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建议四川探索开展省内城市间“人均碳排放”竞赛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智库研究员 李媛莉
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关注到的一句话。他对川观智库说,“双碳”目标的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是全国面临的,也是四川必须正视的,决策者要有“知识归零”的准备,扭转工业文明发展习以为常的思路。他认为,应当以城市为主体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建议四川在以城市为主体的基础上,把碳中和的蓝图分成碳汇和农村农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工业5个单元,科学统筹逐步实现“双碳”目标。
抓城市就是抓“牛鼻子”
仇保兴认为,以城市为主体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首先因为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角,占人为温室气体总排放比高达75%。但原因不仅限于此。
仇保兴所言的“城市主体”,是从城市行政的内涵特征出发的。具体来说,我国行政体系的城市单元不光有城市建成区域,也包括山水林田湖等乡村环境,有利于统筹实施碳减排,如因地制宜布局可再生能源和碳汇基地。他以自己曾任过市长的杭州为例,“杭州市区面积才1000平方公里,但是杭州的整个管辖范围是16000多平方公里,比居民集中的市区范围要大10多倍。完全可以统筹安排太阳能、风能、水能,进行储水调峰等合理布局。”他表示,四川成都等诸多城市也是如此。
仇保兴对另外两点优势原因的解读,同样基于城市行政体系——我国的城市行政等级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等分级。“以城市为减碳主体,可以‘自下而上’生成城市碳中和体系,‘自上而下’构成行业碳中和系统,两个体系互补协调。”仇保兴认为,围绕“双碳”目标,如果仅仅采用“自上而下”类似计划经济的顶层设计、运动式推行碳达峰碳中和,会造成系统的脆弱性,也容易发生错误技术路线锁定。但如果只是采用“自下而上”的形式,完全依靠市场主导也可能会引发无序的恶性竞争,所以两者有机结合的形式最好。而分级清晰的城市是实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协同的最佳地理空间。
另外,以城市为主体,碳减排的目标任务可以“对标攻坚、激励争先”。仇保兴直言,许久以来城市间的GDP竞争完全可以在“十四五”期间,转向经济增长与减碳双轨竞争。
他提醒一点,四川以城市为主体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时,需要针对城镇化的新特点来科学设计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诸如必须研究人口从小城镇向大城市集中的碳减排问题。仇保兴打了比方,“如果把英国的城市化看成85岁的老人,那么美国相当于60岁,而四川正处在蓬勃发展的18岁,正需要消耗能源来长个头。城镇化青春期与老年期地区的能耗结构有着巨大差别。”
考核“人均碳排放”更具操作性
要贯彻“以城市为主体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仇保兴建议四川探索开展城市的竞赛,激励“双碳”目标全面实现。
他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人均碳排放”。“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强调‘人均碳排放’才有可操作性。”为什么强调人均不强调总量?“因为我国城市人口规模还在激烈变化过程中,城市间的人口流动量很大,如果碳排放不讲人均的话,就会造成很大误区。”以一些常住人口正在逐年减少的城市为例,“倘若不讲人均碳排放,这些地方政府就可以什么措施都不采取,只要随着人口的减少,就能保持一个稳定的碳排放持续降低水平。”仇保兴建议,四川需要根据当地城市基础,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来设立城市减碳竞赛标准和碳减排路线图。
仇保兴还指出,城市展开碳排放的竞赛后,以城市为单元的碳交易也能取得更好效果。例如这个城市降低了多少碳排放,可拿降低的这部分碳排放量通过碳交易获取额外的财政收入。“但是现在全国的碳市场只能进行大型电力企业碳交易,急需扩大碳交易品种。”
“一旦进行城市间的人均碳排放竞赛,将会促使当地倡导行为节能。”仇保兴强调,碳达峰碳中和最终实现,还需借助中华文明的节俭美德,抵制“过度消费主义”的泛滥。同时他提醒,城市间的竞赛短期内不能寄希望于使用另一种新的增长指标来取代经济发展和城市减碳效应,例如“绿色GDP”等复杂且界限不清的指标体系远未成熟。
以城市为主体开展人均碳排放竞赛,具体会涉及哪些方面?仇保兴认为,可以参考碳达峰碳中和蓝图的五个模块——分为碳汇和农村农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工业。
仇保兴提醒,因为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差别很大,有的侧重制造业,有的侧重文旅和服务业。所以在制订城市碳中和的竞赛规则时,在碳达峰阶段可以把工业部分的碳排放先放一放。“碳汇和农村农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四个方面的碳排放在排放计量、监测方面相对统一。通过比较这四个方面的人均碳排放量进行竞赛排名更加公平。”
发挥绿色建筑的基础性作用
英国是全球最早实现碳达峰的西方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仇保兴建议四川参考英国一些城市的经验,尤其要做好建筑的节能减排。绿色建筑能够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体现节能节水和节材,可以为四川的城市碳中和提供基础性贡献。
“绿色建筑有个别名叫‘气候适应性建筑’,建筑的能源系统和维护结构能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自行调节,使建筑的用能模式发生适应性变化。例如夏天的时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储存在地底下,使土壤成为一个热储存器,到冬天的时候又把热量释放出来用于取暖。”仇保兴说,相比极寒的北方城市,这套系统更适合四川大部分城市。
他建议城市通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全面监测各类建筑用能情况,通过对每栋建筑的人均碳排放、每平方米碳排放进行监测计算,并进行实时显示排名,实现“行为减碳”的目的。“根据美国的实践证明,通过这种能源数据可视化形成的‘行为减碳’,可以有效节能15%。”
另外,仇保兴建议四川城市建筑节能减排应该挖掘社区的潜力,依托建筑物构建“微能源”系统。具体而言,就是以社区为单元,把风能、太阳能光伏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同时利用建筑物电梯的下降势能和城市生物质发电,利用社区的分布式能源微电网以及电动车储能组成微能源系统。
“借助微能源系统,可以有效调节电网波动。实现社区单元的整体节能。”根据仇保兴的研究,对四川而言要建立起社区“微能源”系统的突破口之一,是实施“输配电分离改革”。也就是10万伏以上的电网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管理,10万伏以下则可交给地方民营或者股份制公司负责营运。
针对碳汇和农村农业,仇保兴强调两点:一是相比于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贡献,树木的直接碳汇贡献甚微,如果只是为了碳汇,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种树的做法要警惕。同样,城市内部绿化的碳汇作用也不大,但绿化合理布局会产生间接而巨大的综合减碳作用。因为城市行道树和公园绿地对削减热岛效应作用显著,能够促使减少空调使用,间接节能减碳。“基于这个原理,绿地系统首先需要网格化的布局。”仇保兴补充说,“公园城市”的生态本底要求需要对绿色做最大效益的布局。
仇保兴指出,错误的植树造林反而会增加碳排放,所以城市树木碳汇要注意“碳负面清单”。例如将深山老林的老树、大树移植到城市中来,其实老树、大树的新增碳汇效果是比较小的,挖、运、植过程中反而要排放大量碳。
学习大自然“处处微循环”
仇保兴认为,城市与自然对立的表现就在于生产、消费、降解三者的失衡,四川城市碳减排必须要逐步实现对废弃物的处理,就近降解再循环。把废弃物长途运输,然后集中处理,这是工业文明“处处长循环”的处理方法。科学减碳就必须学习大自然对废弃物“处处微循环”的循环使用。
仇保兴表示,以城市污水处理为例,通过污水管网收集长距离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这种方式碳排放强度很高。值得推广的新模式是用分散式的集装箱式再生水处理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实现水的“微循环”,而且更节能、节地、节省投资。
他还提供了更小尺度的“微循环”——家庭户内“中水回用”。这是一种户内中水回用集成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在一个家庭实现洗脸盆、洗衣机、淋浴产生的废水集中储存过滤消毒,然后成为抽水马桶、拖布池的用水。“有人曾做过简单的计算,如北京市及周边约一千万户居民都用上这套建议的‘户内中水回用’,每年大概可以节约南水北调对北京的6亿吨供水量。前者的碳排放显然要比几千公里调水要低得多。”
关于城市的交通碳排放,仇保兴首先明确一个现象:全世界交通碳排放都在持续上升。即使英国最早实现碳达峰,但其交通碳排放仍在持续上升;美国的交通碳排放甚至占到了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35%。基于四川尚处在发展阶段的现状,他先为四川的城市交通碳中和画了路线图,认为实现全部城市的交通碳中和可以放在2050年至2060年的决胜期。
现阶段可以做什么?“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输碳排放强度影响差异很大,可以说,城市交通碳中和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交通工具的选择。”仇保兴提供一项研究结果称,单人出行的私家车人均碳排放最大,实际上高达90%的私家车在大部分时间停在路边或者车库中,如果要满足民众出行需求,可能只需要现有车辆总量的10%左右。他建议借助日益成熟的5G技术,在未来四川的城市发展中探索网联车,充分提升出行和交通效率,降低交通碳排放。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