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三汇一一忠义坊和义马坟传奇
解放前,从三汇镇到渠县的官道大路,行至汇西乡白塔村附近的原炉堆寺左侧旁边,有一座石牌坊,被称为“都督武威大将军肖伯泰忠义坊”,石牌坊后有一座肖伯泰夫妇与肖伯泰座骑战马合葬的大坟墓,在三汇周边地区远近闻名,被民众称为“义马坟”。就其来历,涉及到明代正德年间(1505年—1521年),三汇古镇的一个真实且极具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_01ANSxdC7xWo
近些年有一些介绍三汇古镇历史的网络文章,对肖伯泰个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忠义坊”和“义马坟”的来历存在多种说法,诸如说肖伯泰是清代康熙皇帝颁布“湖广填川”令后,随着移民潮来三汇的湖广籍移民,因其武艺高强,曾在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考中了武状元;也有说三汇白塔附近的大郞溪石拱桥也是因肖伯泰考中武状元后,才被命名为状元桥的;还有说肖伯泰中武状元前(后),曾在流溪场附近的千丘塝射过箭,曾一箭穿透九道田坎,云云。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_01ANSxV1CUbm
为探究上述民间传说的真伪,不妨先看看相关的历史资料。清同治版《渠县志》中记载:肖伯泰:正德中,鄢兰之乱,与弟伯瑀率堡兵聚屡破贼,援绝战死。肖伯瑀:正德中,与兄伯泰皆战死。贼平,巡抚林见素行县至渠,为建忠义阙于三汇。民国版《渠县志》第228页人物表中的相关记载与前志一字不差,从两版《渠县志》记载的内容来看,均明确记载肖伯泰属明朝人。忠义坊是因肖伯泰、肖伯瑀兄弟俩在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多次率堡兵屡破鄢兰贼部,最后战死疆场,鄢、兰叛乱被朝廷镇压后,时任四川巡抚的林见素到渠县时下令为肖伯泰修建“忠义阙”,意在彪炳肖伯泰忠君报国,平叛杀敌,为国捐躯的忠勇事迹。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_01ANSxgF7q30
又据民国版《渠县志》第199页·兵备志七·匪患中记载:“正德六年,保宁贼鄢本恕、兰廷瑞掠蓬州,其党廖麻子、曹甫窜营山,佥事王源行部川北,率典史邓俊击之,不克死。贼遂窜州境。渠县义民肖伯泰率勇来战,于广安城东庙沱,败绩,死之。其所乘马悲嘶不已,旋转于庙沱上之李家村,得伯泰头,衔之,直奔三汇镇肖宅掷于地,马亦触石死”。这段记载说明肖伯泰本是义民,并非官军,其都督武威大将军称号,应该是肖伯泰死后才由朝廷追授。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_01ANSxhxEsT0
因肖伯泰头颅假身与战马合葬为一个坟墓,人马合葬之墓少见传闻,在三汇周边地区更是史无前例,这就是义马坟的来历。1974年我当知青时,曾数次往返流溪场火车站附近的千丘塝,见该处梯田的田埂有近一尺或一尺以上宽度。为慎重起见,笔者近日还专门给在渠县东安乡工作的刘强老师打去电话询问,刘强老师印证了我对千丘塝田坎宽度的说法。由此笔者拙见认为,冷兵器时代的弓箭也好,现代冲击力更大和穿透力更强的各类型枪支也罢,无论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左至右,朝哪个方向射击,都应该是不可能一箭一弹击穿九埂田坎。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_01ANSxZMrIPo
笔者对肖伯泰“忠义坊”和“义马坟”的了解,始于1962年春。表兄杨治平1961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后,因姑父杨相成解放前曾任三汇镇第三保保长,政审时未通过被拒录,后到三汇镇属厂矿做文书工作,当年镇属企业的三汇镇砖厂在距离“忠义坊”不远的陶城寨下。次年春,表兄因事去三汇砖厂,我撵路跟他去玩耍,路过此地,是我第一次看到肖伯泰“忠义坊”和“义马坟”。印象中“忠义坊”相比罐垭口上面的石牌坊要小一些,但“义马坟”确实是一座很大规模,极为少见的坟山古墓。转眼到了1998年农历4月12日,表兄从渠县专程回三汇参加我父亲晋七十岁生日家宴,并赠送给我一本他自己撰写,由他的三汇中学同窗好友杨牧题写书名的《未入流》诗文集。我在翻阅诗文集中发现书中记有“义马坟”专篇,勾起儿时记忆,特向他请教,表兄很是认真的就义马坟的来历对我作了一番详细讲解: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_01ANSxkHOxxU
表兄说:明朝时,渠县属四川省顺庆府广安州管辖。肖伯泰,渠县三汇肖家寨人。生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碑文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具体时间不详失考,有一身好武艺,尤其是臂力过人,远近闻名。肖伯泰相当于当年肖家寨的寨主,在肖氏民众中很有威望。明正德年初年(1506年),天下有些不太平,时有冦匪强盗骚扰民众,为保家护园,肖伯泰出面号召肖氏民众组织堡兵(相当于乡团义勇类型的民间武装组织),来防御冦匪强盗和反叛朝廷的叛乱贼军。正德三年(1508年),营山县人鄢本恕、兰廷瑞在大宁(今巫溪县),率盐工、饥民造反叛乱对抗朝廷,响应者众多,叛乱贼军队伍曾发展到十余万人,声势浩大,纵横川、陕、湖广等省。正德五年(1510年),鄢、兰叛乱贼军破通江,杀了参议黄瓒。四川巡抚林俊奉朝廷之令围剿鄢、兰叛乱贼军,驻军在营山县时,下令官军挖掉鄢、兰二人的祖坟,并立石永禁。鄢、兰二人听闻此消息后大怒,率叛乱贼军攻袭通江、巴州(今巴中)后、直扑营山,杀死四川按察佥事王源,威逼蓬安、渠县。随后所部廖、曹二首领率叛乱贼军由广安攻入渠县境内。在这期间肖伯泰多次率堡兵增援协同官军与鄢、兰叛乱贼军作战,曾打退和打败过鄢、兰叛乱贼军。肖伯泰和肖伯瑀兄弟俩于正德六年(1511年)最后一次率堡兵到广安,在与叛乱贼军的激战中,肖伯泰兄弟两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双方厮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终因敌强我弱寡不敌众,兄弟俩和所率堡兵均战死疆场。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_01ANSxliqn6r
肖伯泰被叛乱贼军砍死,身首异处。俗话说马通人性真是不假,其所骑战马见主人被砍死,悲嘶不已,泪流不止,在双方鏖战的战场上东奔西跑,寻得肖伯泰的头颅,用嘴衔起头颅冲出重围后,朝着三汇方向一路狂奔而去。古人云老马识途,战马爬山涉水泅渡渠江,历经磨难忍受饥饿,奔跑近近300里路程回到三汇肖家寨下肖伯泰住宅地坝,将肖伯泰头颅掷于石板地面后,战马朝着肖伯泰头颅,前双膝下跪,似在哀悼主人为国平叛不幸捐躯,然后站立起来,昂起头悲伤长嘶几声,转身冲向拴马桩,以头触石而死。《广安州新志》也有如下记载:“正德六年(1511年)义民肖伯太率勇来战,于广安城东庙沱败绩死之。其所乘马,悲嘶不已,旋转于庙沱之李家村,衔得伯太头,之直奔三汇肖宅,掷于地,马亦触石死”。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_01ANSxn4wSTd
战马如此忠诚于主人,愿与主人共生死也实属罕见。战马为主人殉难后跑去自行触石而亡,随主人而去,感动了肖伯泰后代和肖氏民众,被他们称为义马。肖家后代为感恩战马忠于主人自绝而亡的壮举,亦将战马安葬在肖伯泰头颅假身左边,人与战马合葬之坟,则被老百姓称其为义马坟而广为流传。儿时虽曾见过“忠义坊”和“义马坟”,但因年幼懵懂无知未去深究,懂事后也未能去用心考证了解记录。幸好表兄生前于1986年8月就对“忠义坊”和“义马坟”有甚为详细的专篇记录,文中叙述“该墓距渠汇官道西侧约3米处,占地近4分,为二人一马合葬大坟。其坟系条石砌就,高约3米,宽约6米,中葬肖伯泰头颅假身,右葬其妻,左葬其马。其墓门中各嵌石碑一块,概述生平其事。墓两侧镌刻阴文墓联,右曰:“根系梁代帝王种”,左曰:“裔出汉朝宰相家”。墓前2米处,竖一青石纪功碑,高约2米,宽约1.5米,其中竖刻三寸见方的正楷文字,其文曰:“都督武威大将军肖公伯泰大人之墓”。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_01ANSxnsvQ41
碑上还刻有肖伯泰死难事迹,其内容与《广安州新志》所载大致相符,碑中还记有其死后及祭祀情形等。碑前又设有石质供桌1条,石香炉1尊,两侧各有石梯三级,其上与墓前成平台。平台左右各设石桌1张,石凳4个。距供桌近2.5米处,即为“忠义坊”石牌坊一座。牌坊系4柱3门,除中门高近3米外,左右尔门皆近2.5米,顶部均系仿木筒瓦式翘角屋顶;正中门上方有石刻隶书“忠义坊”石匾一方,左右尔门上均有匾无字;牌坊总宽8米,坊外两侧,各有近2米高的似马非马的石兽一尊,其刻工粗犷。整个肖伯泰墓地,布局严谨,石工粗犷古朴,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这本是研究明代建筑、书法、历史的有用之物,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被毁殆尽,荡然无存了。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_01ANSxpE7kRQ
【作者简介】:邓坤,渠县三汇镇人,青年时期下乡当知青,之后入伍到军营,退役后从事商业工作,对家乡深情,喜欢文字记录旧时的故事。本文为作者授权发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