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rdon520 发表于 2022-12-4 17:57:31

【名镇名村】获国务院嘉奖的乡镇:蓬安县龙蚕镇‖费尚全

获国务院嘉奖的乡镇:蓬安县龙蚕镇
费尚全
蓬安县龙蚕镇地处蓬安县南部,东与新园乡为邻,西靠南充市高坪区会龙镇,南与兴旺镇相连,北与利溪镇接壤。2020年,镇域面积36平方千米,辖7个村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998户14650人。
1979年,蓬安县龙蚕镇(原会龙公社)“大办蚕桑”,获国务院嘉奖令。



建置沿革
清光绪二十年(1894),设会龙场。
民国2年(1913),建会龙乡,辖20个保(含原南充县会龙乡)。
1952年,将原会龙乡的第3保、4保和第10保至20保组建会龙乡人民政府,驻地迁现址,仍名会龙乡。
1958年,会龙乡与新民乡合并成立先锋人民公社,属周口区管辖。
1961年,成立会龙人民公社。
1967年,改名先锋公社。
1969年,成立会龙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1年,地名普查中,为与南充县会龙公社区别,又因此地蚕桑出名,取蚕大如龙之意,改名龙蚕公社。
1983年,改为龙蚕乡。
1992年9月,龙蚕乡与新园乡合并建龙蚕镇。
1994年7月,恢复新园乡,龙蚕镇保留原龙蚕乡管辖区域。
2019年10月,按四川省委统一部署,蓬安县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仍保留龙蚕镇建制。镇人民政府驻政府街1号。
资 源
蓬安县龙蚕镇地处浅丘地带,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略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倾向。境内属嘉陵江流域,有二级河长塘河及三级河石庙沟河、白岩沟河,总长7千米。有用于建筑的白砂岩及页岩,储量丰富。
2020年,龙蚕镇有耕地面积17743亩,林地777亩。



蓬安县龙蚕镇人民政府驻地:龙蚕镇政府街1号
乡村振兴
2021年,龙蚕镇党委政府举全镇之力,做好“三农”工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持续稳定增收。抓好产业扶贫,开展就业引导、技术培训,增强 “造血”能力,激发低收入人群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优势,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打好撂荒耕地整治和土地流转组合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培育新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群众入股产业合作社,一碗水村产业合作社发展水产养殖120亩,年产值超百万元;卿家坝村引入投资承包种植莲藕300余亩,群众获得年承包红利10万余元;千丘塝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和分红模式,实现农民变股民,自觉形成你追我赶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具有龙蚕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
2021年,投入财政资金近一千万元,从农村道路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谋划包装项目,全年新建农村公路15.2千米,扩建11.3千米,新建公路桥1座,新建蓄水池6口,整治山坪塘3口,新建集中供水人饮工程3处。牢固树立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理念,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强化社会保障,完善公共服务,争取危改资金226万元,对124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发放各类救济救助资金14万余元,发放民生保障资金380万余元,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深入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深化江河流域环境治理,持续抓好河湖长制工作,启动场镇污水处理厂二级管网建设,高质量整改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开展环保宣传,对养殖业、商混、砖瓦企业进行专项环保检查与整治10余次。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和“厕所革命”,农村房屋风貌整治400余座,厕所改造600余户,垃圾分类处置实现全覆盖。
风景名胜
白岩沟水库位于龙蚕镇尖坡村5组,距蓬安县县城19千米,属嘉陵江水系白岩沟溪河上游,水库总面积50余亩,集雨面积2.283平方千米,总库容55.7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养殖为一体的小Ⅱ型水利工程。
许家坑水库位于龙蚕镇金家沟村境内,修建于2004年,属嘉陵江水系辛加河上游,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总库容119.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8.94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养殖业为一体的小Ⅰ型水利工程。



许家坑水库
定坝子廊桥 位于龙蚕镇一碗水村境内,桥长40余米,宽4米,横跨长塘河,连接该村3、4社,为全木质结构,有近100年历史。2017年,该桥被列为蓬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乡贤
伍辟尘(1871—1923),名彝超,龙蚕镇龙洞沟人。幼时随父至贵州任所就读。好读稗官野史,喜好音乐,以贡生试不第,遂弃学八股,而究心实业。伍辟尘深感蓬安土瘠民困,便一心致力于经济林木的栽培。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他从西充购回桑苗万株栽植,名万桑园。继后又从合川大河坝蚕桑公社、三台稗农桑园等处购回湖桑种子、穗条、辟苗圃育苗造林。每年冬春雨后,他亲自荷锄,带领佣工栽桑、栽果树,数年后,在二百亩的土地上,栽种桑树5万株、桐树2万株、梨树3千株,还有桃、李、柑、桔、杏等。
他与弟弟伍玉雯创立蚕桑学社,在青衣山人和寨与利溪场兴建蚕房两所,置有天棚地楼,配有干湿温度计等,开蓬安新法育蚕之先河。其事迹闻达于省后,四川总督锡良曾赐“树艺可风”黑漆鎏金匾额一块嘉勉。
伍玉雯(1873—1951),名彝章,玉雯为字,别号梅印,蓬安县龙蚕镇龙洞沟人。
伍玉雯系清末廪生,后就读于四川省高等学校,曾任西昌教谕、蓬州劝学所视学兼学务总董。
民国初,任四川省临时议会议员、县议会会长及川北师范学校校长。
1922年,加入国民党,后任四川陆军第五师(何光烈部)师部秘书、蓬溪县知事、开江县县长,继又任21军刘湘部(时在重庆)教育处长、四川省政府秘书等职。
1938年(民国27年)回蓬安,任县修志局局长。伍玉雯好读书、通文史,任蓬溪知事时,曾主持篆修《蓬溪县志》14卷,约20万字。任开江县县长时,又主持篆修《开江县志》。
1942年,蓬安遵省府饬令成立修志局,伍任局长。继因财力窘困,受聘18人多不到职,伍亲自撰辑,由其侄子担任抄写事务,并约请十余人为采访投稿人,历时五载,后撰辑成《蓬安县志稿》,计22卷,凡12册,约30万字。因政府无钱印书,仅存毛笔恭楷手抄稿一套。



伍玉雯编纂的《蓬安县志稿》毛笔恭楷手抄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伍玉雯将志稿献出,交给了蓬安县人民政府,伍亦作为特邀代表参加蓬安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016年4月,为保护、开发、利用民国《蓬安县志稿》,促进蓬安文化、经济、社会发展,蓬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对民国《蓬安县志稿》进行点校整理。2017年7月,西华师范大学金生杨教授点校整理的民国《蓬安县志稿》,由九州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全书65万字。



2018年12月,《民国蓬安县志稿》点校整理本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费尚全(蓬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镇名村】获国务院嘉奖的乡镇:蓬安县龙蚕镇‖费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