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868 发表于 2022-7-26 20:04:21

科技发布厅丨由破到立,四川科技成果评价进入改革“深水区”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在改革方案获得科技部批复半个月后,7月13日,省科技厅官网上出现一则通知——四川将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工作。

八家单位联合发文、涵盖九大方面任务、约40家单位参与……一次承担国家使命、探路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正式拉开帷幕。

科技评价一直是科技体制改革的热话题。

它是一位识“千里马”的“伯乐”,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将优秀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识别出来,以堪大用。

它又是一根“指挥棒”,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才能更好地激发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去年12月,科技部等十部门联合启动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四川成为四个综合试点省之一。

如果说过去几年的“破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体现的是“破”与“不唯”,那这次的改革使命就是探路“立”与“使命”。

“现在真正进入了改革深水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李辉说。

破“四唯”是治标,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才是治本

“破除了‘四唯’,接下来要立什么?我们感到很迷茫。”2021年1月,在四川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西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秦启荣在政协小组会上的犀利发言,引发了在场科技界委员的共鸣。

“年轻的时候也是拼命搞科研、发论文。现在回头看,一些成果对经济、社会有多大实际价值呢?”年近六旬的秦启荣向记者感慨。他呼吁:科技创新亟需新的“指挥棒”,要尽快建立新的科技评价体系!

这样的呼吁由来已久。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徐芳指出,我国科技发展到了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过渡的阶段,需要科技评价体系转变;另一方面,科技评价的问题积累已久,解决问题的急迫性日益增加。在很多科研院所和高校中,人才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四唯”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好发论文的大家愿意去做,不好发的就不做;一些科研项目从立项开始就以发文章、职级晋升等为目的;研究成果单纯用来验证一些原理,不具备应用价值,根本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背离了我们做研究的目的,非改不可。”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宪省曾说。

长久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及产业化程度不高。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发展咨询部主任肖国华认为,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根“指挥棒”,将从科技成果供需信息不对称这一关键环节上极大缓解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的难题,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推动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加快实现,并进一步向产业端延伸,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近10年的科技评价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出台文件最为密集的时期。”徐芳说。总体上看,“三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破“四唯”改革得到了科技界认可。2019年,徐芳和合作者面向1140名科研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的受访者对“三评”和破“四唯”改革表示赞同,72%的受访者认为“三评”改革切中我国科技评价改革问题的要害,具有一定针对性。

但是,不看论文、不看项目,看什么?破“四唯”改革主要解决“破”的问题,下一阶段是探索如何“立”的问题。

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强调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关键要解决好“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的问题。8月2日,《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学界把其称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划时代的文件”。

根据文件部署,2021年12月,科技部等十部门联合启动改革试点。选择不同类型单位和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探索简便实用的制度、规范和流程,解决改革落地难问题,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做法并进行推广。

试点工作分为综合试点和专项试点两类。综合试点以省为单位,要求全面落实《指导意见》,制定综合试点实施方案,集中各方面资源力量,系统完善本地区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专项试点主要涉及多方面的单项任务,由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法人单位推动落实。

根据公开报道,浙江、山东、湖北、四川是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的四个综合试点省份。肖国华分析,四川是西部的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军工大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有较重要的地位,也曾诞生过被誉为“科技小岗村”实践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改等经验,有条件、有基础承担起综合试点省的重任。

部署九大试点,凸显四川特色为改革“蹚路子”

7月19日,在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华强和同事们正为几百份问卷忙碌着。月初,他们拿出一套评价农业“好品种”的指标体系,正在广泛征求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大户等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

“这些指标行不行?应该怎么排序?占多大的权重?以前是专家说了算,现在要探索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说了算。”周华强说。

当前农业品种存在多、乱、杂,低水平重复、同质化严重的共性问题。让新品种的用户们参与“好品种”评价体系这根“指挥棒”的制定,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评价标准、方法、机制,能更好地引导育种科技界,更注重实质性派生品种的选育。

他们承担的“构建‘好品种’评价体系,推动做优做强农业‘芯’”,是四川方案的九大试点任务之一。今年3月,四川将启动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的消息首次见诸报端。省科技厅透露,作为全国4个综合试点省之一,四川的试点工作将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科技部直接指导下进行。

3个月后,《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获省委深改委会议和科技部批复。

经过多方、多番论证,四川提出了九大试点任务。这当中,既有探索破解“四唯”途径、构建多元化分类评价体系、建立规范化第三方评价制度这样的直接的科技评价改革;也有涉及科技奖励制度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高水平技术要素市场建设、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等科技评价相关领域的改革内容。

肖国华注意到,在上述共性任务部署之外,关于农业“好品种”评价体系、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商业化评价标准的任务安排,则凸显了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军工大省、金融大省的特色。

“突出四川特色,聚焦重点领域,‘小切口、大纵深’开展先行先试,正是我们的主要考虑。”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还要遵循创新规律,把握科研渐进性和成果阶段性的特点,树立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坚持科学分类,解决分类评价体系不健全,以及评价指标单一化、标准定量化、结果功利化问题。强化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这位负责人表示,四川将力争一年试点期内,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革试点,推动科技成果评价观念转变、方式方法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科技成果评价模式。

小切口、大纵深,近40家单位进入“深水区”

责任落在了参与九大试点任务单位的肩上。

根据自身情况,他们陆续提出相应的细化方案。进入“深水区”,改革“硬骨头”的难度正在考验着先行者们。

尽管过去了大半个月,周华强仍记得6月30日那天的“头脑风暴”。在这场推广部门、专家、企业聚集的咨询会上,与会人员对项目组拿出的一套针对川粮油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顾虑,存在较大分歧。

周华强说,品种选育者从技术角度出发,往往会看重这个品种是不是用了什么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在基因挖掘上有什么重大突破,是不是全国首个。而应用品种的企业则更看重能不能节约成本、稳产性、是否利于机械化收割等。创新性和商品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再者,四川的农业太大了,如何科学分类也是大问题。”周华强说,比如水稻,有籼粳之分,有早晚熟期,有不同稻作区域;玉米有鲜食、丰产、青贮之分;小麦有用来酿酒的、做面食的。

会后,项目组的同事们从下午5点一直讨论到晚上10点,最后达成共识: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抓主要矛盾,抓共性,用清晰简单的指标落地。他们把上一版体系涉及的20多个指标,简化为8—10个共性指标,再根据不同作物分类有针对性地删改、排序,把咨询问卷发到了遂宁、南充、德阳等地。

未来一个多月,他们将根据回收问卷,再拿出一版指标体系开咨询论证会。周华强说,下一步还将考虑科学的操作方法,比如专家怎么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怎么参与进来、数据如何获取、结果怎样呈现。

“切口虽小,困难巨大,但我们坚定前行方向,信心依然满满。”周华强说。

在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由多部门参与的项目专班,正在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商业化评价标准。今年2月,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作为唯一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纳入全省试点。

在《指导意见》中明确一条,要建立全新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以解决科创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成果转化和融资难点。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为科技成果量身定制一套金融评价标准,可以为企业融资带来更好“钱”景。

据项目专班组长彭淼透露,建行四川省分行成立了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总行指导下,选拔懂科技、懂金融的专业人员,组建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专项团队。

第一步结合内外部已有科技成果评价研究和方法,从技术先进性、市场认可度、团队水平等维度,确定评价指标,形成评价方法,再放入银行业务场景中试点迭代。在此基础上,结合建行现有的小微科技型企业金融评价体系,开发专属贷款产品及服务模式。目前,相关产品已初步完成设计,正在进行审验评估,力争尽快开展试点投放。

本轮试点任务中,四川大学承担了构建多元化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的重任。为了破解简单粗暴的“一把尺子量天下”,他们按照不同成果分类,细化分类标准。

例如针对基础研究,方案提出以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为重点,建立同行评议机制,采用代表作评价方式,探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成果,则聚焦我省现代产业体系,探索建立以技术交易合同金额、市场估值、市场占有率、重大工程或重点企业应用情况等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评价机制。

针对本轮试点,徐芳认为,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不能仅满足于交账,要把试点任务作为一个手段、实现目标的方式和路径,真正把试点机遇为我所用,为四川的创新驱动战略,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服务。“要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才能让试点真正产生效果。”还要形成务实的机制,包括定期的督导调研,省内外的交流沟通,及时的沟通汇报等。

徐芳说,从我国科技评价面临的挑战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同行评议公正性、评价方法专业性、评价管理科学性等,而这些问题又与其他因素如科学文化、科研诚信、科研水平等相关密切,值得关注。“破易立难,一年试点能解决的问题有限。科技评价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仍将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技发布厅丨由破到立,四川科技成果评价进入改革“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