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冷泉水鱼庄 发表于 2022-3-12 08:05:18

汉代至民国期间今成都、阿坝、广元、绵阳、德阳地区地震灾害记录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8_018a8Lww5bmK

为了让读者了解历史上今成都、阿坝、广元、绵阳、德阳地区地震灾害情况,我们根据历史上有记录的相关资料编成此稿。由于四川行政区划的变迁,原温江专区所属灌县(都江堰)今属成都市,原茂县藏族自治区所属汶川(威州)、茂县(茂州)、松潘(松州)今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原绵阳专区所属青川、剑阁今属广元市,原绵阳专区所属北川(石泉)、平武(龙安)今属绵阳市,原绵阳专区所属绵竹今属德阳市。对文中首次出现的旧地名及同期发生的其他地区地震,作了必要的注解。

汉高后二年(前186)正月,绵竹武都山崩,压杀760人。
汉成帝元延三年(前10)正月,茂州岷山崩,壅江三日,江水竭。(茂州,唐贞观八年置,治今茂县凤仪镇)。

汉桓帝建和三年(149)七月,梓潼山崩。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正月,松、丛二州地震,坏人庐舍。(松州治今松潘县进安镇,丛州治无考)

唐武后大足元年(701)八月,以今剑阁为中心的剑南六州地震。

南宋孝宗隆兴四年(1164)石泉军地震三日,声如雷,屋瓦皆落。(“军”为北宋建制,其时在路之下设府、州、军、监、县。石泉军本为茂州石泉县,神宗熙宁九年属绵州,徽宗政和七年以绵州神泉、龙安、石泉三县合置石泉军,在今北川境内。南宋仍置)。

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石泉(北川)地震。

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剑门山崩。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89),剑门关山摧。

元顺帝二十二年(1354),龙州地震(元置龙州,明置龙安府,初治江油,后徙治平武)。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十二月,四川地震连三日,汉、茂二州坏碉楼三十七户,人有压死者。(汉州,唐武后始置,治今广汉市雒城镇。“雒”,luo,音同“罗”)。

明孝宗弘治九年,绵竹地震,房屋掣动。

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二月,龙安府(平武)地震。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十二月,茂州(茂县)地震。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润九月,松州(松潘)地震。

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六月,石泉县(北川)地震;润九月,龙安府(平武)及松茂二州(松潘、茂县)地震。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七月,松茂(松潘、茂县)地震数日。

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四月,松潘漳腊小河平番地震。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龙安府(平武)地震。(成都、荣昌、内江同期发生地震)。

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松州(松潘)连日地震数十次,山崩城塌一百余丈,压死军民数人。(此次全川大地震波及成都、广安、重庆、巴县、珙县、乐山、威远等地)。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三月,威州、汶川、成都地震,西南皆动。

清世祖顺治十四年(1657)三月,威州、汶川地震有声,山倾水沸,并成都西南方皆动。

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川西北全境地震。据四川通志:“七月,茂州地震,叠溪平番城圯。”汉州志:“四月,地震,七月大震,茂州尤至。”什邡县志:“四月,七月,地均震。”绵州志:“七月,蜀大震,茂州至塌城死人。”乐至县志:“七月,地震,人多压毙。”三台县志:“七月,地震,伤毙人甚多。”射洪县志:“七月,地震,毙人多。”(此次大震还波及广元、绵竹、中江等地)。

清圣祖康熙五十五年(1716),松潘地震。据四川通志:“八月,松潘卫地震。”松潘县志:“八月,地震。”

清圣祖康熙五十七年(1718)七月,广元地震。

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1763)正月,灌县地震连三日。

清高宗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一月,灌县地大震,房屋多坠。

清宣宗道光三年(1823)(昭化)十月,地震有声。(昭化,北宋置县,治今广元西南昭化旧城,1959年并入广元县)。

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正月,灌县地震;次年又震,凤凰山崩,没田亩。

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绵竹三月,地震。

清穆宗同治四年(1865),十二月,灌县、汉州(广汉)地震。

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汉州(广汉)、彭州、绵竹地震。据汉州志载:“七月地震,八月复震。”彭县志:“八月地震。”绵竹县志:“七月地震。”

清穆宗同治六年(1867)二月汉州地震,五月复震。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六月灌县地震,有声如雷;次年(德宗光绪元年)二月又地震。

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四川全境地震。据彭县志:“五月地震。”绵阳县志:“五月微震连日,继大震,屋宇摇动倒塌,木拔禾偃。”剑阁县志:“五月,地大震。”广元县志:“五月,地震。”松潘县志:“五月地震,屋瓦皆落。”(此次地震波及全川及邻近五省,广安“屋宇摇动”,巴中“山崩陷塌”,巫山“地大震,同日而震者五省”;其余遂宁、中江、盐亭、蓬安、大竹、渠县、万源、巫溪、奉节、丰都、八仙、合川、永川、荣昌、泸县、简阳等州县志均有地震记载)。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1887)二月,松潘地震,三月、十月再震。次年六月,地震二次。

清德宗光绪十八年(1892)十二月,绵州地动,屋皆摇。

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月,潼川地震。(此次大地震波及川北及川东南,遂宁、安岳、中江、广安、蓬安、渠县、富顺、合江、南溪、井研、犍为、简阳、资中等州县志均有地震记载。潼川,元初置潼川府,明降府为州,清初置潼川直隶州,雍正时复置潼川府,治今三台县潼川镇)。

民国二年(1913)北川、绵竹、剑阁地震,绵阳县志、绵竹县志、剑阁县志均记载:“七月地震。”北川县志记载:“七月地震,屋瓦震落。”

民国十年(1921)三至六月,北川地震十余次。

民国十五年(1926)三月,灌县地震,屋撼有声。

民国二十二年(1933),茂县地震。谭可瞻《灌松旅途》(载《现代读物》)记述:“民国二十二年,地震,山崩地沉,居民屋舍掩埋土中无一幸免。”常隆庆:《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载《地质评论》)记述:“八月,茂县地大震,事先无任何预告,山崩城陷,百里之内,皆为重灾,死者达八千八百人。”(其“事先无任何预告”,与今年汶川地震“事前无任何征兆”有惊人的相似!)

民国二十五年(1936),茂县地震。谭可瞻《灌松旅途》(载《现代读物》)记述:“十月,地震有声,觉地壳上起伏不已。”

民国二十九年(1940),汶川地震,涂禹山土司家庙藏经楼为地震摧残,壁画经籍俱已无存。

四川通志,清雍正十一年;

汉州志,清嘉庆十七年;

四川通志,清嘉庆二十一年;

龙安府志,清道光二十二年;

茂州志,清道光二十二年;

昭化县志,清同治三年;

汉州志,清同治八年;

绵州志,清同治十年;

成都县志,清同治十二年;

彭县志,清光绪四年;

射洪县志,清光绪十年;

绵竹县志,民国八年;

松潘县志,民国十二年;

剑阁续志,民国十六年;

什邡县志,民国十八年;

三台县志,民国二十年;

灌县志,民国二十一年;

绵阳县志,民国二十一年;

北川县志,民国二十一年;

重修广元县志,民国二十九年;

汶川县志,民国三十四年;

谭可瞻:《灌松旅途》(载《现代读物》);

常隆庆:《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载《地质评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代至民国期间今成都、阿坝、广元、绵阳、德阳地区地震灾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