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巴文化学术研究领域 达州市发布28项巴文化研究专项课题
《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西南有巴国。皥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有限文献记载,给我们展现出一个彪悍的民族——巴。达州自古属巴,从商到秦汉,达州就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带,已有近5000年的考古史、2300余年的建制史。秦、汉、明、清以来的历代战争,巴地的几度兴衰,秦文化、中原文化、楚汉文化、蜀文化与达州土著文化大融合,形成了兼收并蓄、独具特色的巴文化,包括了重点文化遗址、众多文臣武将、无数文物古籍、独特巴风賨韵等。
1999年开始,在宣汉县罗家坝遗址相继出土青铜器、陶器、骨器、铁器、玉石器等文物,涵盖商、周直至汉代等时期,被尘封的古文明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一系列发掘成果逐渐填补了达州巴文化研究的空白。
2005年,考古队员对渠县城坝遗址进行正式发掘,从发现城址到对城址“解剖”,随之各类巴文化典型器物出现,保存较好的水井、城墙、墓葬、窑址还原了巴人的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2017年,考古队员在一处灰坑中发现了刻有“宕渠”二字的瓦当,更是证明了宕渠古城的归属。
而巴人从人类历史上的突然消失,至今是未解之谜。翻开巴人的历史,俨然呈现出一部战争史,这个伟大的民族,还存在太多的谜没有解开,需要进一步窥探他们的奋斗历程。
达州是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2016年,达州市委提出建设巴文化高地。两年后,达州制定出台了《达州市推进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实施方案》(简称“1+3”工作方案),从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细化落实,提出力争在2030年把达州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巴文化高地。“1+3”工作方案突出以文化强市战略为引领,依托“一山两址三河”(大巴山,罗家坝、城坝遗址,州河、巴河、渠江),提出实施巴文化高地建设“12359”战略,即明确了巴文化高地建设总体思路,制定了近远期实施巴文化保护发掘、学术研究、成果转化运用三大工程,对重点工程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落实了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完成时限、责任分工,并将巴文化工作纳入年终目标绩效考核。
时至2019年1月10日,达州市委市政府利用机构改革这一契机,迅速成立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1月18日正式在市政府第四办公区隆重挂牌。历史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将由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担起。作为巴文化发源地之一的达州,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的先遣军。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成立后进一步确定了达州巴文化典型文化元素图案标志、巴文化典型事件、巴文化典型人物。
2019年3月28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达州市巴遗址遗迹保护条例》,自2019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达州高水平编制出台《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展示利用总体规划》《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和《达州市主城区城市文化景观指导性规划》。
2020年6月16日,四川省社科院巴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落户达州。
巴文化是达州文化强市的重要资源,已经成为达州城市文化符号的象征。笔辉巴渠获悉,5月10日,由达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和市巴文化研究院相关专家组成的课题评审委员会,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把评判标准,恪守学术规范,通过各自盲审、研究讨论、综合评定等环节,对面向全国巴文化研究者征集的63项巴文化课题进行了严格评定,最终确定立项28项(其中自筹项目8项)。
据了解,为深入推动巴文化研究工作,今年,市社科联与市巴文化研究院联手,面向全国巴文化研究者征集巴文化研究专项课题申报。自3月25日发布征集启事以来,短短一个月时间,便收到课题立项书63份。
从收到的申报书来看,本次课题申报人员分布较广,除市内研究者,还有市外省外研究者参与,其中一半以上拥有研究生学历。除了专业研究人员,还有机关干部和业余爱好者参与,其中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申报书内容涉及基础巴文化、罗家坝城坝等巴文化遗址遗迹、巴文化传承创新运用、区县专题文化、非物质文化、历史文化名人、巴文化传播学、红色文化研究等等,申报人员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综合运用了历史学、符号学、考古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对巴文化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论证,极大开拓了巴文化学术研究的领域。
据悉,下一步,市社科联和市巴文化研究院将加强对立项课题完成人的专业化培训,确保课题成果的规范。将通过专项课题推进会、调研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实时跟进课题的开展情况,持续促进立项课题完成的进度,保证立项课题研究的质量。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表明,川渝地区巴文化遗址集中沉淀于达州市的罗家坝、城坝,两大遗址均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年代久远、面积广阔、内涵丰富、保存完好,是嘉陵江、渠江流域古巴文化起源、发展、消亡的中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是整个长江流域探索古巴文明的代表性遗址。同时,两大遗址的规模、出土文物数量及级别、文化堆积层等都在各地巴文化遗址中首屈一指。
罗家坝遗址和城坝遗址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大遗址名单。
罗家坝遗址位于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规制等级最高的巴文化遗址,是我国研究巴文化的重要基地,和成都“金沙遗址”“古蜀船棺葬遗址”,并称为“继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遗址总保护面积103万平方米。
1999年、2003年、2007年、2016年、2019年和202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达州市文物管理所和宣汉县文物管理所先后联合对罗家坝遗址实施了六次考古发掘(第六次发掘目前正在进行中),截至目前,揭土面积2000余平方米,出土青铜器、陶器等各类器物1600余件。尤其是M33号大墓出土的青铜礼器、兵器、彩绘陶器和印章等珍贵文物200多件,名震海内外文物界。
2001年,罗家坝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和2016年,罗家坝遗址纳入了国家150处大遗址专项保护规划。
城坝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又名宕渠城遗址,是賨人文化遗址,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1991年5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正式发掘,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三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名单,2018年10月,获中国考古学“田野考古奖”一等奖。
2019年10月至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渠县城坝遗址共清理东周墓葬4座,其中3座墓葬保存较好,1座墓葬仅残存一件陶罐。3座保存较好的墓葬中1座(编号为M45)墓葬规模较大,出土文物较多,且等级较高,是继涪陵小田溪和宣汉罗家坝之外,巴文化核心范围内新发现的中大型墓葬。该墓地的发现也是城坝遗址首次发现东周墓葬,为研究川东地区巴文化提供了新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时期,宣汉罗家坝遗址和渠县城坝遗址也入选了国家大遗址名单,“十四五”再次入选,也再次体现了其在巴文化领域的重要性!罗家坝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古蜀船棺葬遗址一道,被称为“继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据了解,我省首个巴文化遗址公园——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暨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全体参建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推进项目建设。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总用地面积28242.62㎡,建筑面积11657.44㎡,主体建筑层数3层,建筑高度20.4m。其中展陈面积约3000平方米,含藏品库区、陈列展览区、综合办公区、文保技术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社会教育中心等。目前正在进行博物馆主体建筑外立面装修、主馆前梯步石材铺贴以及室内空调、给排水、消防、强弱电系统安装,已完成主体工程总量的85%。
作为国内第一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巴文化地标建筑的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建成后不仅是全市保护和传承巴文化的重要载体,还原汁原味地将罗家坝遗址所承载的巴文化内涵和符号以及灿烂辉煌的古代巴国文明精彩地呈现给国内外观众。
这些已经成为达州今日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坚实基础。期待,巴文化研究专项课题早日结题,出研究成果。(笔辉巴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