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科创板开市三周年,四川答卷如何?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田姣 彭瑀珩
2022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三周年。三年间,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不断扩容:截至7月22日收盘,科创板累计上市公司达到439家,总市值为5.8万亿元。
三年间,以“硬科技”为引擎,科创板企业整体业绩跑出了加速度:今年一季度,科创板公司共计实现营收2162.86亿元,同比增长45.60%;实现归母净利润268.04亿元,同比增长62.42%。
三年来,四川在科创板这块试验田努力耕耘,从首批亮相的25家公司中不见川企身影,到成都先导敲开四川企业登陆科创板上市大门,再到目前17家川企登陆科创板,总量位居全国第七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发展之路。
一图读懂科创板开市三周年川企成绩单
看数量
17家公司登陆科创板,位居全国第七
7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定于2022年7月28日上午9时召开2022年第64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申请。
如果百利天恒此番顺利通过上市委审议,后续提交注册并生效,那科创板的“四川军团”又将迎来新成员。截至目前,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已经达到17家,总量仅次于江苏、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和山东,位居全国第七。
三年来,川企登陆科创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在随后的半年时间,四川尚无一家企业登陆科创板。直到2020年4月,成都先导才打破四川科创板的“零记录”,随后秦川物联、盟升电子、苑东生物陆续在科创板上市。
进入2021年后,川企登陆科创板的步伐明显加快。记者梳理显示,2021年共有9家川企登陆科创板,这一数量是2020年的两倍多。这其中不乏智能投影龙头企业极米科技、“无人机第一股”纵横股份等众多优质上市公司。
这一速度仍在延续。今年以来,四川就已经有思科瑞、中无人机、海创药业和坤恒顺维4家公司登陆科创板,这一增速在全国位居第六。
还有更多川企正在科创板排队中。据记者梳理显示,除百利天恒外,还有5家川企正在排队,其中成都佳驰电子科技、成都成发泰达航空科技和成都华微电子科技3家公司的审核状态为“已问询”,成都锐成芯微科技和四川华丰科技2家公司的审核状态则为“已受理”。
看业绩
17家公司三年净利润增长144%
经营业绩是反映一家公司发展状况最核心的指标。总体来看,这1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呈现稳步增长、持续向好的态势。
在营收方面,17家科创板公司2019年—2021年的营业收入总计分别为74.09亿元、121.49亿元和141.72亿元,三年营业收入增幅达到91.28%。
在净利润方面,这一态势表现的尤为明显。2019年—2021年三年间,17家科创板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8.50亿元、14.52亿元和20.74亿元,三年大增144%。
具体来看,经营业绩表现最为亮眼的当属极米科技。2019年极米科技的营收总额就在17家公司中遥遥领先,达到21.16亿元,而到了2021年极米科技的营收总额已经突破40亿元,净利润也从2019年的不到1亿元,增长到4.84亿元。
对此,极米科技表示,2021年公司产品市场表现好,销量保持增长,带动营收增长。再加上公司的定价策略和产品结构变化,以及公司自研光机持续导入带动毛利率的提高。
业绩向好,也让极米科技国内龙头地位更加稳固。天风证券研究员刘章明表示,国内市场看,极米科技618期间销售市场份额超过30%,龙头地位稳固。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极米科技自有品牌在2022年亚马逊PrimeDay期间海外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55%。
从增速来看,今年6月底上市的中无人机表现也不容小觑。2018—2021年,营收由2018年的0.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4.8亿元;归母净利润由2018年的0.0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96亿元,增长速度较快。
看实力
研发强度接近科创板平均水平
“硬科技”是科创板的底色,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等指标备受关注。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17家科创板公司2021年的研发费用共计16.65亿元,同比增长24.6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1.46%,接近全国科创板平均水平。
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0%的公司有11家。其中,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是成都先导和智明达,占比均超过20%。值得一提的是,创新药企海创药业因核心产品仍在研发阶段,目前尚未产生销售收入,但2021年公司投入研发2.65亿元,在17家公司中位列第一。
研发人员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科创板企业的技术人员队伍接近4000人,平均每家公司有超过240人为技术人员,与2019年相比,平均每家公司增加近100人。
科创板公司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7家科创板公司中披露专利数量的有15家,共计2488项。其中,发明专利就达到2224项,平均每家公司148项,接近整个科创板的平均水平。
“硬科技”产业聚集效应明显。17家科创板公司主要集中在国防军工和医药生物行业,分别为7家和6家。此外,在机械设备、家用电器、交运设备和通信行业等也均有分布。
尽管四川科创板企业在科创实力上与整个科创板水平接近,但并未形成突出的领先优势,甚至与沿海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对此,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建议,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专项资金等方式鼓励企业创新,引导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另一方面促进产学融合,加强成果转化,充分利用四川高校、研究所众多,科研创新实力较强的优势,通过加强产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更快的实现经济效益,能够有效盘活地区科研资源,提升科研创新实力。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