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帅的女儿,自小失去母亲,与父亲聚少离多,曾被关集中营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_017nvq7RXS2v大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里有一个小情节:原本在德国任我党旅德支部负责人的王炳南受共产国际代表团委派,于1936年春返回国,到西安做争取西北军杨虎城部第十七路军联合抗日的统战工作。他的妻子王安娜也追随回国,并在1937年3月初和美国著名的摄影师、美联社的合作者厄尔·列夫来到延安对毛主席、朱老总、彭老总等主要领导人进行了采访。
王安娜是个德国女孩,在对朱老总采访中,她和朱老总两人之间竟然毫无障碍地用德语进行了畅谈。
很多观众也许会感到纳闷:朱老总是什么时候学会德语的呢?
朱老总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从此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之路。
1919年冬,朱老总时为滇军护国军旅长,他的两个在旅部军事训练团任职的弟弟朱代炳和朱代钧双双战死于沙场。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_017nvq7JMYt1
此事给朱老总很大震动。
军阀之间争权夺利、互抢地盘,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在驻防四川泸州期间,朱老总陷入了无边的苦闷和徬徨之中。
这时候,他的一个部属兼好友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了朱老总。
很快,朱老总就和这个女子结婚了。
关于这个女子的名字,散见于各种各样的资料。
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李维汉在《李维汉等回忆罗亦农》一文里写作“贺稚华”;而同样有旅欧经历并在我党早期担任过重要职务的郑超麟在其所著《怀旧集》里写作“贺芝华”, 叶永烈的《红色的起点》则写作“何芝华”,另外还有写作贺芝华、贺兴华、郝稚华、何子华、贺子华的,不一而足。
但是,现查前苏共中央档案馆的全宗号530、目录号2、卷宗号1档案,档案里记载的名字是:贺治华。
另外,在我党的早期档案中,有一份1927年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的名单,中央妇委书记是邓颖超,妇委委员有蔡畅、杨之华、李文宜、周秀珠等等,而贺治华之名也赫然位列其中。
即这个女子的准确名字就叫贺治华。
1920年秋,贺治华在云南的盐津县与朱德结婚。
但是,新婚的快乐并不能完全冲散朱老总心头的焦虑,他还在苦苦思索着中国的出路、中国的未来。
1921年春,朱老总随入川滇军返回昆明,驱逐了云南都督唐继尧,担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_017nvq7J45gv
也在这期间,他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启发,深感“老的军事斗争的办法行不通”,准备远赴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留学。
1922年9月,朱老总携妻贺治华来到了到德国格丁根城奥古斯特大学,专门学习社会科学。这年11月,在德国柏林,朱老总见到了周恩来。
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朱老总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7月,朱老总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
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朱老总携妻贺治华横渡波罗的海,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军事。
贺治华已经有了身孕,在乘船渡海时妊娠反应激烈,到了莫斯科后,朱老总把她安置在郊外的一个农庄,自己则到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参加了实际工作训练班学习。
1926年4月,贺治华产下了一个女婴。
朱老总喜不自胜,有感于自己四十得女,给这个宝贝女儿起名“四旬”。
但是,朱老总和小四旬相处仅仅一个多月,就被调回四川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了。
朱老总前夕,考虑到国内环境恶劣,忍痛把妻女留在了莫斯科。
哪料,这一次分别,对他们夫妻而言,却成了永远的别离。
贺治华嫁朱老总,并非爱情,而是看中了朱老总的军官地位。
她嫌朱老总太过宽厚老实,不懂浪漫,还嫌朱老总的言谈土里土气。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_017nvq7Oo9GC
朱老总回国后,她把朱老总给女儿起的名字“四旬”改成了洋气满满的名字“菲菲”。
她还移情别恋,爱上了从法国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读书的革命青年霍家新。
不久,她让妹妹把“菲菲”带回了四川娘家,宣布与朱老总解除婚姻关系,继而与霍家新结婚了。
“菲菲”到了外婆家后,被改名为贺飞飞,由外婆带大。
贺飞飞从一懂事开始,就经常叫嚷着要找爸爸、妈妈。
但是,外婆严肃地告诉她,爸爸和妈妈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要长大后才能见得到。
可以说,幼小的飞飞在头脑里是没有爸爸、妈妈的印象的。
她第一次知道爸爸的名字叫朱德,是八岁那年,在和外婆在成都逛街时,街上有悬赏朱德的画像,外婆悄悄地告诉她,“朱德”就是你的爸爸。
听了外婆的话,小飞飞死死地盯着悬赏“朱德”的画像,恨不得把这画像烙印在脑海里。
到了1938年,全国已经统一了抗战路线,周恩来和邓颖超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时年12岁的飞飞。
又过了两年,即1940年年底,在征得外婆同意后,邓颖超接走了飞飞,把她顺利地送到了延安。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_017nvq7c9E4w
朱老总把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给她起了个正式的名字:朱敏。
父女团聚,自然有说不尽的话,流不完的泪。
但是,随着抗日战争局势的吃紧,和父亲团聚仅仅一个多月,朱敏就和毛主席的女儿娇娇等一批小孩子被送至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学习。
为了进国际儿童院学习时便于分班,朱老总将时年已14岁半的朱敏缩小了两岁,虚报12岁,并特意为她取化名“赤英”。
谁也没有想到,朱敏在1941年1月30日离开延安,而在该年6月就被德军俘虏,被关到了德国东普鲁士纳粹集中营,受尽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
1995年,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叶挺将军之孙叶大鹰执导了电影《红樱桃》,该片讲述的是中国女孩楚楚在德国法西斯集中营的悲惨遭遇。叶大鹰在其博客撰文称:“我的电影《红樱桃》故事的主要线索是根据朱敏阿姨在白俄罗斯德军集中营的经历改编的,朱敏阿姨就是影片中楚楚的原型”。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_017nvq7OoBSU
在集中营里,朱敏每天吃的全是发霉的黑面包,还要和其他小囚犯一起做苦役,时时遭受死神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己,小朱敏长年沉默不语,一言不发。
时间一长,她几乎丧失了语言功能。
也因为营养不良,她的头发大把大把脱落,身高再也没长高过一分。
到了1945年二战胜利后,她才被苏联红军解救了出来。
但是,她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留在莫斯科继续学业,并于1949年考入了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
1953年,大学毕业典礼结束,朱敏才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爸爸身边。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_017nvq7MOO58
朱敏后来写了《我的父亲朱德》一书,她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我深爱爹爹,因为他是亲人。我抱怨爹爹,因为他是伟人。”
书中也提到说:“我常常怨恨母亲:她为什么不要我?不抚养我?不给我母爱?长大后我才知道,母亲弃我而去,甚至叛离了我的爹爹,是为了追求与爹爹的信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这一点上,我作为女儿,是不能原谅她的。”
叛离了朱老总的贺治华,后来经历了些什么呢?
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有一个这样的情节:中央特科人员杨立青执行除叛任务,他前往剪除一对叛徒夫妇,把男的打死了,把女的打瞎一只眼。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_017nvq7OoAML
这对叛徒夫妇的原型,就是霍家新和贺治华。
原来,1928初,霍家新、贺治华夫妇接受组织上的安排,回国在上海新闸路机关工作。
当时,我中央组织局主任罗亦农的工作地点也在那里。
敌人为了缉拿罗亦农,悬赏出了3000美金。
霍家新、贺治华夫妇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出卖了罗亦农,导致罗亦农被敌人残酷杀害。
这还不算,这对叛徒夫妇还以自己手中掌握的350多名党员名单和地址为筹码,准备向敌人换取更多的金钱和出国护照。
为了保护这350多名党员,中央特科果然出手,在法租界一间公寓里惩治了叛徒,夺回了那份党员名单。
霍家新是当场被击毙的,贺芝华头部中枪,满脸鲜血,特科人员以为她已丧生。哪料,她只是瞎了一只跟,经人抢救后,活了下来,但从此埋名隐姓,不知所终。
再说回朱敏。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_017nvq7jiC20
朱敏在1953年毕业回国后,以“元帅爹爹的平民女儿”自居,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但1964年底,因工作需要,她被派到山西武乡县工作,不慎从山崖边跌落,身受重伤,右眼失明。
朱敏逝世于2009年4月13日,享年83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