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千叠885 发表于 2022-2-21 09:36:28

论语史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惑也

第十二篇第21章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形声字。从雨,从亏(于yú),亏亦声。“亏”为“圬”省。“圬”意为“填平地面凹坑”。

“雨”和“亏”联合起来表示“让雨水把干涸的湖泽注满”。本义: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如《荀子·天论》:“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

雩祭就是求雨的祭祀,如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庄公三十一年,一冬无雨,欲行雩祭祈祷。”

舞雩指用舞蹈的方式求雨,如《周礼·司巫》:“则帅巫而舞雩。”本文的舞雩指举行求雨仪式的舞台。

雩也读yù,意为“虹”。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8_018TiJylE3AD

慝:音(tè),会意字,从匿,从心。匿(nì)指隐藏。把心隐藏起来,存有邪念。本义:邪恶,恶念。

如《尔雅》:“崇谗慝也。”慝,言隐匿其情以饰非。又如《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展氏有隐慝焉。”

慝也指咎恶,如《周礼·匡人》:“匡邦国而观其慝。”又如《书·大禹谟》:“于父母,负罪引慝。”

慝也指灾害,如《国语》:“以伏蛊慝。”

慝也指恶人,如《管子》:“如此,则国平而民无慝矣。”

慝也指禁讳的语言,如《周礼》:“掌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

慝也通“忒“指改变、更改。如《诗·柏舟》:“之死誓靡慝。”

修慝指去除内心的恶念。《论语集注》曰:“慝之字从心,从匿。盖恶之匿于心者,修者治而去之。”恶念不能一下子改掉,只能一点一点地修,如雕琢玉石般。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8_018TiK082R1W

辨:判也,会意兼形声字。从刀从辡(biàn),最早见于金文,尚未见于甲骨文中。

辡是辨的初文,原义为剖开分析,后延伸出判别、区分、分辨等意,如《易·乾卦》:“问以辨之。”

辨又引申指察看、辨认、考问而确定等意,如《周礼·天官》:“弊群吏之治,六曰廉辨。”又如《礼·学记》:“离经辨志。”

辨又变也。如《楚辞·九辨注》:“辨者,变也。谓陈道德以变说君也。”

辨又井地之数也。如《礼·王制注》:“京陵之地,九夫为辨,九辨而当一井。”

辨又指中华稀有姓氏,全国不足千人,唐代有玄奘的弟子辨机。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8_018TiJjItQyN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检讨自己的错误,不去指责别人的缺点,“其”指自己,《中庸》中的“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其中的“其”也是这个意思。

忿:悁(yuān)也,形声字。从心,分声。本义为心绪散乱、愤怒、怨恨;与“愤”字形、音、义相关联,属近同源字。

如《易·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大学》:“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忿也指怒骂,如《史记·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忿然作色指因气愤而脸有怒色。忿詈指因愤怒而骂人。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8_018TiK2iSlbO

全文理解为:

樊迟随从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他问:"请问如何提高德行、去除恶念,辨别是非。"孔子说:"问得好啊!先认真做事,后考虑收获,不就是提高德行吗?检讨自己的过错,不谴责他人的错误,不就是消除邪念吗?因为一时的愤怒,忘掉自身的安危得失,以至于连累自己的父母,这不就是迷惑吗?"

樊迟曾向孔子问仁,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和本文的“先事后得”是一样的意思。《论语集注》曰:“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8_018TiK32FQmK

子张也曾向孔子问崇德,孔子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子张问孔子辨惑时,孔子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不同的弟子问同样的问题,回答是不一样的,孔子善于对不同性格,不同阅历的弟子作针对性的回答问题。

清代毛奇龄的《论语稽求篇》曰:“子张问崇德辨惑,樊迟多一修慝,然问同而答异者,盖因病而药之也。子张才高意广,好为苟难,故夫子针对崇字以答之。樊迟勇而志于学,质朴而狭隘,意其为人,必预事而计得,恕己而严人,忿而不思难者也。”

朝胜必后负,先怒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历史上,现实中,关于因一朝之忿而悔恨终生的事不胜枚举。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重视。

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和吴国太子刘贤一起下棋,期间发生争执,刘启一怒之下用棋盘把刘贤砸死,为之后的“七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宋代黄庭坚在他的《麟趾赞》中说:麟有趾而不踶(dì),仁哉麟哉。有定而不抵,仁哉麟哉。有角而不触,仁哉麟哉。今之人,一朝之忿以触人,灭身辱亲。呜呼,人中有兽,兽中有人。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8_018TiJkuwwkB

冲动是魔鬼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今河北保定涿州市)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少年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义结桃园,随刘备辗转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张飞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可是他们最终的结局却与一朝之忿,冲动鲁莽有关。

早在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制定夺取天下的策略使就说需要拥有益州和荆州,待天下有变则令一上将出宛洛进取中原。

而荆州就是北上要地,所以刘备从孙权手里借来荆州之后,一直找各种借口不还。如果此地一失北伐只能出汉中,从汉中进攻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还不好走,所以后期蜀汉北伐均没有成功。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8_018TiK3cIQYN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

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并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刘备不许。

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张飞下令部下张达、范强三天内做出几万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

张达、范强要求宽限几天完成任务,张飞不许,后被张达、范强先下手为强,张飞遇害。

刘备听到消息更是愤怒。于是率水陆大军两路进攻东吴,前期,蜀汉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深入吴境。并派水师顺江而下作战。派马良游说五溪蛮部落,蛮王沙摩柯带领一万多人和刘备一起进攻东吴。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8_018TiK3b5SSb

为了防范曹丕趁机来犯,派黄权在长江北岸扎营抵挡曹军。刘备自己带领吴班、冯习、张南和沙摩柯等人继续攻打东吴。

孙权派陆逊统军抵抗刘备,陆逊分析蜀汉军队士气强盛,不能立即进行正面对抗,退守夷陵。而刘备得知陆逊领兵则轻视陆逊,觉得陆逊一介书生并没有大的才华,也无统军经验,于是继续攻打吴军。

至此刘备军队深入吴境两三百公里,不过在夷陵一带吴军占领山岭要地,把山地平原留给刘备军队,吴军开始抵挡,刘备此时不能攻克吴军,只能在山地扎营,双方都在寻找机会作战。

对峙前期,刘备先是攻打驻扎在夷道的孙桓(孙权之侄)诱使吴军来救。陆逊看出刘备的计谋并没有上当,刘备也作罢。又寻找机会去辱骂陆逊想让他来作战,但是陆逊还是坚守不出,慢慢的蜀汉军队士气士气低迷。

刘备军队是深入吴境作战,后勤补给线拉的太长,此时吴军不出战,只能就地扎营寻找作战机会。

吴蜀两军对峙一直从公元222年初到六月份,此时江南天气炎热,刘备的水军在江上酷暑难耐,而吴军又不出战,无奈刘备只能把军队撤回陆地,扎营百里以拒吴军。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8_018TiK3S0Auj

此时陆逊看出刘备军队士气低下,而且把水军撤回陆地,陆逊知道反攻的机会到来。他先是派小股军队去攻打蜀军并没有得逞,但是陆逊发现蜀军破绽,使用火攻一把火烧了刘备大营。

吴蜀双方正式决战,而蜀汉军队由于火烧连营,将领被杀损兵折将,刘备趁夜逃往山上。

傅彤负责断后被吴军围攻被杀,吴军围攻刘备所占据的地方,刘备不能抵挡只好撤退,但是孙桓早就在前方拦截刘备,刘备差点被擒,属下拼死抵抗才逃回白帝城。不久在悲愤交加中死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语史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