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974 发表于 2022-12-20 08:11:07

西晋末年,饥民逃难入蜀,此人倚剑阁讥刘禅,揭开五胡十六国序幕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TrXSiDu9b

事实上,对司马腾而言,这是他最后一次可以消灭刘渊的机会,失去了,再也没有了。

因为,改年,原镇邺城的范阳王司马虓死了,朝廷封他为新蔡王,升任车骑将军,都督邺城。于是不知死到临头的司马腾带着手下将领和一万多百姓兴冲冲奔赴邺城。

这时的邺城,已经成了一个火药桶。

怒吼天尊司马颖的旧将公师藩和汲桑以为司马颖归葬为名发动叛乱,围攻向邺城。新来赴任的司马腾还没来得及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脑袋就被乱军砍落地下。

听说自己的主要对手司马腾已经归天,刘渊仰天哈哈大笑,由是,便按当年刘邦灭项羽的战略措施,准备先南定河东,跟着往西占据长安,以长安为都城,将关中发展为自己的大后方,再往东攻取洛阳。

于是,发兵南下攻取了攻占蒲阪(今山西永县)、平阳(今山西临汾),接着,进入蒲子(今山西隰县)。

刘渊的胜利对天下的乱民无疑起到了一种激励作用,全国各地的反叛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愈演越烈,甚至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称帝了。

虽说刘渊以汉为国号,举起了复汉大旗,但,他也只是称王而已。

因为,受秦汉时期建立起来的皇族正统思想影响,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作为天下共主的“天子”只能是一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汉承秦制,是为正朔。此后,无论是王莽篡汉,还是曹丕代汉,抑或是司马炎建晋,都通过“受禅”来表明国家政权在王朝交替中完成了前后传承关系。

刘渊的思想不够解放,在没有灭亡晋室之前,还不敢贸然称帝。

可偏有人要向这个所谓的“正朔”发起挑战,与晋室叫板,悍然称帝。

这个人,姓李,名雄,字仲俊。

和刘渊一样,李雄也不是汉人,而是巴西宕渠(今南充市营山县)的氐族人。

“氐族”,其实是其他民族其的称呼。其本自称“盍稚”,魏晋以降,才渐渐接受了氐族的叫法。

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氐人一直比较稳定地生活在西起陇西,东至略阳,南达岷山以北的地区,约相当于今甘肃省东南、陕西省西南、四川省西北交界处。

而从西汉至三国,氐人则经历了两次大型的迁徙。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TraFSKE0l

其一是在汉武帝刘彻当政期间,为了开拓西南境,刘彻遣军攻灭了当时的氐王,置武都郡。氐人受到打击,便向境外的山谷间移动。一部分移至河西禄福,一部分迁至关中的水、陇山之间。

其二是东汉末年,曹操西征,将氐人徙置于扶风、美阳(陕西省武功县西北)、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市)、略阳(今甘肃天水秦安县)等关中地区。

现在,氐人又迎来了第三次大型迁徙。

晋元康八年(公元297年),关中出现大饥荒,略阳、天水等六郡的十几万流民被迫携老扶幼,涌入相对比较富足的蜀地求生。

李雄一家就夹杂在这庞大的逃荒队伍中。

由于李雄的祖父曾在曹魏时做过东羌猎将,统领氐、羌等各部,所以,他的父亲李特、叔叔李流、李庠,无形中就成了这十几万民众的领袖。

在路上,他们积极为队伍打前站,热心照顾老弱病残,得到了众人的一致爱戴。

入剑阁之时,父亲李特对巍峨耸立的群山、艰险陡峭的地形大发感慨,说:“刘禅空自拥有这样险峻的地盘却面缚于人,真不愧是扶不起的阿斗啊!”

统治蜀地的益州刺史赵廞是丑婆娘贾南风的姻亲,手中的权力很大,向有学习刘备割据西川心思,对李特兄弟的才干非常赏识,均给予重任。

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 将贾南风废为庶人,赐死于金墉城。诏赵廞入宫为大长秋,改任成都内史耿腾为益州刺史。

赵廞当然不愿就此离开经营已久的蜀地,他眼珠一转,想出了一条妙计:声称新任益州刺史耿腾即将遣返逃亡到蜀地的流民。

事实上,耿滕也真的给朝廷秘密上表,大谈特谈些什么“流民刚剽而蜀人懦弱,客强主弱,主不能制客,日久必乱,宜遣送他们归还原籍。不然,国家之乱就会出现在益州,成为大晋王朝的西方大忧患。”

听了赵廞的话,流民怨声四起,众口一辞,高声反对耿腾。

当然,单单这样是不够的。

赵廞又捏造了耿腾上给朝廷要遣返流民的奏章,并公之于众。

流民的怒火彻底被点燃。

失去了理智的他们自发起来,组成部队,跟随赵廞,把前来赴任的耿滕砍死在州城的西门。

由是,赵廞自称益州牧、大将军、大都督,开仓放粮,接济流民,以收众望。

李特的三弟李庠弓马娴熟,膂力过人。赵廞曾对手下人极其煽情地称赞说:“李庠简直就是我手下的关羽、张飞啊。”

他把李庠封为威寇将军,封阳泉亭侯。

可是,谁会料到?赵廞竟是《水浒传》里白衣秀士王伦一样的角色,眼看李庠很得士兵的拥护和爱戴,不由醋意大起,随便找了个借口,把李庠杀死了。

就这点心胸,赵廞也配学习刘备?

他这个疯狂的举动为他的全家招来了灭门之灾。

驻守在绵竹的李特听说弟弟无辜被杀,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他和另一个弟弟李流集结起七千多名流民,连夜杀至成都,把赵廞全家上下杀了个精光。

李特占据了成都,派遣使者向洛阳政府陈述斩杀赵廞的缘由,痛斥他不该闹独立、搞分裂,表明了要将益州归还朝廷的立场。

于是,朝廷赦免了他的罪责,高高兴兴地把梁州刺史罗尚改任为益州刺史。

连接砍杀了耿腾和赵廞,李特兄弟以为可以过太平日子了。

可是,罗尚对流民素无好感,他和耿腾一样,要将流民遣返还原籍。

李特苦苦哀求,说就算不能成为蜀地的长久居民,先暂住一段时日,等灾荒过了再返也行。

罗尚为人阴险,表面上答应了,暗地里却磨刀霍霍,准备血洗李特的流民大营,让这些流民告别人世。

幸好,李特得到了风声,提前在营地周围埋下了伏兵,等罗尚一来,就把他们全包了饺子。

罗尚一败涂地,在亲兵的死护下逃出了成都。

蒙受了欺骗的李特紧追不放,在广汉,又一次大败罗尚。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55_01HTraIWpfVp

此后,两人数度交手,罗尚连战连败,只好渡过长江,与李特隔江对峙。

李特自称大将军、益州牧、都督粱、益二州诸军事。

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李特昂然渡江,再次大败罗尚,攻下蜀郡。

罗尚退守太城,向李特求和。

李特已经占领了蜀中大片土地,心满意足,接受了罗尚的请求。

其实,接受罗尚的请求,除了有已经满足于现状的一部分原因外,李特还有一个难言之隐,即军中乏粮,再打下去,士兵就要饿死了。

双方在和平协议上签字画押结束,李特便将六郡流民分散到各个村落就粮。

李雄劝父亲:“我们刚得到这些地方,人心还没有稳定下来,现在应该聚兵一处,以防不测,怎么可以分散部队呢?”

李雄身长八尺三寸,美容貌,是个迷死人的小帅哥,少时刚烈有侠气,为乡亲所看重。有个名叫刘化的道士,扬言:“关、陇士民一旦南移,李姓人家中的李雄俊秀有奇貌,可以为人主。”

面对儿子的建议,李特无奈地笑了笑,安慰他说:“不要胡思乱想了,如今大事已定,我们要做的就是安定民众、军心就可以了。”

李特没有想到,阴险的罗尚很快就征调到了荆州等地的援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李特的营地,将李特斩杀在乱军之中。

李雄和叔叔李流领着残兵败将且战且退,虽然也打胜了几仗,但李流已心灰意冷,准备以自己的儿子李世为人质向罗尚投降。

李雄极力反对。

可李流就象王八吃秤砣,已经铁了心要投降了。

情急之下,李雄悄悄集结起流民,号召道:“我们已经背上了谋反的恶名,杀了那么多的官兵,一旦缴械投降,就只能任凭宰割了,眼下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同心协力打败荆州的援兵!”

众人无不点头称是,振臂高呼,愿跟随李雄突袭荆州援军。

富于戏剧性的是,之前罗尚通过假意求和麻痹了李特,将流民军打得落花流水;这次,李流的真心投降也麻痹了罗尚,还有荆州军。

李雄一击得手,荆州军被打得四散奔走,溃不成军。

右倾投降主义者李流羞愧至死,满脸通红地拉着李雄的手说:“振兴李氏家族,就靠你啦!”索性把全部的政务、军务全盘交给李雄打理。

不久,李流就病死了。

李雄当仁不让地坐上了六郡流民军的头把交椅,以郫城为都,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继续与罗尚的军队作斗争。

连番厮杀了一年多,罗尚的兵马减员严重,而流民军越聚越多,又兼成都的粮道被截断,罗尚在蜀地再也站不住脚,只好趁着夜色从水路灰溜溜地走了。

李雄得偿所愿,攻入成都,自称成都王,改元建兴,废除晋朝法律,重新约法七章。

晋之天下,乃是篡夺曹魏而来,而曹魏和蜀汉孰为正统,却是正时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李雄虎踞西蜀,以承接刘备的功业为奋斗目标,于光熙元年(公元306年),索性即皇帝位,改元晏平,国号大成,一争天下正统。

李雄这一称帝,刘渊那边坐不住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晋末年,饥民逃难入蜀,此人倚剑阁讥刘禅,揭开五胡十六国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