然,赵匡胤毕竟是太祖。宋神宗也不敢一刀切。他当时弄出了一个“安定郡王”,专门供太祖后裔世代承袭。
但这个爵位,不能父传子。
比如宋神宗封赵德芳的孙子赵从式(按辈分是宋神宗的族叔)为安定郡王。赵从式病死的时候,他有儿子。但宋神宗把爵位传给了赵德芳的曾孙赵世准。(爷爷是赵惟忠)
赵世准去世后,爵位也没传给他儿子。而是由宋哲宗下旨,又传承给了赵德昭的另一个曾孙赵世开。(爷爷是赵惟和)
后来的安定郡王候选人,都是如此。谁来继承这个爵位,由皇帝说了算。
因此,安定郡王爵位更像是宋神宗为了堵闲言碎语,专门给太祖后裔设置的抽奖福利。
抽中了,飞黄腾达。
抽不中,活该穷困潦倒。
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太祖后裔,混的好的非常好,混的孬的非常孬。
宋神宗死后,因为反对声音过大,宋哲宗在位时,又恢复了远支宗室的皇族身份。但有很多太祖后裔,此时已经破产了。
到了宋徽宗时期,朝廷改革官职。很多以前的荣誉性质官衔(就是可以不干活,白拿工资的岗位)变成了实职,或者取消了。太祖后裔中的很多人,无官可封。
所以在北宋灭亡前夕,太祖后裔就进一步被平民化了。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4_017c98MvYR7I
靖康之变后,待在开封的宋朝宗室被金人一网打尽。待在其它地方的宗室(北宋末年的宗室主要分布在开封、洛阳、南京。在开封的主要是近支宗室。在洛阳和南京的主要是血缘较疏远的远支宗室)则逃过一劫。
但是,朝廷都不稳固。连宋高宗自己都是东躲西藏,朝不保夕的。宋高宗哪有闲工夫管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所以尽管很多太祖后裔逃到了江南。但在南宋初年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待遇(除了安定郡王一脉)都只能用寒酸来形容。这些人入不敷出,又不能考科举。只能在民间混日子,生活水平与一般平民几乎无异。
比如宋孝宗的爷爷赵令譮,生前好歹还是个国公。可经历徽宗、钦宗两朝折腾,以及靖康之役的大动乱后。他生父赵子偁,就是个啥也不是的小官(八品县丞)了。工资收入仅够一家人温饱。
后来,还是宋高宗绝嗣,他又不想把爵位传给太宗后裔,特意要在太祖后裔中挑人,将宋孝宗立为太子。且宋孝宗继位后,也有意重用太祖后裔。太祖一脉才算翻身。(由于玉蝶资料不全,当时突然冒出了很多假冒皇族的人)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4_017c98OBaWWQ
最后,额外提一下柴氏。
赵匡胤说,赵氏要“善待柴氏后人”。
这话在北宋,其实只是一句空话。
因为赵匡胤自己的嫡系后裔,混的也不能说是很如意。区区柴氏,又能有多高的地位。
实际上,柴氏在宋朝也就那么回事。
说柴氏有丹书铁券,各个家里有钱。明显是夸大其词。
不然,除了一个小说虚构出来的柴进,你还能说出柴氏其他人的名字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