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橡树1 发表于 2022-5-16 20:33:22

阆中道台衙门轶事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73b4f801710f4ae9a9d1e61e551b78a6

谭家珍口述,记录:谭家驹、谭声龙
阆中古城学道街上的清代贡院和道台衙门,有幸在原地保留着原有的房屋、设施和一些原物,很受游客称道,特别一些具有一定的文史基础的文化人,认为参观之后很有收获,故成了阆中诸多景点中的热点。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b9466a4df4154105b16150e50b90b080

从沈阳返阆的谭家珍老大姐,从小家住在距道台衙门只有十多米的“谈天茶社”院内,祖父是晚清的秀才,塾师为业,亲身见识过辛亥革命期间,千年帝制与共和政体在道台衙门的转接全过程。
其父亲民国期间在原道台衙门里的四川省高等法院四分院从事文职工作同时经营谈天茶社,经常给她摆谈这段历史,故她认为两代长辈亲口所述,她亲耳听闻的阆中在两个时代,两种体制的大转换的重要时段的真实历史,特别是一些细节,应该用文字记录下来。
祖父谭孝顺曾说,隔壁的道台衙门,在清朝的二百多年中是管了保宁、顺庆、潼川三府,廿多个县的大衙门,道台拐一带坐轿骑马往来的官员不绝,热闹得很…“反正”前后,这里发生的事爷爷十分清楚。
在“谈天茶社”,又听到过孔震生、杨向渠等当事人的回忆摆谈,这些内容应该用文字记录下来,弥补民国十五、三十七年两次修志时被人为从简从略的内容,充实阆中的文史资源。
爷爷说得最多的是,清末阆中的识字百姓不多,最关注时局变化的都是贡生、秀才、塾师和见多识广的绅商,他们清楚地看到了大清帝国的没落,同时从他们的历史知识中又知道不少改朝换代时社会动乱的史料,所以他们特别注意本地的时局。
爷爷说在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时阆中虽有道台衙门,却没有电报等设施,好容易才从跑单帮的行商那里得到一份《蜀学报》又多为“马后炮”的旧闻……
1911年即辛亥年阳历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的消息,他们也是在十来天后才听到,但同时又听到了满清朝廷不甘失败已派了众多武装力量前往武汉进行镇压的传闻,直到听到1912年1月1日南京正式成立了民国政府,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确实消息后,大家心中才逐渐踏实。
当时的重庆、成都两大城市又各有各的“革命军政府”,等到1912年2月2日,经协商才在成都合并成立了统一的“四川革命军政府”,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正式颁发了“退位诏书”,自行宣告了满清王朝正式完蛋,中国正式进入了“民国时代”,阆中的这群知识人才真正地放下了心来。
对一些重大事件,他爷爷当时还作了一些文字记录,又听其父亲的不少口述,她成年之后,下过许多功夫逐项查证过辛亥革命的大量文献,证明长辈的口述大多准确无误,可见阆中的前辈文化人的修为严谨。
1912年2月17日,是阴历的三十夜,人们都要按传统习俗“过年”(当时尚无“春节”这个名称)。大年刚过,阆中人得知在保路运动中的英杰张澜被四川军政府任命为川北宣慰使,即将来阆赴任,接管道台衙门里的军政财权。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579096e5dfc64b2d8d9b44b8c16ed1f9

民国时期的张澜
阆中的知识人,特别是塾师们最为兴奋!因为张澜出生于西充莲池乡,距阆中仅百余公里,知道他考中秀才后,最初也是一位老家的私塾教师,现在一进民国官场,就是四品高官,实在是大长了地方读书人的志气,便邀约同人一定要为他迎风洗尘,拥戴他在阆中履行共和新政。
四川军政府任命张澜为川北宣慰使,在杨森、刘湘的护卫下抵达阆中时,古城中的一些名师和一些知名商家,先后自发地到下华街浮桥码头夹道迎接,我爷爷也在其中,见到张澜十分激动,约定第二天上午到道台衙门去为这位民国首任官员行迎风洗尘之礼。
第二天上午,塾师贺雲霖、李翰屏、李竹村、朱紫卿等,还有一些“大字号”的商人,齐聚道台衙门,一致声称是来迎接民国的宣慰使,为其迎风洗尘,满天井与大堂两厢,挤满了地方上的名贤。
在喧嚷的人声中,刚进四十岁的张澜快步来到大堂,站着向众人挥手说:“我首先要告知大家的是,今年阳历的元旦,中华民国已在南京正式成立,孙中山先生当选为临时大总统;2月2日四川军政府正式成立!我在此宣告,我们川北廿多县的千万民众,从现在起都是民国的国民,要共同管理国政,从几千年的帝制转变为共和体制,从此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132783c5520b4dd59d4d79785050b64b

图为1945年8月28日,参加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在重庆机场受到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左一)等欢迎。
张澜特别提到共和伊始,深望全体民众都要安守己业,保持社会秩序,促使共和政体早日走上正轨,逐步实施宪政。
根据地方实情,他专门讲到了“武昌起义”的第三天,起义军便发布了保护民众与工商各业的命令,当时便明文规定“虐待商人者斩,妨碍商务者斩……促进贸易者赏!”
接着张澜说了句风趣的话:“现在大家都是民国的主人,有事见官,就像现在这样,大家都站着说话……”此言一出,大家才注意到张澜始终是站着在讲话,打消了对历代改朝换代时的那种恐惧,全场轰动。
此时,一个道台衙门里的“师爷”出来说,宣慰使多日鞍马劳顿,还有诸多要事急待处置…请诸位各自回去。
令以塾师为代表的敏感文化人吃惊的是,之后两三天,从道台衙门里传出了一个消息,说现在顺庆、广安等处的保路同志军被撤销了编制,断了粮饷,这些不久前才作过流血牺牲的官兵,现在已被逼得去当盗匪。
张澜在阆中还未来得及作任何“接管”便带着卫队急奔顺庆去紧急处置去了……消息先在道台拐的茶馆里扩散,茶客们纷纷议论:而今是满清王朝自告了退位,改用了民国的年号,衙门里坐的还是大清朝廷的命官,收刮的是国民的钱粮,真是历史怪象,后来只留下国民百姓见官站着说话一句闲侃在茶馆里长传;再后得知,就在这年7月张澜便义愤地辞去了仅当了五个月的川北宣慰使一职。
谭家珍老大姐特别提起辛亥时段,革命阵营中派系很多,张澜是“宪政派”的代表人物,同盟会在川渝等地也各有派系,所以民国十五年修《阆中县志》时,总编撰郑钟灵便明文写下“民初记载暂从简略”的说明。谭家珍老大姐深望阆中现在的文史同仁能将以上口述材料逐项严加考证,将能确认无误的真实历史补存于地方史志之中。
第二件大事乃是民国二年7月15日的护国军起义顺利地占领了这个衙门,夺了道台大印!这段民国志书中被简略了的史实,喜有阆中名师安天泽老人在年届九旬时亲手写成,发表在2008年《名城研究》上的长文作了记叙。
老大姐说她对此文曾非常细心地研读过多遍,知道安老在世时与当年起义军中幸运活下来的重要领导成员孔震生、杨向渠等熟识,特别是孔震生先是安的老师,后来又是同校教书的同事,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材料应该可靠。
她感到歉然的是,同人们没有准确阐明这次起义中护国军夺取到的不是阆中县衙门和县太爷的大印,而是管了川北廿余县的道台大位和他们手中的大印;阆中起义虽只有七天胜利,但是在二次革命中在全国却是唯一的!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93a5b7b0a00f4e6695c9e9cd69a4dbea

二次革命中的护国军
她认为是当时阆中交通不便,几乎没有对外作报道的通讯手段,后经查阅当年的报刊,没有发现对这样悲壮惨烈的事件作过报道,所以造成了未能在全国存史的后果!
深切希望现在家乡的仁人志士首先在原地存史,让来阆的游客看到的不止是一个清代衙门,而且能知道这里在中国历史重大转折时刻发出过的闪光。
2020年国立四中的三位阆中籍最小女生张清源、谭家珍、李兴芳三位九旬老人在几个月中先后逝世,她们多年来对阆中历史文化的关切思考与热爱,确实令人感动,特别是谭家珍在临终前不断打电话要向昔日的近邻、世交刘先澄老师提供一些阆中该存史而又未能存史的资料和建议,可惜当时她已力不从心了。
故特在她们离世两周年前夕,将谭家珍八旬之后对道台衙门的一些口述记录整理提供大家参考,望大家严加考证完善,作为对前辈乡贤的纪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阆中道台衙门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