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追月素 发表于 2022-2-4 07:34:56

揭秘:毛泽东在中南海新华门镌刻“为人民服务”始末

前言:

去过北京参观、或者看过中南海照片的朋友都知道,中南海新华门的影壁上镌刻“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0_0170gIAA76If

很多人以为,这五个字是新中国建立后就刻上去的。

其实并不是。

那究竟什么时候被刻上去的,这里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食堂开讲,为您讲述毛泽东在中南海镌刻“为人民服务”背后的历史故事!

01

张思德

提起为人民服务,首先得说到一个八路军普通战士——张思德。

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出生于四川仪陇一个穷苦农民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长年给地主扛长活,打短工,后来流落他乡。

张思德刚出生的时候,家里穷得连一粒米也没有了。

他的母亲重病在身,张思德连奶都没得吃,最后还是他母亲走家串户,到处借来一把半把谷米,调成羹,给他充饥。

因此,张思德乳名叫“谷娃子”。

可惜,张思德半岁的时候,他母亲就不幸因病去世,张思德只能由婶母刘光友收养。

这就是当时中国农民的现状,当时张思德这样的穷苦百姓还有很多很多。

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的汗水根本换来不到他们应有的报酬!

他们勤勤恳恳一辈子,却依然要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他们幸幸苦苦一辈子,却依然无法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非常懂事,小小年纪下地干活,割草、挖野菜、拣蘑菇、采松果,什么都干。

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仪陇县,张思德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少先队,成为乡里首任少先队队长。

这年10月,张思德加入红军,在县独立团二营当通讯员,在瓦子寨战斗中立功一次。

凭借优异的表现,张思德进入列宁小学学习文化和军事,毕业后被调到省军区指挥部的政治部当交通员,不久加入了共青团,后来又当了特务连的班长。

张思德出了名的打仗不要命,作战非常勇敢。

就在这时,川陕苏区的发展让蒋介石、以及刚统一四川的军阀刘湘大为惊恐。

刘湘随即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获得蒋介石大批军费和武器支援,随即纠集四川各派军阀部队110多个团约20万人,分6路围攻川陕苏区,企图在3个月内将红四方面军消灭于川陕边境。

红四方面军于是发起了历时10个月的反六路围攻战役。

就在反六路围攻战役中,刚入伍的张思德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

但他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

因为,他曾说,就算剩下最后一口气,他也要坚持战斗!

他是红军一个普通的战士,更是一个革命英雄!

1935年,他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留下累累伤痕。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至此,持续两年、转战14个省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此时的张思德由于受伤太过严重,只能到云阳荣誉军人学校学习和养伤。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张思德所在部队在开赴前线前留下老弱病残,编成了一个警卫连。

张思德因有伤病也被编入警卫连,任副班长,负责云阳镇八路军留守处和荣誉军人学校的警卫。

1937年10月,张思德光荣入党!

从此,他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革命事业,献给了党和人民!

1938年春,他被调到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营担任班长。

1940年春,张思德调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长。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0_0170gIBD23sf

张思德油画

由于日本侵略军进行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再加上国民党顽固派实施经济封锁,以及连年遭受自然灾荒。

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条件十分困难,军队供给濒于断绝。

1941年年底,毛泽东在著名民主人士李鼎铭的建议下,实行了前所未有的精兵简政政策和大生产运动,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

1942年11月,警卫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简下派,一些连排干部要去当班长,多数班长、副班长要当战士。

张思德就由通讯班班长被调到中央警卫团1连当一个普通的战士。

对此,张思德坚定地服从组织分配,他压根就不在乎职位的高低!

不久,他被调到延安枣园,给毛泽东等人当警卫。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生产农场工作。

同年7月,张思德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冒着雨照常进山赶挖新窑。

中午时分,在大雨冲刷的影响下,炭窑发生崩塌。

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勇敢地救出了战友,可他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就这样,张思德短暂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可他的故事永远都不会结束。

02

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牺牲的噩耗传出,警卫班的同志个个失声痛哭,都舍不得这么好的战友就这样没了。

警卫队队长古远兴考虑到张思德是毛泽东的警卫员,决定把消息直接报告毛泽东。

古远兴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见他正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心情沉重的他欲言又止,最后才小声说道:

“主席,张思德牺牲了。”

毛泽东和张思德相处了很长时间,非常熟悉,也很喜欢这个警卫同志。

他闻讯后,惊讶地放下笔,赶紧咨询张思德牺牲的详细经过。

听完之后,他默然良久,沉痛地说道:

“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

前方打仗是免不了要死人的,但后方搞生产出事故死人是不应该的。”

毛泽东越想,心里就越痛,他点燃一支烟,猛吸一口,站在窗前,深情地望向张思德牺牲的安塞山,问道:

“张思德现在安放在什么地方?”

古远兴答道:

“还被压在炭窑里,正在组织人往外挖。”

一听到这话,毛泽东就急了,严厉地批评道:

“怎么能这样呢?要尽快挖出来。放哨看好。山里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的队长就不要当了。”

随后,毛泽东又点燃了一支烟,数着指头给古远兴下了三个指示:

“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

第二,搞口好棺材;

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不久,战友们把张思德遗体抬到安塞当地村子里,毛泽东专门派一辆汽车将遗体拉到了枣园。

1944年9月8日,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在延安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举行了追悼大会。

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

下午一点多,追悼会还没开始,毛泽东就心情沉重地提前来到了简单布置的会场。

当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简单介绍完张思德的生平事迹后。

毛泽东即兴发表了演讲,演讲文章就是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说道: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节选自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在这篇著名演讲中,毛泽东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并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其实,早在1932年,毛泽东就曾提出“为工农服务”;

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出:

“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1939年,毛泽东又指出:

“(孔子的勇)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

1942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文艺应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指出:

“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

至此,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的同时,正式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9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毛泽东这篇追悼词(1953年,这篇《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与《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并称为老三篇)。

从此,“为人民服务”深入人心,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里程碑。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七大作了一个著名的报告——《论联合政府》。

报告中,毛泽东再次指出,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是的,为人民服务就是毛泽东率领的革命队伍的唯一宗旨。

为了这个宗旨,这个可敬的队伍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一切,克服了重重困难,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03

中南海题字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发动20多万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就此爆发。

此后,蒋介石总计投入193个旅、158万人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为此,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到1947年2月,我军歼敌71万余人,使蒋介石“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粉碎了其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蒋介石被迫又采取重点进攻,延安就是蒋介石重点进攻方向之一。

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动用34个旅23万人大举进攻延安。

毛泽东审时度势,于1947年3月底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蒋介石王牌之师——整编第74师,蒋介石对山东的重点进攻策略失败;

紧接着8月,西北野战军在沙家店战役取得大胜,基本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扭转了陕北战局。

蒋介石重点进攻计划全面破产,解放军由战略防守进入战略进攻阶段。

1948年3月23日,经过一年多的陕北转战,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陕甘宁边区。5月26日,进驻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在这里,毛泽东将指挥英勇的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三大战役。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和平入城,解放北平,华北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

三大战役,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蒋家王朝已经苟延残喘,再无翻盘的可能。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从西柏坡出发,前往北平。

3月25日,毛泽东进驻北京西北20公里外的太行山余脉上的香山双清别墅。

4月20日,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垮台。

9月21日,毛泽东移居中南海菊香书屋。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0_0170gICVgyBW

毛泽东在中南海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在天安门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隆重召开,正式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中南海成了毛泽东办公和生活所在地。

但毛泽东除了对已经非常破旧的中南海做一些必要的修缮和装饰,中南海里一直没有大的布置,很多砖墙仍保留着上个世纪初的外貌,上面什么装饰都没有。

新华门的影壁也还是袁世凯当时修建的样子,深灰色的砖壁,中间有一个椭圆形图案,四个角上刻着花纹。

一直到1967年2月-3月,才开始对中南海进行重新布置。

这年夏天5、6月,毛泽东和汪东兴(时任中央警卫局局长)乘坐前苏联赠送的吉斯防弹车经过新华门。

毛泽东瞄了一眼空荡荡的影壁,沉思一会,对汪东兴说:

“门口的影壁是不是考虑给它用起来?”

汪东兴当场就说:

“好,就写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另外还可以写上‘艰苦朴素’”

但毛泽东听了此话之后,却有点迟疑,因为“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就是他说过的话。

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反对把自己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

他一向主张,荣誉是人民和集体创造的。

因此,他总是能不提自己就尽量不提自己,一直保持谦逊的本色,尽职尽责的为人民服务,根本就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在意一些虚名。

于是,他问汪东兴道:

“写我的话好吗?”

汪东兴回答说:

“这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毛泽东听到这里才点点头,表示同意。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0_0170gIDhhIhy

汪东兴和毛泽东

随后,汪东兴安排警卫局的工作人员周启才和武建华两人负责此事。

不久,在中南海新华门影壁上便用出现了木制的毛泽东书写的“为人民服务”字体。

而中南海东门影壁上则写着“艰苦朴素”。

1970年左右,中南海修缮处对新华门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进行了加工。

将“为人民服务”5个字贴上金箔,变成红底金字。

这就是中南海新华门影壁上“为人民服务”的来历。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0_0170gIFAl1w6

结语、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很简单,人人都会读,人人都会喊,人人都会写;

可它有很重很重,需要人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奉献自己的一切才能做到。

张思德没有这么说,却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这句话;

毛泽东郑重地说了,他用自己一生的努力,领导这个团队,实践这个宗旨。

“为人民服务”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是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子弟兵战无不胜的秘密,

是毛泽东领导的这个队伍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毛泽东在中南海新华门镌刻“为人民服务”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