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劳模助残增收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成效好
营山县劳模助残增收创新示范基地位于骆市镇竹林社区、小蓬社区、圣水村。是以原县残联理事长、全国劳模王兰辉命名,有7名各级残疾劳模组成的王兰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牵头,与相关劳模工作室联盟,在县总工会、县残联、劳模协会的支持下,于2020年3月创建。
工作室各位劳模用心、用情创新探索实践“三三机制”,积极开展“以残助残、帮残、带残”基地建设。两年多来,他们进村入户、深入示范基地内385户( 其中精准贫困户、低保户56户) 残疾人家庭摸实情,量身制订个性化帮扶方案;出实招,积极争取帮扶物资、资金,全面落实各种惠残政策,让基地内有愿意、有条件参与建设的280户残疾人平均每年增收3200元以上。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残疾人家庭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溢于言表。
创新“三新”增收机制。一是增收新项目,选择性价比高的高粱规模种植,以残疾人王建春创办的春芳农牧专业合作社、酒厂为依托,“订单”回收产品方式,解决卖难和本地原料短缺的问题,产加销发展增收;二是推广各类新品种,主要有黑玉米、黄精、偃北黄瓜、韩国萝卜、中科三号鲫鱼等种养业新品种;有效提高了产量和品质,综合效应拓展增收;三是拓宽销售新渠道。通过建立微信群、对接电商公司、县城蔬菜销售商,增加了产品销量和效益,多种渠道保障增收。
创新“三代”服务机制。一是针对部分残疾人缺劳力、缺技术问题,对高粱、蔬菜苗采取“代育”服务;二是对养鸡圈舍、鱼塘设施设备损毁的实行“代建”服务;三是对高粱虫害防治困难的由组建专业队伍进行“代管”服务。既解决部分残疾人想干又不能干好的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创新“三结合”帮扶机制。一是“扶志与扶智”相结合。采取残疾劳模现身说法、励志教育与专项技术培训赋能,增强发展的信心。二是“技术与物资”相结合。实现帮扶发展项目与技术紧密结合培训,达到学之用之、用出效果的目的。三是“激励与绩效”相结合。对生产发展好、示范效果好的残疾人优先推荐到有关部门表彰奖励,优先纳入相关部门到基地开展慰问的对象。
王兰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牵头创建的“劳模助残增收创新示范基地”取得的成效,受到了省总工会“十佳劳模创新工作室”评选调研组、市总工会、残联及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认为思路好、机制好、效果好,充分弘扬了劳模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劳模风采。县总工会、县残联、劳模协会、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邓蛟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县圣新燃气公司等单位给力支持,共计帮扶资金、物资41.5万元。有力地推进基地建设。(营山县残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