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语》所见古方言词,现今仍然在使用的部分四川方言词汇
《蜀语》所见古方言词,现今仍然在使用的部分四川方言词汇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8_018fRQe65sVL
《蜀语》一书是解说四川方言词语、现存最早的分地考证常言俗语的著作,由明代李实著,全书共收录四川方言词语563条,忠实地反映了明代四川方言的基本面貌。
李实,字如石,别号镜庵,四川遂宁安仁里人。
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左右,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4)左右,终年七十八岁。李实早年在家课馆从教。崇祯十六年(1643)举进士第,授长洲(今苏州市)县令,有政声。顺治二年(1645)辞官居长洲清江乡里,杜门著书,精研小学、经学及佛老杂学。
著述甚丰,今传《蜀语》,为研究四川方言专著,颇有学术价值。
夥hu%u1D2──惊叹物多、大等。
《方言》卷一:“硕、沈、巨、濯、吁、敦、夏、于,大也……齐宋之郊、楚魏之际曰夥。”《广韵果韵》胡果切:“夥,楚人云多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夥,吴楚发语惊大之辞,亦见于今。”
今四川方言之叹词“嚯哟”实为“夥哟”。
老革革──形容老。
“革”本有老义。《方言》卷十:“鳃,干都、苟、革、老也,皆南楚江湘之代语也。”《三国志蜀志彭传》:“超问曰:‘卿才具秀拔……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
四川方言中重叠作“老革革”,用于指人年老或蔬菜等不嫩;或将“革革”进一步虚化为形容词词尾,用于表示粗糙、粗壮、不平滑、不流畅、不秀气、不脆嫩等,带贬义色彩。如:蛮革革、粗革革、麻革革、绵革革、沙革革、涩革革。
姐~母亲的别称。
《说文女部》:“姐,蜀谓母日姐,淮南谓之社。”段玉裁注:“方言也,其字当蜀人所制。”《广韵马韵》:“羌人呼母,一日慢也。”明陈士元《理语解》卷一:“蜀人呼母为姐,而呼姊亦日姐。”
今四川部分地区仍有称母亲为“姐”。如黔江、广元、广汉、威远、西昌等地有称母亲为“阿姐”或“老阿姐”,营山有称母亲为“哎姐”,万源有称母亲为“歪姐”,渠县有称母亲为“姐姐”。
嘶~声破,沙哑。
本字或当作“癫”。《方言》卷六:“癫,披,散也。东齐声散日癫,器破日披。秦晋声变日,器破而不殊其音亦谓之癫。”《说文广部》. "癫,散声。”
今四川方言仍谓声音沙哑为“嘶”。如:嘶声哑气。
矮锉锉―形容矮、短。
“锉”本有“矮”义。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引《通俗文》:“侏儒日锉。”字或作“歉”。《方言》卷十三:姗,短也。”郭璞注:“撅,姗,短小貌。”《玉篇聂部》:“貂,吴人呼短物也。”
今四川方言多谓人矮为“矮锉锉”,不用于物短。通常谓物短为“短柞柞”、“短椿椿”。
先后―妯娌。
《汉书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颜师古注:“先音苏见反,后音胡构反,古谓之娣姆,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俗谓之灿理,音妯娌。”
今川北部分地方如剑阁、安县、绵阳、三台、梓憧等仍有此称呼。
范——鸡、鸟等孵卵。
“范”同“抱”。《方言》卷八:“……北燕朝鲜例水之间谓伏鸡日抱。”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五:“今江北谓伏卵为范,江南日讴”。《通俗文》:“鸡伏卵,北燕谓之范,江东呼”。
今四川方言中仍有此语。如川语歇后语:老母鸡范窝―尽倒不醒,字面上指老母鸡醒抱,即结束孵卵生活,实际上谐音“清醒”之“醒”,譬喻人老犯糊涂,不清醒。又称孵卵的母鸡为“范鸡母”。如:范鸡母打摆子―又扑又颤。借害疟疾的母鸡浑身哆嗦的样子,讽刺人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
偏谏雨──夏天的暴雨,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汉张衡《思玄赋》:“云师以交集兮,谏雨沛其洒途。”李善注:“谏雨,暴雨也。巴郡谓暴雨为谏雨。”《尔雅释天》:“暴风雨谓之谏。”郭璞注:“今江东人呼夏月暴雨为谏雨。”
今四川方言仍袭用此称呼。如川语熟语:“偏谏雨,隔堵墙;那边落大雨,这边出太阳。” 一些地方称“偏东雨”
慈竹──竹名。
唐王勃《慈竹赋序》:“广汉山谷,有竹名慈,生必向内,示不离本,修茎巨叶,攒根沓抵。”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慈竹》:“国初,乐史子正作慈竹诗数十韵,首云:‘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高低相依赖,浑如长幼情。’云云。予按,任防《述异记》云:‘南中生子母竹,今之慈竹也。’乃知慈竹不特蜀中有也。”
今四川仍有此竹,并袭用此称呼。如川语熟语:“斑竹丫、慈竹丫,乡头大嫂会当家。”
一一盖。
本字或当作“摈”或“肖”。《昭通方言疏证》:“摈,苦朗反。《方言》:‘摈,藏也。’按摈本衣检切,今读苦敢切。摈之变苦敢切,亦如煮之变为群纽也。昭人言以物覆藏物品日摈,又音变为苦朗切矣。”又:“《说文》:‘肖,覆也。苦红切。’昭人音如康上声,使覆盖之也。《广韵》有伉字,训藏物日肖,苦浪切,藏物也。当即后起字,以肖无人能识,故造为形声字也。”《方言》卷六:“措,摈,错、摩,藏也。荆楚日措,吴扬日摈,周秦日错,陈之东鄙日摩。”
今四川方言中仍有此语。如川语歇后语:晒坝头麻雀―响(想)不得。字面指捉麻雀时不能发出声响,实指某事某人想起来令人伤心,所以不敢不愿想。
按―揉搓。
字或作“搂”、“捎”。《说文手部》:“搂,推也。一日两手相切摩也。”段玉裁注改“搂”作“按”。《集韵戈韵》:“搂,奴禾切,《说文》:‘推也;一日两手相切摩也。’或作按、摺。”又《麻韵》:“揉也。关中语。”
今四川方言口语中谓按摩为“按”;谓揉搓衣服为“按”;谓和面为“按”。又有熟语“按包包散”,本指当小孩头上或体其他部位不小心撞起包块后,大人常用手揉搓、按摩包块,使疼痛减轻,包块消散。借以比喻化解误会,调和矛盾。
沤ngo2--长时间浸泡,使起变化。
《周礼考工记上氏》:“谏丝以说水,沤其丝七日,去地尺暴之。”
今四川方言仍谓物体因长时间浸泡、堆积而起变化为“沤”,如:衣服都被汗水沤烂了;又谓柴火只冒烟,不燃烧出火焰为“沤”,如:沤火;又谓伤心、生气为“枢”或“枢气”,如李劫人《大波》第二卷:“楚用连连踢脚道:‘你还要枢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