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考三次,次次考上北大的学生:凭本事,也丢人?
网传一学生三年三地参加高考,都考上了北大。而且还赚200万元奖金。
这事,你怎么看?
<hr>网传一个高考喜报,广东省茂名化州市青鸟实验学校。该校学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凭借694的高分斩获茂名市高考状元,考上北大。而他在2020年就考上了北大,2021年在湛江一民校复读,再度考上北大。前后三年间,他三次考上北大,状元奖励金额累计200万元。这消息一出,倒是激发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职业考霸,损害了公共利益,你考上不去,就占了别人的名额。
第二种观点是:考上了不去为了挣奖金,格局小了,“区区”200万,失去了名校深造的机会,得不偿失,沉没成本太大,名校毕业可是钱途无良的。
第三种观点是:靠自己本事吃饭,不丢人,换个角度想,他也是一个打工人,用自己的考试成绩换高额奖金,难度大,风险大,价值也就相对较高了。
虽然第三种观点有点让人不舒服,但是咱就说:
靠自己的本事挣钱,不丢人,不可耻。
<hr>如果这个事情换一个故事,一考生每年都考上北大,但就是不去,因为没有被自己的喜欢的专业录取,那他是不是就拥有了一股坚毅的品质?后续的跟踪有消息称,他说没有考中自己理想的大学才选择复读的。
再说说“区区”200万吧,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871元,即便是月入过万,要挣够200万,这需要多长时间?互联网上的人人年入百万,罚款按亿的消息,往往让现实生活看的干瘪无趣,靠工作挣钱,可真的不是靠房拆迁。
反观这位学生,在人人都是高考之后上大学,然后谋得一份工作的多数人选择的路上,他选择了一个最直接的方式,用自己的考试资源带来的名气换取奖金,这事和咱们996的打工人,用时间换月薪是一个道理。
事实是,他挣钱了,而且挣得有点高级,不是谁都能年年考上北大的。但是事实和评价,是两码事,最怕的就是一面冲上人活着,就是要凭本事赚钱,靠自己赚钱,一方面又要在这个本事之上加上“指导”性的建议评价。
但这件事,值得推崇吗?不值得,读书还是要改变命运的,在当前的环境下,虽然寒门难出贵子,但高考依然是普通人改变人生的相对公平的道路。看看各地的人才政策,本科毕业有补贴,研究生毕业有补贴,博士毕业甚至给配房,这都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学历价值。
学历不代表能力这句话就是错的,学历代表了一种读书的能力,但这个能力在工作中不一定需要,但工作需要一种为了一个目标长期保持枯燥乏味高压的坚持状态的能力,从这一点上来理解的话,博士要比研究生更有钻研能力,研究生要比本科生更有抗压能力,而本科生和专科生,很难在一个知识水平面上,当然也会有例外的学生靠自己后天的补充,依旧完成了知识的积累。
这位同学就直接把自己的价值,给卖了,而且卖的价不低。看到这个新闻还有点叫好的意思,能研究出高考的门道的人不多。
不靠关系,不靠家底,实现财务宽松,这不就是咱们打工人的目标吗?
所以,他们酸什么?
酸公平?大多数人所要的公平不过是因为自己没有特权罢了。
酸格局?老板天天讲格局最后健胃消食片都买不起了。
有这时间,不如想想,自己能琢磨点什么到极致,也换一回高价值回报。
<hr>这事说白了,咱们都是个看客,凑热闹的。
该996的,也就吐吐槽,房贷车贷养老就医教育那个不需要钱?
该挣钱就挣钱,别觉得无耻,铜臭,庸俗。
靠自己的本事挣钱,不遗余力地挣每一分钱。
也不是咱有多爱钱,只是为了生活,不得不花钱。
少花点?
还真别说,就算你节俭,房贷车贷养老就医教育那个会打折? 真本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