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厅级干部回忆高考往事:一考定终生的说法已被时代发展证伪
6月8日,2022年全国高考进入第二天,部分省份今天结束全部考试。围绕高考话题,不少昔日考生纷纷回忆起自己当年的高考往事。澎湃新闻注意到,安徽《芜湖日报》近日刊发了雍成瀚署名撰写的《高考》一文,回顾了自己41年前在家乡芜湖参加高考的经历,以及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据微信公众号“决策杂志”披露,文章作者雍成瀚即现任安徽省外办党组书记、主任雍成瀚。
官方简历显示,雍成瀚,男,汉族,1964年12月生,安徽含山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哲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他历任安徽大学党委办公室秘书、安徽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安徽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安徽大学办公室副主任;省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合肥市政府副市长;合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芜湖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池州市委副书记、池州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等职,于2019年11月任安徽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省政府外事(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本来数学是我的强项(考前模拟考试近乎满分),结果却只考了35分。作文是弱项,碰巧猜对了题目,语文得了86分。又因为语文成绩最好,填报了安大中文系。强项反而失分,大学入学后和同学交流,才知道带有一定普遍性。生活充满偶然的道理,高考给了我深刻的认知。”雍成瀚在文章中提到了自己当年遭遇的波折。
除了数学发挥失常,雍成瀚还差一点算错自己的英语分数。
他回忆称,“1981年的高考英语统计极为特别,达到60分及以上,按实际分数计,不满60分,则减半计算。我理解有误,恰好考了60分,便按30分计算总分,并据此填报了宿州师专地理系。后经母亲好心且家有考生的同事提醒,又去改志愿,最后上了本科。此事除了带给我教训,也让我体会到,生活中的贵人真的会改变人的一生。”
雍成瀚还谈到了自己当年考完以及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心境。
他写道:“考完最后一门课,回家第一件事是咆哮着将所有课本、作业本、试卷撕得粉碎,其癫狂程度类似范进中举,弄得母亲心疼不已,担心我脑子是不是真坏了。十年(那时小学5年制,高中2年制)寒窗苦读,其实未必有多恐怖,记忆所及,主要是磨人,未到达最后的目的地,一切都是过程,无休无止,犹如服刑的犯人。
“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的那天,我正在午睡。父亲兴奋地敲窗户,我一激灵爬起来,如获至宝地捧着录取通知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如饮琼浆,如沐春风。第一反应,我成了4年后就可以拿58块钱工资的人了。很长一段时间,父亲月薪41块,母亲35块,多年不变,涨工资是很稀罕的事。因此,上大学除了求知,更有改善经济的现实功用。”
“大半生的经历告诉我,所谓一考定终生的说法,早已被时代的发展所证伪。实际的情形是,但凡事业有成、发展不错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反过来,缺乏学习的兴趣,对天下大事不关心,对新生事物不敏感,对本职工作不敬爱,个人也好、家庭也罢,甚至是一个单位、一个集体,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太好。”雍成瀚最后感言称。
附:雍成瀚《高考》全文
41年前,我在家乡芜湖参加高考。本来数学是我的强项(考前模拟考试近乎满分),结果却只考了35分。作文是弱项,碰巧猜对了题目,语文得了86分。又因为语文成绩最好,填报了安大中文系。强项反而失分,大学入学后和同学交流,才知道带有一定普遍性。生活充满偶然的道理,高考给了我深刻的认知。
上世纪80年代初的物质条件很有限。考场内没有空调,用于降温的是从肉联厂冷库拉来的整块冰砖,足有1米多长,一个人根本抬不动,放在一只大盆里,丝丝地冒着白汽,心理降温效果明显。家里当时更没电扇,母亲为了我能休息好,在我躺下后,用芭蕉扇给我扇风。上为下全心全意,每晚都一直扇到我入眠为止。
考完最后一门课,回家第一件事是咆哮着将所有课本、作业本、试卷撕得粉碎,其癫狂程度类似范进中举,弄得母亲心疼不已,担心我脑子是不是真坏了。十年(那时小学5年制,高中2年制)寒窗苦读,其实未必有多恐怖,记忆所及,主要是磨人,未到达最后的目的地,一切都是过程,无休无止,犹如服刑的犯人。
1981年的高考英语统计极为特别,达到60分及以上,按实际分数计,不满60分,则减半计算。我理解有误,恰好考了60分,便按30分计算总分,并据此填报了宿州师专地理系。后经母亲好心且家有考生的同事提醒,又去改志愿,最后上了本科。此事除了带给我教训,也让我体会到,生活中的贵人真的会改变人的一生。
地理和历史都考了80来分,其中地理成绩名列全市第二名,地理老师因此后来被请去介绍教学经验,历史分数也在全市靠前。历史老师知道我的实力,得知我数学发挥失常错失理想大学机会后,强烈建议我来年再考。他说话时对我信心满满的表情,以及藐视挫折的精气神,至今历历在目。
填报志愿时,按照我的成绩,既可以报芜湖的安徽师范大学,也可以报合肥的安徽大学。父亲的原则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因此虽然安师大是全额助学金,父亲还是坚持让我填报安大。父亲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省商务厅短暂工作,后来因为照顾母亲,才调回芜湖。父辈的遗憾,通过子女来找补,也算人之常情吧。
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的那天,我正在午睡。父亲兴奋地敲窗户,我一激灵爬起来,如获至宝地捧着录取通知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如饮琼浆,如沐春风。第一反应,我成了4年后就可以拿58块钱工资的人了。很长一段时间,父亲月薪41块,母亲35块,多年不变,涨工资是很稀罕的事。因此,上大学除了求知,更有改善经济的现实功用。
30年后的2011年,女儿参加高考。高手发挥失常的魔咒,在我们父女俩身上得以完美传承。女儿得知分数的一刻,身体有点站不住。当天晚上,冷静下来的女儿写了篇日记,其中有句话很有气度:高考不过是几张薄薄的试卷,人生才是真正意义的长跑。欣慰的是,后半句是我向她长期灌输的理念,没想到已经在她心里扎根,并在关键时刻成了小家伙的精神支柱。
今天又逢高考开考,往事历历在目。大半生的经历告诉我,所谓一考定终生的说法,早已被时代的发展所证伪。实际的情形是,但凡事业有成、发展不错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反过来,缺乏学习的兴趣,对天下大事不关心,对新生事物不敏感,对本职工作不敬爱,个人也好、家庭也罢,甚至是一个单位、一个集体,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太好。
最后,我还想说,对于高考制度的诟病由来已久,往后也未必能绝,但高考毕竟是凝聚和积淀了千万人智慧的一项选拔制度,且至今没有更好的替代品。需要改变的是对它的态度,爱不可能,恨也没必要,关键是对考试本质的认知和把握。高考的本质是,为了一个长远目标,调动所有潜能,全力以赴,使命必达。试想,如果能始终以应考的心态对待遇到的人和事,则天下还有处不好的人、做不好的事、把握不了的人生么?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房颖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澎湃新闻 蒋子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