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碑刻中的白莲教之乱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39e58c7b6356422cacc97693787e8924王 萌/文
起源于北宋时期的民间组织白莲教,因其教义浅显,修行简便而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广泛传播。发展到了清中期的乾嘉年间,白莲教由秘密结社便转为了公开的反清复明聚众滋事,从而爆发了白莲教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起义活动,一时间风起云涌势如破竹,很快波及到了川陕鄂诸省。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7e6d4fcb05944cc899e83cce7698ab4e
清末白莲教教民
清政府为此耗时九年、动用军饷近两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五年的全部国库收入),调集了十六个省的军队,展开了数十场大小战役,相继阵亡的一、二品文武官员多达二十余人。世袭的八旗兵绿营也走上了战斗力锐减、不得不开始招募团练的道路,大清王朝从此一蹶不振,由所谓的“康乾盛世”转为了财力空虚、促膝见肘的困境。因此,中国社科院一级研究员、著名史学家罗尔纲认为,清王朝的中衰实际上就是从这次白莲教之乱开始的。
这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教民起义,历史上称之为“川楚教乱”或“川楚白莲教起事”。位于四川东北部的阆中,与陕甘鄂楚挨边接邻,这场连大清帝国都深感头痛的教乱,对这方百姓带来的灾难和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据民国十五年(1926)《阆中县志·杂类志二·纪兵》载:“清嘉庆教匪之乱,川省起自达州,遍及通、南、巴、苍、广、剑、仪,及顺、潼一带,阆地为匪包围。而圔境宁肃者,因其时四川总督勒保以阆中为嘉陵江中枢,倘为贼据,则上下流策应便捷,不易为制,爰驻重兵于川北,上自广元,下迄南部,沿江岸数百里。复令张志林、许文谟分防严堵。故是役,阆中境内独无教匪踪迹。古云:‘猛虎在山,樵采不入’。信然。”
而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的《阆中县志稿》(未付印)却又是这样记载的:“清之中叶川省教匪始自达州蔓延川北,嘉庆三年教匪罗其清窜入县境焚掠长乐、龙泉、重锦(按:原西山乡)三乡社仓积谷而去。五年匪复来犯,其时四川总督勒保以阆中为川北重镇,令张忠、许文谟沿嘉陵江驻重兵,上自广元下迄南部分防严堵,匪至河溪关为官兵所击遂遁。”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01826e59f4b34a2097808de7acea166f
阆中发现的带有白莲教标志的石刻
两部地方文献史料相差二十多年,但其记载却如此大相径庭,究竟孰是孰非,不妨从散见于田野的部分民间记事碑刻中摘录几条:
【大罗山寨白莲教事碑】“清嘉庆元年,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声势极为浩大。清嘉庆五年正月,川北通江兰号冉天源、冉天泗,率起义军五、六千人,由定远石板沱渡河,转战于剑南交界大罗山一带,势若闪电,烧毁山寨,占据大罗山,清军伤亡惨重,血染荒山,尸骸遍野。抵四月,清军参赞往楞泰,率满汉军围攻义军,冉天源就义于马蹄岗,冉天泗率义军撤走衢州、文县。清嘉庆辛西,奉令督众修寨,撤除木城,修扎石寨。清嘉庆八年十月上演建”(此碑已毁,碑文摘自原桥楼乡乡志)
【南瓜寨修寨事碑]】“……稽自嘉庆庚申(按:即嘉庆五年遭受贼子扰乱,幸蒙都督镇国大将号曰,三月之所救四川,百战百胜,凯旋救国……清道光二十四年仲冬月望五日立)”(碑存现木兰镇大房山村南瓜寨)
【金宝寺遗碑】“……自嘉庆五年正月中旬,河东匪贼由定远渡河蹂躏上下,往及三次,劫掠杀寨伤甚众,尸骸遍野,血染荒田。幸参赞将军大人德统满汉大兵追至马蹄河,□斩贼首冉天源,贼势稍怯。越四月,蓝号贼赶转河东,白号贼赶出□州文县远遁,四方四分稍安……大清嘉庆七年春三月中浣谷旦立”(碑存原小垭乡猫儿壁古庙金宝寺)
【重修允宁寨碑记】“思依山,形势高矗,四固诸峰莫与之并。独棋盘当其西而高仅其半。自嘉庆庚申五年,贼首冠蜀,军功伏国柱协同李、胡、任、李、韩、王、修理允宁寨,功成立碑以示无遗……大清咸丰十年岁在庚申又三月下旬谷旦立”(碑存原小垭乡猫儿壁金宝寺)
【青岩寨碑记》】“古刹青岩洞考天造地成,固已险峻称奇也,兼之神灵暗护。其中尤为一方干城,兹因贼匪狂,始于嘉庆一二年间,扰及巴达甘处,嗣是河东一带,焚掠伤惨我河西,究河为关,虽云安堵,而有备无患,曷先预为提防。于是鸠集附近居民齐赴此洞。设法整修,众遂一万心力,故此外砌内勒,居然峭嶂足恃。延至五年春正月中旬,讵意贼匪窜入定远,偷渡于石板沱,贼愈肆恣,势崩,雷电,纵横上下,连破数寨,惟有此洞贼曾率众攻围,第见矢石叠加,卒未克,敌攻破,而我甘避此洞中千有余人,竟得无恙,噫嘻。灾患在咫尺之间,而生全获一方之庆,所谓托神灵以为干城者,不信然哉……嘉庆七年岁宁壬戌应钟月念六日吉旦”(碑存柏垭镇碧云村青岩洞)
【慈云洞叙碑】“嘉庆元年,蜀都旱,水涸苗枯,熟无半。达州逆匪王三槐与徐添德同反叛,屠戮生灵,恣毁焚,恶党协从约数万。二年,巴州罗其清与冉文俦继作乱,蹂躏巴境,窜仪陇,我等堵隘,乃亲见掳掠、横烧数十里,飞焰高煽于天汉。贼侵仪邑十三次,我众堵御,界未犯。四年,贼计沿诃上,始向阆境三次。扎寨琳琅固无恙。复凿此洞贮物件,敬刻观音大土,容祈保安全、邀天眷。贡生_洞元子_朱廷荣_敬题。文童_官良佐_敬书。龙飞嘉庆七年六月中浣谷旦”(金垭镇洞子崖村三社蒋家湾)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5e1d8bee66d34c2ab81a177e7fb6eef6
【鹤峰回队洞石刻】“回队洞启祖陕西人,代居住系四川省保宁府阆中县插寨居住祈家庙,刘姓兄弟四人在于嘉庆二年又流贼变乱,各其造洞躲难无惊”(鹤峰乡仆钟山村6社的神龛岩石的半山腰石壁)
《保宁府志卷之四十三·人物二·忠义》仅记载了嘉庆元年(1796)至嘉庆八年(1803)期间,本地由行伍从征邪匪,在历次战役中阵亡的有名有姓将士就多达两百余人,其中有一百八十多人又“俱系充当团勇,在各寨御贼而死,经该县报明,入祀昭忠祠。”而从目前所见碑刻遗存中不难发现,这场“教乱”最早波及我市的具体时间记载为乾隆癸酉(1753),深入到离城市中心最近的地方为咫尺之遥的河溪、柏垭(青岩洞),烧杀屠戮最惨烈的是在嘉庆五年(1800)正月中旬这一次,不仅有多处碑刻的明确记载,在今木南镇大罗山寨西南还有一处万人坑遗址,靠山坡的杂树丛中仍可见到曾经立碑刻石的巨大基座。
在这次教乱中,时任驻扎保宁府的川北镇总兵(正二品)、一位久经沙场战功卓著的骁将、七十六岁高龄的朱射斗,在高院场(今西充县高院镇)身陷白莲教“扫地王”冉天元的伏击阵亡并惨遭肢解,后“仁宗悼惜,晋二等轻车都尉世职,依提督例赐恤,谥勇烈,入祀昭忠祠”(详见《清史稿·卷三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六》朱射斗传,但误为蓬溪县高院场),这也是阆中作为军事重镇有据可考阵亡官阶最高的一位,当时给朝野上下带来的惊愕和影响无疑是巨大而又深远的。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d81c9adf12334c90abd044d7d9fd9d68
白莲教之乱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肆虐中,但凡所到之地都象遭受过一头巨大猛兽的蹂躏,而今除了当时各地筑寨设防、训练武装而留下的众多山寨遗迹和民间传闻外,硝烟早已散尽……
唯此,足见以碑补史、以碑证史之重要和必须。 好文章[赞][赞][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