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四川世界级产业集群 宜宾凭什么?
宜宾市提供(曾朗 摄)
“曾经宜宾、宜春、宜昌傻傻分不清楚,现在肯定不会了。”说起与各地企业家对话之变,一位宜宾产业部门负责人开玩笑道。
一个西部地级市,能被准确对上号,这种细节上的改变,离不开宜宾近年在新兴产业上的突飞猛进——
2019年9月,宜宾引进宁德时代30GWh动力电池项目,截至今年7月,该项目建设产能规模已扩大至235GWh,总投资达640亿元。
顶着“全球在建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的头衔,宜宾“江湖地位”渐长,招商引资工作自然比过去容易不少,有企业直呼“宁王”研判过的地方不会错。
与此同时,找到新兴支柱产业的宜宾,在区域版图上的分量愈发凸显。
继宜宾三江新区成为四川首个省级新区后,2021年,宜宾GDP达到3148.08亿元,成为全省第三个跨过3000亿元台阶的城市,也是四川在全国GDP百强城市中的第三位队员。
前不久,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包括宜宾在内,整个川南肩负着“高水平建设第二经济增长极”的重任。
宜宾三江口 图片来源:宜宾市提供(曾朗 摄)
增长极不会凭空生成。按照四川的说法,动力电池产业是重点支持的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十四五”期间将力争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建设宜宾“动力电池之都”。
一头连着广阔市场,一头牵动区域发展,宜宾如何当好“核心引擎”?
新平台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在此形势下,很难想象,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等知名企业家会同时现身宜宾。
而现实是,他们不仅来了,还带来了犀利的观点,在长江边上“交锋”,引发全网关注:整车厂抱怨为电池企业打工,电池企业也称自己在盈利边缘挣扎。
“钱被谁赚走了?”看起来,这像是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留给场外观众的一道思考题。对于任何一个高速成长中的产业来说,总是需要在交流和碰撞中前进。
尤其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需要汇聚各方智慧,既要在前沿技术上取得突出,也要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痛点。
为此,的确需要一个大平台,把全行业的人聚到一起,好好谈谈——
上周四,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开幕,为期三天。除了前述自带流量的企业家,还有比亚迪、蔚来、华友钴业、大族激光等知名企业高管出席,或主题演讲或圆桌对话,分享了新鲜的一线资讯。有媒体统计,本次到宜宾参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市值规模合计超过3万亿元,其中不少是行业龙头。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大会不仅集聚力强、含“金”量大,“智力密度”也相当高,共有7位院士到场助阵,包括我国电动车辆工程科技主要开拓者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新能源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长期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等。
事实上,作为全球首个世界级动力电池行业盛会,本次大会经国务院批准,由四川省政府和工信部共同举办。对照贵州“数博会”和重庆“智博会”,四川终于在新兴产业的赛道上迎来了一场重量级会议。
而之所以落脚宜宾,有分析认为,这算得上一种“官方认可”,对当地动力电池产业从无到有再到优的肯定。
新项目
市场的认可,是真金白银的。在7月21日下午举行的大会主论坛上,宜宾一口气签约48个项目,“揽金”962亿元。
其中包括4家“三类500强”企业,9家上市公司企业,10家行业排名前十位企业;100亿元以上项目有3个,50亿~100亿元项目有5个。
从细分领域看,动力电池配套项目占到38个,总投资928亿元,涵盖正极材料项目、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铜(铝)箔、结构件、电池回收利用等。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据介绍,本次签约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超1500亿元,税收近100亿元。
当前,面对稳增长压力,超900亿项目投资对任何一座城市来说都具重要意义,释放出强烈的发展信号。
一位产业部门负责人透露,7月19日上午,距本次大会开幕不到48小时,还谈成了两个项目,一个是瞄准下一代技术提前布局,另一个则是基金招商项目。
这位本地干部感慨,如今宜宾能够“不缺项目”,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当初排除万难,坚定地招引宁德时代。巨头入驻,上下游接踵而至,宜宾不仅可以按照“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延链补链强链,更进入到“选资”的全新阶段。
新项目打开了新赛道的大门,对这座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在宜宾的发展逻辑中,产业重点要加速从以煤炭、白酒为主的“一黑一白”转向以数字经济、绿色新能源产业为主的“一蓝一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320.4亿元,同比增长10.4倍。全年预计产销动力电池80GWh,全产业完成产值7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0%以上。动力电池产业正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图片来源:宜宾市统计公报
“先难后易”,让宜宾尝到了甜头。一方面,带着对“为什么是宜宾”的好奇,外界开始更多地注意到这座川南城市,同时,当地营商环境也得到了升级优化,比如强调“兑现比承诺更重要”,“要用投行思维、企业家思维看待市场、看待技术”等。
值得一提的是,宜宾此前还曾向合肥等城市取经,决心告别传统的招商模式,开始大力推进基金招商——与IDG、中金等头部基金合作,既可丰富“储备项目库”,又能建立“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新机遇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近年来,得益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驱动电机功率密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扩张。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均同比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3.4%,累计推广接近1000万辆。今年1至5月,市场渗透率提升至21%,保持良好势头。
市场欣欣向荣,动力电池行业也愈发热闹。特斯拉、大众、蔚来等车企纷纷布局电池领域,比亚迪、长城、哪吒等忙着推出自己的新兴电池产品,颇有“百家争鸣”之势。有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1TWH,产值超过万亿元。
不过,随着欧美市场不断强化对碳排放的要求,“碳足迹”备受瞩目,低碳化迫在眉睫。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出席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时表示,当前正负极材料的能耗大、成本高、二氧化碳排放较为严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解决路径,除了材料回收之外,还要使用绿电。
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图片来源:宜宾市提供(曾朗 摄)
“全球电池碳足迹法规将会实施,我们最终的目标是通过绿电实现电池生产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他说,“因此,中国电池的产业趋势一定是向西部转移,尤其是向四川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则认为,“西移”并非要把企业“全部搬到”四川,但一定会有布局。他强调,三江流淌的宜宾,丰富的水电资源有助于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绿电生产”,在宜宾打造全球低碳化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过去的发展中,大家不太重视碳足迹,现在都开始重视了,这对我们建设绿色中国是非常有好处的。”吴锋说。
对地方而言,这是不容错过的机遇。
近年来,四川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迅速,已聚集有锂资源开发加工、电池关键材料生产、电芯制造、回收利用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余户,形成了以宜宾为主导,成都、遂宁、眉山、甘孜、阿坝等协同发展的格局。
接下来,如何让前沿趋势落地生根,怎样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四川的功课,也是宜宾建成“动力电池之都”必须解答的问题。
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预示着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引擎,加快发展动力电池产业这条优质赛道,全力打造四川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宜宾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文/李西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天时地利人和。 有五粮液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