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尖的大城市也集体坐不住了?苏州、无锡、南京、长沙行动了
房子不好卖,盘踞在金字塔尖的大城市们,也集体坐不住了。挨个来说说。
最近,无锡卫健委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改善生育二个孩子及以上家庭居住条件的通知》。
特殊的是,此次政策,属于全国首个由地方卫健委牵头发出的放松限购的内容。
其中提到:二孩以上家庭,首次使用公积金且属于首套房,可以增加20万的额度。还可以在限购区域新增购买一套住房。
这一招,堪称一箭双雕啊。
卖房和催生,都有了。
还有南京,据扬子晚报报道,继“423新政”(即非限购范围扩大至栖霞、雨花台、江宁等多个区域)之后,南京还将陆续释放多项调整政策,包括:限售时间认定的调整,不再以不动产证满3年为限,而是以网签备案时间满3年为限;金融机构下调首付比例;二孩、三孩家庭增加购房名额;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33627ae38052481c87292bc7a9c85bcf
此外,外地户籍满6个月社保即可在南京购房,而在过去则需要满2年,以及高品质楼盘放开限价、部分交易减免税费、扩大人才认定的范围等。
南京这一通组合拳打下来,该有的政策都有了。
还有最强地级市苏州。
5月9日不少媒体报道称,苏州新房限制转让时间由3年调整为2年、非苏州本市户籍居民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个税)即可购房、非限购区域购房不计入家庭限购套数。
苏州市房地产市场和交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上述消息属实。
按照中国经营报5月10日的求证,住建局工作人员并没有正面回复,而是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从交易窗口那边得到信息,他们什么时候开始执行,那就是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这句话代表什么,不用多说了吧。
还有反炒房“模范生”长沙。
5月11日,长沙出台楼市新政:已实现网签备案交房或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啥意思呢?
把名下的房子交给长房集团、长沙建发集团两家市属国企,自己租也行,委托租也行,签十年的运营合同。
这十年里,房子是失去流动性的,但不纳入房东名下住房。
假如名下的房子都租出去了,那房东还能以“无房户”的名义,用首套房的资格买房。
这就相当于变相获得了“房票”。
以上四个城市,各有各的打法,各有各的思路,在楼市放松调控的路上,堪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无锡,创造性地把“孩子和房子”捆绑到一起了。
想买房不符合条件对吗?行,先把二胎和三胎生出来,就能去买。
南京,用一揽子的放松限售、首付、限购政策,撬动刚需的购买力。
苏州,在憋了好几年之后,终于使出大招,6个社保的要求非常宽松,限售对流动性几乎已经没有影响。
长沙,更是堪称“天才式”的调控思路,“以租换购”,10年长周期既冻结了存量房的流动性,又增加了租赁房的供应,还能让多套房持有者,继续涌入楼市,“一石多鸟”了属于是。
苏州、无锡、南京、长沙的集体行动,说明什么?为什么这些雄踞300个城市顶端的大城,也坐不住了?
没办法,这些城市的房子也卖不动了。
中指的数据,五一假期监测城市的新房成交面积,比去年降了52.3%。
其中,长三角的宁波、苏州、南京、杭州,这些重点城市中的重点城市,直接降到冰点。
杭州五一新房成交1.17万平米,降75%;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89f45c4ceea745b3bbf78576c6568df7
南京4万平方米,降67%;
苏州成交2万平米,降67%;
宁波成交3万平方米,降57%。
长三角的扛把子城市,上海的数据更不用说了,几乎冰封。
房子卖得不好,会有什么影响呢?
对没买房的人当然无所谓,不管是不想买还是买不起,涨到天上,跌到地下都跟自己没啥关系。
但对一个城市,往小里说,房子卖得好不好,影响到一个城市上下游的消费,上游的大宗商品原材料,中游的建材、建筑和轻工,下游家具家电五金装修,生意都会受到影响。
往大里说,房子卖得好不好,影响房企拿地的意愿,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其中8成以上都来自卖地收入,基层的开支,专项债的偿还,都依赖卖地。
另外,一般公共预算里的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占的比例也不小。
所以,不要小看房子卖不动的影响。
为什么长三角楼市凉凉?
人口难以跨省跨市乃至跨区流动,去售楼部,去小区中介带看的人自然会变少。
所以,我们看到放开调控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级别越来越高,口子开得越来越大。
刚开始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发点现金补贴啥的,
后来郑州、哈尔滨、福州、沈阳、合肥这一类省会城市也开始松绑。
最近一段时间,南京、苏州、无锡这些浓眉大眼的TOP城市也忍不住了。
4月的时候蓝白跟大家聊过:越来越多的城市坐不住了,背后的逻辑,是随着房地产冲击越来越深,从小到大,从穷到富,别管以前再矜持,再清高,楼市的真香定律,没有人逃得掉。
与沿海大城市集体忍耐不住的情况相比,北方资源大省反而逆袭了。
前两天蓝白跟大家聊过,在一季度,山西、内蒙古、宁夏、新疆、陕西,这五个GDP名义增速排名前列的省份,全都是产煤大省。
大家可以看到,一边,是受益大宗商品上涨的北方GDP增速反超。
另一边,是人气压制下的南方楼市冰冻。
明明是全国房子都卖得不好,为什么单把沿海大城的房子拎出来说?
因为,北方的房子,本来就没多少存在感,常年被市场嫌弃,按二八分化的经验,今年,沿海多少也得守住楼市的脸面和底线。
至少,几个大城得配合出点人群涌进售楼部摇号抢房的消息,才能有鹤立鸡群之感,证明房地产还没有到危急关头。
现在连它们都急赤白咧地挣扎着放开,足以说明形势的严峻程度。
所以,北方产煤大省的崛起,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风水轮流转,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呢。
南方沿海楼市的惨淡,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人、钱、物不动,2022年专治各种不服。
看到这,很多人是不是对沿海楼市也开始悲观了?甚至对所有行业都感到心灰意冷了?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795bfa28992a4d82970b5f0b859b0478
不,我不这么认为。
蓝白觉得:无论是资源品的急速上涨,还是人口出行受限,都是短期扰动因素。
GDP、人口、产业、房地产之间的长期南北分化,并不会因为一个月、一个季度的形势而反转。
只要优质的高校和三甲医院资源、摩天大楼里体面的工作、舆论场和算法的聚光灯,还在大城市停留。
那么,企业、年轻人、劳动力、就业机会,就算嘴里和心里再不愿意,也会用脚投票。
2022之所以难熬,是疫情、地缘局势、海外货币紧缩、汇率急贬、地产摆烂,所有BUFF都叠到一块了。
最后就导致:这个曾经熟悉的世界,它的运行规律,变得越来越陌生。
但陌生并不可怕。
小时候大家可能都经历过:路过一条街,看到一个画面,眼前发生的事情,在脑海里,经常有似曾相识之感。
我们熟悉的历史和规律,就是由无数个陌生的碎片组成的。
面对陌生和反常,保留琐碎支出的现金,拥有坚韧正直的品质,尊重常识,就能熬过寒冬。 如果不要求社保,或者只要求一年内社保连续6个月,或者哪里哪里社保通用,这样外省的想买就买了,卖房要好得多 不降到一半一下,千万别买 才刚开始,好事在后头。↗ 受疫情影响,百姓没班上了,怎能买的起房 不降价,说破天也没人买 端个小板凳看戏,接着奏乐接着舞。 没用的,该买的都买了,没买的也没钱买 用明天的钱,货款购房遇上不可抗因素就掺了,量力而行才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又没降价!还是套路满满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