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刘琦:654分考入北大,毕业后在家啃老9年,他经历了什么
文|烟台纪实
编辑|烟台纪实
2002年,湖南考生刘琦凭借着654分的好成绩一举夺得当地理科状元的桂冠,当所有人都相信这位高考状元毕业后一定能大展宏图的时候,他却“蜗居”在家九年不与外人接触,不工作全靠父母供养。
到底是怎样的经历把一个天之骄子变成了一个“啃老族”,这一切还得从他的学生时代说起。
乡村学霸一飞冲天
1984年,湖南农村老刘家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儿媳妇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是老刘家的第一个孩子,所以他一出生就被全家给予了厚望。
父母为男孩取名为“刘琦”,希望他将来能有美好且不平凡的人生。
到了该读书的年纪后,父母把刘琦送到了村里的小学,让他放学后暂住在伯父家,而自己选择外出打工。
正是撒娇的年纪却没有父母的陪伴,寄人篱下的刘琦愈发变得敏感孤僻,但是刘琦在读书方面却从未让父母担心。
每次学校组织考试,刘琦总能位列前茅。除了学习之外,刘琦还很喜欢阅读课外书。放学之后回到伯父家中,他也不怎么和亲戚交流,生怕说错话惹亲戚不开心。
于是他做完作业便去阅读书籍,大量的阅读使得刘琦从小便展现出与同龄孩子不同的成熟与稳重。
上了初中以后,刘琦的成绩依然优异,俨然成了老师和家长心里的“模范学生”。在学习之余,刘琦还会参加物理、化学方面的竞赛,并且赢得了不少奖项。
看到如此优秀的儿子,刘琦的父母甚是欣慰,他们没有想到没有什么文化的自己竟能生出在学习上这么有天赋的孩子。
于是,他们决定好好培养这个苗子,平时在家什么家务都不让刘琦干,每次刘琦想要帮忙做家务时,夫妻俩就会语重心长地对刘琦说:
“你啥都不用做,就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只要你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再找个好工作,我们的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为了以后能给父母更好的生活,刘琦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了,中考的时候他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绩被市一中录取。
高中三年,刘琦依然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懈怠,尽管在初中的时候成绩出众,但是市一中优秀的人比比皆是,为了在一群尖子生中脱颖而出,他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一开始的时候,刘琦的成绩并没有名列前茅,于是他逼着自己成为每天最晚离开教室的学生。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刻苦勤奋的刘琦在2002年高考中一战成名,以654的高分一举成为当地的理科状元。
十二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高考天下知。当地媒体得知刘琦是当年的高考状元后,纷纷来到刘家采访刘琦,经过媒体的大肆宣传,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寒门贵子”的励志事迹。
家长们纷纷拿刘琦作为正面例子激励自己的孩子,学弟学妹们也向他请教学习方法,一时间,刘琦俨然成为了当地的炙手可热的“明星”。
填报志愿的时候,刘琦的分数本来可以上清华大学的某个专业的,但是选择清华大学的话毕业后要去西部边疆工作几年。
当时刘琦的父母觉得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不忍心他去离自己那么远的地方受苦受累,于是就选择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进入大学后,刘琦也没有放松学习,并且,刘琦在学习之余还在外面做家教赚取生活费,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四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转眼都到了毕业季。
经过竞争激烈的校招,刘琦拿到了陕西一家大型国企的offer,这可是父母眼中多少人求之不得的“铁饭碗”,所以听说儿子可以去大国企就职后,刘琦的父母高兴极了。
亲戚们也都觉得刘琦非常有出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说:
“看你刘琦哥哥,就是因为书读得好,现在才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你们可一定要向哥哥那样努力学习啊!”
在所有人都以为刘琦的前程一片光明的时候,刘琦却做出了一件让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啃老九年的状元
原来,刘琦在那家国企工作得并不开心。他觉得自己每天的工作太过于简单枯燥了,一个会电脑的高中生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京城名校毕业生干这个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他想干更符合自己能力的工作。并且那家国企的工资不高,他觉得那点薪水,根本不能和自己那些去大型私企奋斗的同学们的年薪相提并论,于是,他产生了离职的想法。
<li data-track="26">一天,刘琦和同事因为工作上的琐事起了争执,冲动之下,他向领导提出了离职。领导再三挽留未果,刘琦去意已决。离开了陕西后,刘琦决定北上寻找机会。本以为凭借着自己不错的学历找到满意的工作并不是难事,结果却并没有刘琦想象的那般简单。
因为刘琦毕业后直接进了国企做的不是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他并没有专业相关的工作经历,大企业社招时更倾向于招有工作经验上手快的人,所以刘琦没有如愿进入自己理想的公司。
在往后的四年里,刘琦先后辗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求职,但都是高不成低不就,没有一份工作干满1年的。四年的奔波令刘琦身心俱疲,对于自己的未来刘琦很是迷茫。
2011年,刘琦的外婆离世了,借着回家奔丧的机会,刘琦准备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好好思考自己接下来的职业道路到底该怎么走,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再重新出发。
本以为儿子只是回家短暂地休息,状态调整好之后就会回到大城市里工作,结果,令刘琦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外婆的丧事都过去2个月了,刘琦还迟迟地不肯出去找工作,他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看看书,捣鼓自己的小发明,就是不愿走出房间与他人交流,也不去找工作。
只有需要用钱的时候,他才会和父母交流,找父母要点钱花。刘琦的父母看到自己儿子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心里很是着急。
他们猜想估计儿子是在大城市遭遇挫折了,不想在外面奋斗了,于是他们觉得那就让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在家乡附近工作吧。
由于刘琦的家里是农村,也没有啥像样的工作机会,刘琦的母亲有一天在镇上看到有人招保安,管吃管住还有2000块的工资拿,她觉得还不错,总比让孩子在家闲着啥也不干好,于是她回家给刘琦说了让他去应聘保安试试。
一听母亲让自己去干保安,刘琦瞬间脾气就上来了,他怒气冲冲地吼向母亲:
“我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你竟然让我去当保安,你这不是在侮辱我吗?我就是饿死都不会去做保安的!”
母亲看到儿子反应如此激烈,只好不再提当保安的事。
她很困惑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哪怕是没有上过大学,人家也都知道自己出去打工赚钱,自己的孩子读了这么多的书反而蜗居在家,整天游手好闲,还要靠父母养,再这样下去迟早沦为村里的笑话。
她想和儿子好好交流,但是刘琦却不给她任何机会,每天除了吃饭的时候和需要钱的时候会和母亲交流外,他一直都待在自己的屋子里,把门一锁,谁也进不去他的世界。
刘琦母亲觉得儿子再这样下去实在是太不像话了,30多岁了,没个正经工作,也没对象,这让她在村里太抬不起头了。
她开始猜测儿子的精神方面出现了问题才导致这样古怪的行为,于是她和丈夫商量着让他去县里的精神病医院看看。
刘琦的父母骗刘琦说要去给他检查一下肝脏,把他骗进了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里,他被迫进行了半年多的治疗。
在往后的九年里,刘琦的父母先后4次将他关进精神病医院里。刘琦觉得自己是个正常人,根本没有病,他不理解父母为何如此偏执地认为自己有病。
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经历加剧了刘对于父母和外界的敌对,进而变得更加偏执,孤僻。
本来他需要钱的时候还会找父母要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现在刘琦连吃饭都不会主动出来吃了。每次都是父母把他的饭放在门口,有时候父母说的话让他不开心了他就直接绝食。
看着儿子越来越古怪,刘琦的父母着急万分又毫无办法,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可以寻求媒体的帮助,于是他联系了当地的记者。
当地民生台的记者在得知刘琦的事迹后,带着同事来到了他家。记者企图和刘琦交流,但是刘琦看到陌生人出现在自己的家中根本不愿意出来见人。看到儿子依然如此孤僻古怪,刘琦的父亲气得要拿板凳砸刘琦的门。
看到父亲如此激动,刘琦也不甘示弱,他隔着窗户向记者控诉着父母对自己的伤害。
他向记者吐露,自己并不是天天躲在家里啥也不干,在没有出去工作的日子里,他一直都在学习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等到自己学好后会出去找工作的,现在只是时机未到。
一听儿子说时机未到这种话,刘琦的母亲急了眼:
“你都在家颓废九年了还敢说时机未到,你都快四十了啊儿子,你爸现在都60多了还在辛辛苦苦打工挣钱养你,你但凡有点良心的话都不会让你爸一把年纪了还在外面给人做牛做马。我真是后悔生了你这个不孝子!”
眼看着母子俩又要爆发争吵,记者赶紧连声劝阻,她建议刘琦的父母带他到市里大医院的精神科看看。
在亲戚们的陪同下,刘琦和父母一起到了市医院的精神科就诊。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判定刘琦没有什么大碍,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
只是,当初求职的不顺和在外面漂泊受到的挫折改变了刘琦的人格,他才会变得害怕社交,畏惧职场。医生说这种症状吃点药调理调理就好了,父母要多对他耐心开导,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一听医生说没什么大碍,刘琦的父母终于放下了心。回忆起过去动都不动就要把儿子关进精神病院里的行为,他们也感到很内疚。
如果不是在精神病院被当做不正常的精神病人对待,可能儿子也不会这么抵触外界,畏惧社会。想到这里,刘琦的父母不禁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新型啃老
在现代社会,像刘琦这样的名校毕业生不去积极地投入到劳动生产中却指望父母养的还不少。现在有个“新型啃老”的现象正蔓延在年轻人中。
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有的是在企业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不适合企业的快节奏想要考公,有的是还想继续读书深造想要考研。
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以“考研”“考公”“考编”需要脱产准备为理由窝在家里不出门,日常生活依然还要靠父母供养。
考完试后发现没考上那就接着考,反正他们眼里只有“硕士文凭”和“体制内”稳定体面的工作,他们宁愿被别人笑话“啃老”也不愿从事那些他们眼里看起来“掉价”的工作,他们觉得这有辱大学生“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份。
这种“新型”啃老现象的背后,其实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期待与自身能力不符的现实。
大学生尤其是名校大学生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由于优异的成绩,他们在整个学生生涯收到的都是同学的艳羡,老师的认可,以及爸爸妈妈的自豪和偏爱。在一片赞美与掌声中,这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也对自己有了比较高的期待。
他们也开始觉得自己的未来必然与普通劳苦大众截然不同,他们相信在学校优秀的自己出了社会也一定是“人上人”。
然而,社会与学校毕竟是有着很大差异的。
在校园里学习的时候,学生的任务和目标已经被老师制定好了,我们只需要跟着老师制定的计划一步步走,平时刻苦学习,考试前认真复习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而出了社会,步入职场后,我们会发现,一个在校成绩优秀的人不一定是职场中混得最好的那个人。
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能力,情商,机遇,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家境,甚至外貌都不无关联。社会是一条多赛道而不是单赛道,不再是只要考试考得好就可以成为赢家的世界了。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对于有些大学生来说是残酷的,有的时候走错一步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很多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导致没有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后面想去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却发现自己大学学的那点东西根本不足以应付职场。
也有的同学虽然干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却发现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想要转行却又要面临没有工作经验的尴尬,只能痛苦地将就下去。
有的人毕业后工作换了好几份,每份都没有干得长久,没有深入到业务的核心领域,导致毕业几年了能力却和应届生没有什么区别。
结语:
面对这些现象,笔者给到大家的建议就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适当的职业规划,并且一定不能眼高手低。
要清楚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将来想要过上怎样的生活,以及自己的能力是否真的可以匹配自己的理想。
一个渴望去大城市大公司打拼并且不畏惧996的人被逼着考公他一定不快乐,同样,一个只想当咸鱼的人却进了天天加班的高压环境里,他也一定很难受。
一个人到底想要走哪条路,不是别人给你指明的,而是自己应该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想明白,并且要认清自己的能力,从自身实际能力出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切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到头来啥也干不成,白白蹉跎了自己的青春。
. 一个人到底想要走哪条路,不是别人给你指明的,而是自己应该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想明白,并且要认清自己的能力,从自身实际能力出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 没有正确的人生观,考得在好,有咋那! 考上名校只能说明学习能力行,但交际能力、工作能力课本上是没有好,再说名校的好多专业已经和现实脱钩,在现实中根本用不上 还是有父母可依赖,如果饿他三天,看他会不会外出挣钱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筒称北大??? 大学生只要肯吃苦,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 现在肯老族可多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老人也是没办法 希望这位小伙走出阴影,拿出高考的精神来对待未来,愿父母一个美好的心愿。 好高骛远的人不少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