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于香港,14岁出国留学,曾任公司总裁,却辞职创业,为啥?
1998年8月,刚刚拒绝雅虎中国邀请的马云,因为一家猎头公司的瞎忽悠,阴差阳错地来到了正在面试招人的搜狐。彼时的搜狐正如日中天,但员工不足百人。
为了挖到顶尖的一流人才,张朝阳在猎头公司那里痛下血本。
猎头公司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四处薅人才羊毛。
马云就是这样稀里糊涂进了搜狐大楼的,直到听明白面试官想要招他做首席运营官之后,他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
离开前,马云坚定地跟面试官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不是来面试的,我要创建一家我自己的公司。
其实你不用招别人了,你自己就很适合做首席运营官这个职位。”
招人遭拒,本来挺失落的。
但马云的一番理由,却给这位面试官点亮了一盏心灯,他不怒反笑了。
四年后,马云预言成真:面试官不仅真的坐上了搜狐首席运营官的位置,还成为了搜狐的总裁。
他就是优酷网的创始人:古永锵,一个在38岁坚定离开张朝阳,化身创业者的“老男孩”。
查理·芒格说:“判断出什么是你不想要的并回避掉它,那你就会得到你所希望的。”
在古永锵发家致富的人生历程中,所有判断都来自脚的丈量,所有回避都是心的选择,所有得到都是他对生活的期望。
参看他的人生,就像参看一个对人生不知所措的人,如何抽丝剥茧,探寻真相,并接受结果。
创业很难,古永锵难得特别有生活感:努力过,探索过,失败过,但仍在奋斗。
古永锵,祖籍广州,1966年生于香港。
父亲是土木工程师,也是公务员,母亲来自天津,是全职主妇,家里还有一个妹妹。
14岁之前,古永锵和父母一直住在香港五台山广播道,并在那里长大。
五台山广播道是香港各类电视台的聚集地,TVB、亚视等著名电视台的办公楼宇都在那里。
因此,自懂事起,古永锵便有一个令同班小朋友艳羡不已的条件:
可以站在家门口,近距离看到各类电视台的大明星。
这个奇妙的机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古永锵对文艺的兴趣,使他很早就对电视这个新鲜的物件有了自己的观察。
1980年,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正式设立。
那里的经济率先开始起飞,与深圳仅一水之隔的香港,经济环境由阴转晴,民生开始向好。
这一年,由周润发、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上海滩》风靡亚洲。
受电视剧影响,年轻人外出闯荡成为流行时尚。
为了锻炼儿子,古永锵的父母做了一个决定。
因为父亲是技术型的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错。
从小到大,相对于同龄的其他人,古永锵的家庭环境也一直比较好。
在读书成长这件事上,父母崇尚散养,很少干涉孩子的自由和快乐。
古永锵的性格因此很乐观,遇事总能笑着面对。
当别的小朋友发誓长大了要如何如何出人头地,改变生活时,古永锵的想法特别纯粹。
他觉得,自己除了不会去当医生,在任何一个行业,成为任何一种人,他都能胜任。
因而,他始终兴趣广泛,没有特别热爱和着迷的东西。
这令古永锵的父亲觉得不安。
因他深知,什么都感兴趣,本质上就是对什么都好奇,但对什么都没有深度也没有方向,这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
电视剧《上海滩》热播后,香港社会兴起了一股闯荡潮,教育领域也兴起了一股留学潮。
借着这两股潮流,古永锵的父母便鼓动古永锵去留学。
但是具体去哪里呢?两位老人家又犯难了。
为了让儿子留学留得舒心,一向讲求民主教育的父母,给14岁的古永锵提了三个问题:
一,想不想出去读书?
二,想去哪里读书?
三,为什么要去那里读书?
此前,古永锵从小到大还没有走出过香港。
在他的概念里,最美好的国外,就是影视剧里常出现的澳洲,有海浪,有沙滩,还有浪漫。
因此,思考了几天之后,古永锵告诉父母,他想去澳洲读书,因为听说那里很美。
父母尊重他的选择,更希望他通过这次留学,能独立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兴趣领域。
因此,谁也没有去陪读,只是送他上了通往澳洲的船舶。
彼时,14岁的古永锵还不知道一个人在陌生的国度留学,日子会是个什么样子。
他更不知道,自己到底会喜欢上做什么事。
他唯一能确定的事,就是得在那儿把自己的中学课业读完,再考个好的大学。
不曾想,到了澳洲之后,他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现实和他想的根本就不一样。
1981年到了澳洲,下了船,又在悉尼又坐了3个多小时的火车后,古永锵才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子上找到了自己读书求学的地方:
一个又小又旧的中学,老师不多,同学也少。
不到300人的学校,只有3个亚洲人,古永锵是其中唯一一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小镇周围没有传说中的大海,更没有什么浪漫的沙滩。
有的只是比香港穷酸很多的当地百姓,和完全找不到紧迫感的慢悠悠的村民。
因为陌生,报到上学的第一天,古永锵像只大猩猩一样,被村民围观。
熟悉了当地环境之后,古永锵按照父母的叮嘱,在学校周边租了房子,安顿了自己,然后开始认真读书学习。
在那里,古永锵学会了一个人独立生活,和独立给自己做判断。
1984年学业结束,古永锵初步明晰了自己下一步的读书要务:
考个好大学,至于具体学什么专业,他还是不清楚。
已经17岁,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个困惑像座小山,横亘在他人生的十字路口。
报考大学时,他因此接二连三的遭遇连续遭拒。
要读就要去读名校的牛逼专业,这样的留学才足够刺激,足够有挑战。
抱着这样的信念,古永锵第一次申请了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专业。
但事与愿违,几个月后,他只收到了校方的拒绝信,理由是目的表述不清。
失败的颓丧,和被拒得失落,让古永锵短暂地难受了一阵子。
获知消息后,父亲耐心地点拨他,若去不了斯坦福,就去澳洲当地最牛的大学也不错啊,先读着再确定自己喜欢的兴趣领域,也是不错的。
得到指点后,古永锵退而求其次,转身报考了澳洲名校——新南威尔士大学,在那里他攻读的专业,是化工。
一年后,古永锵悲催地发现,自己并十分不喜欢化工这个专业。
于是他一边学习一边再次向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交了申请。
很不凑巧,这一次他又被拒绝了,理由和上次一样。
这可怎么办呢?
18岁,古永锵又陷入了迷茫和困惑。
这一年,只比他大两岁的张朝阳在清华大学已经读完了大二了。
在学科偏好上,古永锵相对更喜欢学理科,因为他希望自己将来能像爸爸那样,学一门技术型专业,然后当个工程师,过小富即安的日子。
18岁,正是血气方刚,斗志无限的年纪。
斯坦福的连续拒绝,激发了古永锵骨子里强烈的挑战欲,他不信自己读不了斯坦福。
因此开始准备第三次考试申请。
1985年,因为职务变动,古永锵的父母要带着妹妹迁居美国。
为了鼓励儿子继续探寻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父母问古永锵,要不要一起去美国先看看学校。
古永锵觉得到美国去看看也好,至少先长长见识。
1986年,20岁的古永锵拿着威尔士大学化工专业的本科文凭,第一次来到美国,并在父母的陪伴下,去参观了斯坦福伯克利分校。
之后,在父母定居的加利福尼亚州,他开始一边打零工挣生活费,一边复习报考斯坦福。
但是很不幸,因为总说不清自己去斯坦福读书的真正目的,他又被接连拒绝两次。
1987年,为了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又真正究竟喜欢什么,古永锵找了一家小型咨询公司去当实习生。
他的理由是,去那里的人多,各行各业的都有,他想看看人们都咨询些什么。
这一年,比他大两岁的张朝阳已经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并以全国第39名的成绩,成功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在美攻读一年。
1989年,在小咨询公司实习满两年的古永锵,收到著名咨询管理公司贝恩的橄榄枝,于是跳槽。
在贝恩工作一年后,自身见识的增长,加上主管上司的点拨和提携,古永锵终于逐渐找到了自己想要精耕的专业方向:经济学。
于是,他再次报考斯坦福,并目标明确地申请攻读经济学专业学位。
1991年底,斯坦福欣然接纳了古永锵,并且允许他直接从本科三年级课程读起,贝恩公司很高兴地为他缴纳了学费。
1992年底,本科学业结束,古永锵仍回到贝恩工作,但很快保洁香港公司就把他挖走了。
1994年7月,受宝洁香港公司委派,古永锵来北京参加一个高规格管理培训班。
在这个培训班里,他幸运地认识了富国投资的创办人。
富国投资是中国最早涉足创业投资、股权融资、和基金管理的机构,其创办人有着深厚的金融行业经验,和相关背景。
在贝恩做过项目咨询管理,见识过各个行业的无数创业者和管理者,又在斯坦福浓厚的创业氛围里浸泡过两年。
古永锵对创投这一行有过难以名状的情愫,但苦于一直没机会接触。
这次认识富国投资的创办人,让他非常兴奋。几次与对方深聊之后,俩人彼此都有相识恨晚之意。
为续良缘,富国投资创办人力邀古永锵来北京工作。
但古永锵却着实犯难了:
一方面,改革开放十多年,北京的经济环境非常活跃,他也确实很想来。
另一方面,他在宝洁服务期未满,若来北京就得违约辞职,支付6万美金的赔偿。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何去何从呢?
在1994年,6万美金折合当时的人民币汇率,算下来大约是52万2千元。
这对于古永锵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巨款。
若赔偿违约金的话,自己前几年工作的薪水全部加起来,都还不够,还得向父母求助。
两项权衡之下,古永锵犹豫了。
千兵易得,良将难求。
富国投资创办人是个惜才的狠角色,为了挖到古永锵,他直接借款给古永锵,让他办了违约赔偿后,到北京入职。
这一年,古永锵28岁,出走香港十多年后,第一次正式在北京工作。
这一年,比他大两岁的张朝阳已经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并升任MIT亚太区中国联络处负责人。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必然相契,古永锵进入富国投资后,担任的是副总裁一职,主要负责娱乐、媒体及相关工业项目的投资管理。
这个很偏文艺的创投工作,为古永锵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行业方向,拉开了序幕。
1998年,在富国投资服务满4年之后,一次很偶然的投资面谈,古永锵见到了搜狐的创始人张朝阳。
彼时,张朝阳刚刚完成公司的筹备工作,将公司名称从爱特信正式更名为搜狐,并推入市场。
其导师尼葛洛庞帝投给他的22.5万美元的投资已经快花完了,为了找到新的投资,张朝阳来到了当时已经名扬天下的富国投资。
与张朝阳见面时,古永锵对他的大名早有耳闻。
因此两人见面后,很快相谈甚欢。
张朝阳是个特别爱思考的人,见古永锵之前,他已经先后见过十几个创投圈的大佬了。
这帮大佬对他的拒绝,刺激他萌生了吸收创投人才的想法。
见了古永锵,聊完公司项目后,他又试探性地和古永锵聊了彼此的读书求学经历,以及毕业后的工作情况。
结果,这一聊就把张朝阳聊兴奋了:
古永锵斯坦福名校毕业,又在国际大公司工作过,回国后又在创投圈积累了资历,这正是他想要挖的人!
古永锵在富国投资服务期已满,因此张朝阳向他表明心迹后,他只做了几分钟简短的权衡思考,便接受了。
随后,顺利交接完富国投资的工作,古永锵便入职张朝阳的搜狐,做了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专注于为搜狐做融资。
彼时,张朝阳公司仅有100多人,为了挖掘顶尖人才,古永锵又以面试官身份,负责招聘面试。
结果,刚刚拒绝杨致远的马云,阴差阳错的闯入了古永锵的面试室。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篇的那一段神一般的预言。
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古永锵在最好的时机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机遇。
公司上市,他顺路实现了一波财务自由。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古永锵开始主管搜狐的企业发展战略,同时负责新业务的拓展。
2002年,古永锵成为搜狐首席运营官,同时兼任副总裁,负责公司运营及战略发展。
2004年,古永锵出任搜狐总裁,并兼任首席运营官。
同年底,他向张朝阳提出离职申请。
高管离职,对于老板来说,怎么着都意味着损失。
为了挽留古永锵,张朝阳让他对离职理由做特别说明。
古永锵自认为自己从富国投资跳槽进入搜狐,整整10年多的时间,于私而言,自己已经实现了的行业精耕目标。
于公而言,自己在任期间,公司业绩在业界都达到了不错的口碑。
而且最重要的是,此时自己已经38岁了。
已经积累到了足够多的行业经验了,他想停下继续打工的步伐,像打猎一样,去狙击人生的一种可能,找个行业去创业。
正好当时太太拿到美国大学的留学申请,要去读书,他可以以陪读的方式,安静下来思考。
古永锵便坦诚地将这些理由一股脑儿地倒给了老板张朝阳。
张朝阳虽然不知道古永锵此次离开,具体要去哪一行创业,但自己能有这样成熟的想法,他还是很欣慰的。
于是,在该有的格局之下,他接受了古永锵的离职。
离开张朝阳后,古永锵陪伴妻子到美国留学读书。
之后,他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去了墨西哥、秘鲁、阿根廷、乌拉圭、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和埃及旅行。
并在旅途中学习、读书和观察市场。
彼时,扎克伯格的脸书在加利福尼亚创立,社交网络在美国真方兴未艾。
昔日辉煌过的门户网站开始衰落,一种基于社交而兴起的视频软件,正在欧美各国悄然流行。
这些互联网江湖的新动向,在国内还是处女地阶段,闯入的人尚不算多,若在这一年进入,先机尚在。
而这一年:
在BAT三巨头之下,视频互联网领域已有王微、李善友、冯鑫、张洪禹、邹胜龙、贾跃亭等人先后闯入,但都在各自为王的路上探索。
视频行业领域内,还没有一家大到足可以领航的公司。
于是乎,躬身入局,创立一家国内数一数二的视频分享平台,成为行业老大,便成为古永锵的目标。
2005年11月,古永锵以300万美元风投起家,创办合一网。
2006年6月,试运营结束,公司伙伴以他英文名VictorKoo的音译为准,又结合古永锵在公司称呼的意译推出“优酷”这个名字。
6个月后,古永锵以优酷网CEO兼首席运营官身份,正式推出优酷网,并在年底顺利完成了1200万美元的融资。
2007年底,先行进入视频行业的王微、冯鑫、邹胜龙、贾跃亭以及后来的程浩等人,为了争得市场,开始在行业内烧钱混战。
眼光毒辣的古永锵则把目标聚焦到了官方媒体没办法报道的一些新闻视频内容制作分享领域。
年底,因为演员张钰事件、沈阳大雪、重庆最牛钉子户等大事件视频内容的追踪呈现,古永锵将公司网站业绩做到了国内视频网站第一名。
其用户积累,逐渐出现爆发式增长。
但公司仍未实现盈利。
2008年,商业嗅觉敏锐的古永锵研究了王微的土豆网之后,调整了公司视频内容的分发策略,并很快在2009年底超越了王微。
2010年12月8日,古永锵率领一众投资人,在纽交所敲钟上市,并成为中国视频网站赴美IPO第一股。
24小时后,古永锵公司的市值达到近30亿美元,同时为公司融得2.03亿美元资金。
但,他的公司整体经营,仍然没有实现盈利。
为了止损,和找到真正的生财之道,古永锵不得不继续谋求融资,和寻找闭环盈利的出路。
2011年,因为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的版权问题,古永锵与王微意外开战。
彼时,王微刚刚处理完离婚事件,完成公司在纳斯达克的上市,整个人的状态都极差。
古永锵在创业出道之初,就拜会过王微,与其私交甚好。
因公司业务而意外开战,让古永锵忽然看到了另一种可能:能不能与王微联手,实现强强联合?
能不能呢?没尝试,古永锵还没把握。
经过一番商谈努力后,古永锵在2012年3月高姿态宣布,两家视频网站将以100%换股的方式正式合并。
消息一出,即可成为行业热点,被广泛关注。
2012年8月,两家视频网站完成合并,古永锵出任新公司总裁兼董事长,王微进入董事会。
2013年,在新公司走马上任半年多以后,古永锵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一个事实:
这次合并其实不是强强联合的齐头并进,而是强弱联合后的负重前行,他自己是那个负重的人。
2014年,视频网站的竞争步入比拼影视综艺版权的时代,BAT三巨头纷纷下场,以输血为由,布局各自的商业生态版图。
视频行业在久难盈利的病态发展下,又迎来新的资本入局混战。
2015年,古永锵获得大财主阿里系的砸钱输血,和全产业链支持,公司发展由阴转晴,业绩开始回春。
但本质上,这家公司已被变相收购,古永锵,对公司已逐渐失去控制权。
2016年初,国内视频网站活跃用户量统计出炉,古永锵领导下的新公司以23439.32万用户雄踞移动端之首。
打拼10年,终于又回到第一名,这个业绩的到来,令时年48岁的古永锵感慨万千。
本想凭借积累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融资资源,以及自己卓越的管理能力,在视频行业领域内创建一家数一数二的牛逼公司的。
奈何财力不足,打拼10年,连实现盈利活下来的目标都无法实现。
创业的残酷和惨烈,让他在拧巴的矛盾中,彻底顿悟了一句话: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巨头进入的时候,也没有一个创业者的梦想是无辜折翼的。
在自己的人生里做了半辈子狙击手,却在48岁这一年,被资本狙击掉了。
而狙击他的人,正是1998年阴差阳错走进他面试现场的那个人:马云。
2016年6月,马云成立“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俞永福出任组长,古永锵只挂职了这个小组产业发展委员会的一个主席虚职。
2016年10月31日,马云公司发布邮件公开宣布,古永锵不再担任其公司总裁和董事长职务。
古永锵的第一次创业生涯,就此落幕。
之后,古永锵仿佛遁地一般,消失在创业圈。除了一些早年的书影资料,再难觅得其踪影。
有人说,作为顶尖的海归职业经理人,古永锵曾为张朝阳的公司上市,做出过举足轻重的贡献。
如果他没离开张朝阳,没离开搜狐,人生或许就不会有后来这么悲情。
也有人说,他是创业者,追求赢,而且必须赢,是他的初心意愿,也是他的本分。
只不过在融资领域历练多年,又实践多年,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资本这把双刃剑在创投圈割草时,究竟会割出什么吧。
毕竟,拿别人的钱去投资项目,和自己亲自下场创业,还是很不相同的。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导演陈可辛说过:
“电影很难,很多东西真的需要经验。
我现在看我拍的第一部电影,都觉得挺恐怖。
每部电影都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智,我的成熟跟不成熟的程度,以及我当时整个人的状态。”
其实仔细想想,创业亦是如此。
今天,无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可能古永锵自己回看自己的这些人生经历,也和陈可辛导演一样吧,淡然,颖悟,平和。
其实本质上,创业也好,人生也好,经营的都是人自己的想法:
努力过,探寻过,奋斗过,成就过,失败过,我们经历所有,仍在路上,也只不过是为了向世界表达我们自己当时的心智,和此刻对世界的态度。
谁说创业了就一定能成功?又有谁规定离开了就一定是失败呢?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每一个在路上努力的人,不论辉煌还是暗淡,真的都值得我们尊敬。
作者:朱小畅&一点新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