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意西充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45_01FjDNWGHNm3西充县沁湖公园
□王杰平
“滔滔虹溪,流淌着秦汉城廓的基因;巍巍九龙,回旋着唐宋遗韵的涟漪”。这大气中存婉约的句子,是四川省西充县的外宣推荐词。先不说写得好不好,在我看来,关键是有诗意。这就是厉害所在!
诗意是什么?诗意是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总之,是像本文开篇的表达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谓之“诗意”也。
西充地处嘉陵江、涪江的脊背地带,属浅丘地貌,几乎未有高山,也未有大江,推不出朝阳和晚霞映照的迷人波光,所以风景说不上好。但西充人能找到诗意啊,曾在网上看到一篇西充人写西充风景的文章,那文章漂亮得犹如仙女下凡:“西充有八景,若以神奇而论,当属‘化凤朝阳’。这里的化凤指的便是化凤山。每当晨曦初露、朝阳升起之时,化凤山就沐浴在万道金光之中,云蒸霞蔚,似梦似幻,如入仙境。西充人把它比作‘西奈日出’。”
化凤山我很熟悉,从县城公路边的山脚下起步,上得山上也就十多分钟而已。记忆中,化凤山上的植被主要是松树,且大都弱小,虽也吐翠,但绝无古木参天之感。立于山坡的高处望去,发展中的县城虽可见得,但也毕竟还在发展中。再说化凤山与西奈山比,一个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个是热带沙漠气候;一个海拔300多米,一个却有着2285米的伟岸海拔,日出下的周遭环境大相径庭,终究还是没得比啊!
这就是西充人不尽流淌的诗意。但仅有诗意不够,还得胆子大,敢于想,诗意才浓郁,才令人神往,才令人千回百转。
西充城内有座小山,名叫九条渠。传说一位猎人上山打猎,拦腰砍断一条巨龙,巨龙飞溅的血,把这座山冲成了九条渠,故得名。要知道,在古代中国,龙是高贵的象征,连这也敢“砍”?“砍”了也就算了嘛,还诗意地编出个故事来。
西充人不仅会编故事,还会找各种理由来娱乐自己,善写打油诗就是一绝:干活爬山高又高/爬到半山摔一跤/不是坡陡道路滑/想起妹儿脚打滑。完了再写:我和情妹门对门/看到妹妹长成人/花花轿子抬起走/你说气人不气人。
诗意中有幽默,幽默里有智慧。我想起一位小学同学来,当年衣衫褴褛的他,捧着一节红苕秧子,张嘴就来:红苕是个小媳妇/含在嘴里我最富/今天把你带回家/明天世界开满花。
困难不惧,生性乐观。这就是西充人的精神底色!
“陶然秋菊花似海,笙歌诗韵赏明月”。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充每年都举办“中秋诗会”,最先的举办地点在化凤山上,后因参与者众多,又改在纪信广场等地。我曾有幸参加过第一届诗会,那赏月吟诗,抚琴唱和的欢乐场景,至今都萦绕脑海,心生向往。
西充厚文,但凡贫困的家庭,就是上房拆瓦,都希望孩子有书读。诗意的土壤是不是由此而丰美了呢?
说到底,诗意是西充人用自己身体温着的酒,走到哪里都洋溢着芳香!
西充历史上的确苦寒。清同治元年,曾任西充文化训导的刘鸿典有诗:“借问平时糊口计,可怜顿顿是红苕”来表达那时西充人的饮食生活。“文化训导”相当于现在的文化局局长,“刘局”不知,上世纪60年代至今,西充也被叫作“苕国”。顾名思义,西充红苕多,且地里大都只出红苕,所以“苕国”声名远扬。
关于这个名号,我有疑问:西充耕地面积远比邻近的南部县少,那时地里都种红苕,为什么偏偏是西充拔得头筹?
当下的西充早已凤凰涅槃,今非昔比,是一座生态之城和田园风光尤为绮丽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大县!
法国17世纪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曾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
崇文尚教、勤劳朴实的西充人,正是以自己坚韧不拔的奋发精神,诗意地诠释了哲学家的理想。
听说西充还创作了大型史诗歌舞剧《家国长歌》,这可了得,西充又将给世人掀开怎样的诗意世界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