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文化地标官家花园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36_01E0SfCSFIOt官家花园大门。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36_01E0SfSZFOJh
官家花园墙壁上的家训。
都江堰市纪委监委供图付三云摄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36_01E0SfTJgC20
官兴文撰《都江堰流域计划书》。
都江堰市档案馆供图
□王国平
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四川,成都的西部,有一座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它默默地润泽着成都平原,造就了天府之国,至今仍在造福万代。它,就是都江堰。一部都江堰史,就是一部治水治家的历史。2000多年来,正是因为有了大禹、李冰、文翁、诸葛亮、高俭、刘易从、章仇兼琼、刘熙古、赵抃、吉当普、赵世延、卢翊、施千祥、阿尔泰、丁宝桢等历代勤政廉洁官员的辛勤工作,才有了天府之国长久的富庶和繁荣。
湖北入川家风淳朴
严谨家训影响官家数代人
在都江堰密如蛛网的渠系中,有一条从都江堰市导江门下三泊洞起水,途经灵岩山、灌溉金风山一带的干渠,名叫导江堰。该堰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5000亩左右,造福了干渠两边的广大民众。这座堰的修建者,就是水利学者官兴文。
官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得姓于北方,昌盛于南方,尤以山东、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四川等省为多。而在四川,都江堰的官氏家族因家风淳朴、家规严谨而影响深远。
明嘉靖年间,官姓从湖北省麻城孝感入川。清顺治年间,其中一支移居灌县(今都江堰市)。顺治十一年(1654年),官家开始测量土地,修建房屋,建成远近闻名的官家花园。如今,官家花园是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都江堰市的文化地标。
官家对子女要求极严,家风淳朴,家规严谨。清朝时,将明代著名理学家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奉为官家家训,刻在墙上。因此,官家子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风熏陶和影响。
导江堰修建者官兴文的女儿官秉坤回忆说:“官家花园大门内第一幢正房立有文武二魁,房内嵌碑书12方,列‘朱子治家格言’,祖先定制的‘家传礼教’‘社会礼教’等,详文细则达50多条。我小时候,父亲教我们背过。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又如‘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等等,对我一生都影响深远。”
官家家训影响了数代人,官兴文也不例外。
杰出后人廉洁为官
官兴文主持兴建导江堰
官兴文,字蔚章,生于同治九年(1870年),青年时期受辛亥革命洗礼,关心实业。“民国”初曾任森茂公司经理,1925年至1929年任成都水利知事,长期从事水利工作。
官兴文从事水利工作后,一方面牢记家规家训,严于律己,廉洁为官;一方面向历代治水先贤学习治水经验和清廉精神,成为被人民称颂的清正廉洁的好官。
1925年至1926年,官兴文主持大修都江堰渠首工程,将分水鱼嘴下移200米,改用条石砌筑,共22层。并补铸卧铁一根,埋于伏龙观前的江心河床,作为新的淘滩标志。
1926年,官兴文将太平鱼嘴(今仰天窝鱼嘴)改用石砌,因工程质量良好,至今犹存。
1930年,官兴文回乡,后担任灌县地方水利工程委员会代主任委员。
1932年至1936年,官兴文主持兴建导江堰。在1936年导江堰试水典礼大会上,当时的四川地方官员宣布,将导江堰更名为兴文堰,以表彰官兴文的劳绩。
1940年春,官兴文主持兴建白马堰水利工程,1943年竣工,扩灌300多亩农田。
1943年,官兴文认真总结多年从事水利工作的经验体会,写出有关都江堰流域兴利除害的计划书,为水利工作者所称道。
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饱经战争创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河道淤积,荒芜不堪。按照有关领导指示,四川省、成都市即刻组织抢修都江堰,以保证来年春天用水安全。
时年近80岁高龄的官兴文身患重病,步履艰难,但他心系都江堰,情牵灌区民众,不顾亲人劝说,抱病前往抢修现场,为抢修都江堰的官兵和技术人员献计献策。抢修结束后,又参与验收工作,受到人们的称赞。
为纪念官兴文,都江堰人在杨柳河上修建了兴文桥,将官兴文的传奇与故事刻成石版画,向后人讲述。
官兴文是官家花园后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后人也秉承家训,严于律己。抗战时期,为延续四川教育,官家后人将官家花园无偿提供给四川教育机构使用,以避日机轰炸。
官家后人官焕,积极响应“出川抗日,保家卫国”的号召,远赴印度,成为一名远征军战士,参加了印缅战场的抗战,没有辜负官家的家风家训。
1949年,官家后人深明大义,将官家花园作为95军225师师部办公地点,之后的彭灌通电起义即在此发生,灌县和彭县(今彭州)和平解放,成就一段佳话。
东流不尽秦时水,严谨家训传万代。今天,都江堰灌区的人们依然怀念官兴文,尊重官家的后人,就是因为官家的家风家规不仅让后人受益,也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所感悟,深受启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