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说高考数学太难,要辨析什么是“难”
2022年高考的第一日,媒体和网络一如既往地关注两个话题:高考作文考什么,数学难不难。不同于对作文涉及红楼梦、围棋等话题的争论,对于数学试卷几乎是众口一词的“难”。从媒体报道看,确实有不少重点中学的考生都表示数学试题很难,尤其是最后几道大题很多人只能“留白”。讨论高考数学难不难,首先要有一个评判标准。如果只是看主观感受,相信任何一年大部分考生都会觉得“数学难”——至少比语文难。就这一点而言,可能今年觉得数学比预期难的考生比例确实高了不少。
一个可能的客观标准是“平均”成绩,这也是部分媒体所关注的。但除了平均数,我们还需要看中位数以及其他指标。已经有教育专家说,出题方向是“易者更易,难者更难”,这就要看最后的分数分布。
最重要的是,从考生的角度当然希望绝对分越高越好——其实考生也明白相对排名才是决定录取结果的数值,而从教育者(出题者)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信度和效度——能否真正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最终能否“指挥”未来的考生好好学习,也就是“筛选”和“培养”的功能。所以要讨论的是:该不该“难”。
首先,任何筛选性的考试,都需要让大多数人觉得难,否则无法起到筛选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区分度。试想,如果有10%的都考140多分,每一分就有数十万人,高校如何去选择?
从“培养”的角度,我们不能泛泛而谈“难不难”或者“能考多少”——虽然这是考生最关心的,而要看到底是怎样的“难”。大致来说,考生口中的“难题”可以分为:知识超纲;计算量大(繁);角度刁钻古怪(偏);对思维能力要求高。其中,超纲题应该避免,最后一类应该鼓励,繁和偏则需要适当控制。
关键是,上述几类“难”的性质不一样。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姜伯驹院士多年前即指出,有时考得“刁”,或者不是考能力,而是考熟练程度。
如果考试区分度下降,同一分段的考生就会更多,没有区分度的问题将加剧,学生就有更大的动力去争取哪怕一分。如果此时考试内容又是“偏”“繁”式的难,这就会鼓励学生搞刷题训练,各种补习强化班还会继续存在。
当然,高考录取是根据总成绩来筛选的,所以我们还要结合其他学科来看:到底数学的重要性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对此,经济学告诉我们,人们所做的比所说的更可信。近些年来,不同于二三十年前的“学好数理化”,“高考界”开始流行“语文为王”的说法。如果这反映出不少考生觉得数学不需要再多学了,那显然高考数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里的改进不是简单的难或不难,而是究竟应该考什么,最终就是中学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请问数学考得这么难是不是要家长帮孩子找高价补习老师,今年这样的数学高考卷,在高考的环境下全国可得满分的数学老师占多大比例? 等着看最终分数的正态分布,才能得出最终结论,必须公布真实数据,如果严重偏离正态分布,必须对出卷人问责 看看是否有超纲,最后平均分多少就知道了。如果跟03年江苏卷一样又是一次命题事故,请追责。 要难大家难,其实一样 卷就是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今年数学用专业分析很好回归数学本质,考的也是基础性内容,考生难在于习惯性解题套路练习,对基本原理和概念解理和运用不够,这也包括习惯教学和猜题应对高考,今年就是反套路解题,我国教育存在应试教育问题,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点不多,改变应试教育出路之一是回到出题本质必须真正掌握知识点运用知识点会变通才行,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是优胜劣汰战场,只要命题科学有利选拔优秀人才是正道。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