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话巴山夜雨时(2)阆中
二穿过状元坊的牌楼,绕行到第二个景点:贡院。
状元街
这里是明清时代四川科举考场。我见识过南京贡院,规模很大。为什么叫贡院呢?皇帝收的财物,叫贡品。贡院,顾名思义,是为皇帝选拔和贡献人才的地方。
龙门
武试考场
考官
比之现在的高考,科举考试的严格有过之而无不及。考生要在不到10平米的格子间里吃喝拉撒睡8夜9天,有身体虚弱者,直接考死在考场。作弊者,不仅本人会被判刑,其家族三代都将不得参考。
为何科举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因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畸形社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而优则仕,科考中举、升官发财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否则就只能做人下人,面朝黄土,背靠青天,永远在社会底层。
不可否认,科举制在封建时代算是比较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西方国家也认可这一点,甚至被称人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给普通人——其实大多还是限于家境比较富裕、读得起书的人——一个上升的机会。
但科举的缺点也显而易见。科举只设文科和武科,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故有了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一旦中举,就意味着拥有权力,而没有权力就意味着贫穷。即使你拥有财富,也很难保证不被抢走,因为私产是不受保护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的一切,甚至连性命都是皇帝的。科举选拔的是官僚,通过十年寒窗苦读,四书五经洗脑,成为符合统治者口味、价值观念一致、唯命是从的仆人。科举,不是推举,更非选举,必然导致其政治体制的固化。
为何农业、商业、科学和艺术等不能成为科举的一部分,形成社会主流呢?那时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大中小学,少量的所谓的“书院”存在,也是为科举服务的。所以我们在那个时代没有出现真正有身份、有地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即使那些给我们留下丰富文化遗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要么依附皇权,成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御用文人”;要么因为仕途不通,郁郁不得志,不得不纵情山水,舞文弄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地位低下。所以,我们现在才看到那么多描写山水的诗歌和绘画,这些作品不敢涉及政治,更少有批评讽刺官员和皇帝者。官场失意,浪迹江湖,李白和杜甫们,举不胜举。
一直到了清末,在一片“改革”浪潮声中,慈禧不得不在1905年废除科举,转而兴建学堂,普及教育。
在贡院,我只感觉到森森的阴气,脊背阵阵发凉。虽然我也是通过高考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身命运。当然,今非昔比。
三
出贡院,斜对面有一小巷,竹林掩映,称为雨巷。里面隐藏着一处院落:胡家院。
雨巷
这家大四合院建于康熙年间,有三百年历史,属于一中医世家,即私人医馆。来了一个中年妇女,据说是其胡家第九代人。每人收了10元以后,开始带我们看堂屋、厢房、卧室、诊室等,里面保存有许多古董家具。
胡家院
室内收藏
古家具
整个建筑保存相当完好。院里是“金玉满堂”——金:金桂;玉:玉兰;满:石榴;堂:海棠。当然,现在这里已没老中医坐诊,只有茶客和客栈。
在阆中,刘家院子、李家院子等各种院子很多,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所谓的一进二进三进的院子连院子,天井连天井。和许多古镇一样,阆中许多老院子都改成了客栈,但其实住在里面并不舒服。
几年前,我曾在这古城的李家大院住过一夜,当晚在院里喝啤酒,12点正欲睡觉,却被老板娘要求出示身份证。她那张在寂静的黑暗中显现的苍白而凶狠的脸,以及仇人相见般的恶言恶语让我感到恐惧。是夜,不知从哪里传来叽叽嘎嘎的声音,恍然有人在走动,瞬间仿佛看见百年来亡灵都出来了,鬼影重重,似乎置身聊斋的世界,彻夜难眠。
天一亮,赶紧逃出生天。
四
当晚,在阆中最好的中餐馆巴国布衣进餐,来了六七个平兄的同学,拉开阵势,大喝一顿。最后喝掉三瓶多白酒,若干啤酒。
阆中敬酒的习惯是连敬三杯,据说此习惯来自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街上见到一个陌生女孩,体型很胖,鼓鼓囊囊,紧巴巴的衣服下显出三根横道。有人刻薄地说,这才是“三生万物”。
8点有表演,离席而去。
现在很多旅游景点都有实景演出,如《印象丽江》、《又见武隆》,因为场地开阔大气而让人震撼。
这场叫《阆苑仙境》的表演有些不一样,它是在一条通向嘉陵江边下行小街上,由一组组演员轮流演出。节目以张飞镇守阆中为主线,内容多是民风民俗展示,有音乐舞蹈,甚至舞龙舞狮。这些来自当地艺术学校学生的表演还算认真,灯光舞美也不错。
秀街
南津观
张飞无处不在
阆苑
武术表演
舞狮
仙境
但观众的素质堪忧,每个节目表演完了,居然无人给一点掌声。一群伸着鸭脖子沉默的人,悄无声息地随表演在街道上前移,唯一的动作就是举着手机,定格到此一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