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等身边的新污染物,国家将要管起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3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新污染物――一个或许陌生的名词正在影响着你我的生活。在生态环境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谈及新污染物治理,并表示,“这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的必然结果。”
相对于大家熟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常规污染物而言,新污染物是一个新概念,然而它就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比如化妆品里的部分添加剂,未被人体吸收的消炎药、降压药和药物代谢产物,一旦进入环境,也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任勇介绍,目前国际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有四大类,分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
新污染物的一个更重要的特点是,随着人们对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危害认识不断深入,以及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发展,被识别出的新污染物还会持续增加。
联合国环境署定义新污染物时用的是“进行时”,任勇说,这说明新污染物可能还会不断增加。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1ZFoFO28NxDRW
尽管新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其生产和使用往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有的尚未纳入环境管理,有的现有管理措施不足。
这与其本身的治理难度相关。任勇说,多数新污染物的短期危害不明显,可是一旦发现其危害性时,它们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已经进入环境中,并且难以降解。
新污染物治理之难还在于其自身隐蔽性,任勇坦言,即使以低剂量排放到环境,也可能危害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对治理程度要求高。
此外,新污染物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长,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研发较难,需多部门跨领域协同治理,实施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控。
我国是化学物质生产使用大国,在产在用的有数万种,每年还新增上千种新化学物质,其生产消费都可能存在新污染物的环境排放。这给新污染物的治理带来更大挑战。
近年来,新污染物的治理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十四五”规划纲要都对新污染物治理做出明确安排和部署,要求制定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推动环境风险管理立法,加强源头准入管理。持续开展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防范具有不合理环境风险的新化学物质进入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以2021年为例,共批准登记564种新化学物质,提出500多项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此前,生态环境部印发两批《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列入共计40种类应优先管控的化学物质,推动通过禁止生产使用、实施清洁生产、产品中含量限制管控、纳入大气、水、土壤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等措施,初步沿着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控的思路去管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
这样的管控思路也与新污染物治理总体思路一致。任勇将其概括为“筛、评、控”和“禁、减、治”:通过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筛”、“评”出需要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然后对重点新污染物实行全过程管控,包括对生产使用的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
“很多措施是要通过在水、气、土壤污染治理中落实的,这是化学品环境管理对环境污染防治的‘牵引驱动’的特点和规律。”任勇说。
在任勇看来,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的必然结果。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