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放荡不羁就h 发表于 2023-3-22 08:49:28

走进川北客家第一庄:仪陇丁氏庄园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9_01KhN62Yq1Hv

每一座宅院,都有一段故事。在仪陇县朱德故里景区,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氏庄园。庄园的一草一木、一瓦一石、一门一窗都极尽精巧,庄中有院,院中有屋,屋内有景,满是古韵的建筑仿佛写满了川北的岁月故事。

天初暖,日初长,山花烂漫芳草香。趁着春光明媚,我们前往丁氏庄园,走一走古朴的青石板,看一眼青苔侵石的老天井,触摸历史留下的斑驳痕迹,感受客家人的审美和风情。

感知独具客家民居风格

春日的轿顶山,树木青翠欲滴,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洒在地面上,顺着落满光影的石板小路拐两个弯,就来到了丁氏庄园。

庄园的主入口不是正大门,而是东边的侧门。进门之后,可以看到一座碉楼。“客家建筑最重防御性,碉楼便是客家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朱德故居管理局文物研究科科长许宏强说,碉楼从外观上看就两层,实际上内藏乾坤,上、中、下一共有四层之多。

丁氏庄园有内院和外院之分,外院院坝宽敞,是典型的三合院格局,呈巨人揽臂状,与前方的山势形成一个回环的气场。院坝外侧建有高约5米的半月形石堡坎,以石栏杆围护。堡坎外侧建有长60米、宽10米、深3米的护宅河,护宅河形如弯月,称“玉带环腰”。

外院的两侧为耳房,底层为粮仓,二楼是工人们的住所。内院是丁氏族人生活的地方。进入内院,有一道石拱门,这是庄园的正大门,与整座院子的恢宏气势相比,这道大门看上去却颇为小气。“这道门虽小,却正好印证了客家民居集居住与防卫为一体的谨慎建筑风格,同时也是客家人在异乡获得生存安全的心理需要的表现。”许宏强如是说。

正大门上方悬挂着“耕读传家”匾额,“耕田”可以养家糊口,“读书”可以修身养性,“耕读传家”既学谋生又学做人,体现出客家人重农重教的思想。大门两侧的对联为“礼乐诗书是传家至宝,精神道德为宴尔金丹”,又体现出客家人崇文尚德的精神追求。在庄园内有大小各类门100多道,其中石门就有12道,每道大门上均题刻着楹联。

走过正大门就来到了前堂屋,这是丁家接待普通客人的地方。堂屋与内院用六扇门隔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中间四扇门中部镂雕着“富贵齐全”四字。前堂屋上方悬挂着“身润琳琅”的匾额,这是对丁家人行善积德,惠泽乡民的赞誉。

过前堂屋,就看到了主天井。主天井北高南低,占地200多平方米,是“四水归堂”的格局。每逢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面汇入天井,再从东南与西南角的排水道流出院外。主天井的四面悬挂着四块描金横匾,分别刻有“凤梧鹤松”“为善最乐”“新建家园”“屋身并润”等吉祥语和祝福词。

天井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透光、排水,在庄园的东西两侧还有两个天井,别具匠心。西天井为蓄水式天井,吸收了徽商聚财的思想和江南园林“漏景”的设计理念,为蓄水式天井。天井的中间有一座石质小桥,小桥上建雨檐,石桥和雨檐充当了“日”字中间的一横,使整个天井从下往上看呈日字形,从上往下看也呈日字形,再看水中倒影,又是一个日字形,形成“三日同辉”的景观,有着一种协调对称的美感。东天井与西天井相对称,天井布局一样,但东天井却没有蓄水。

主堂屋又称上堂屋,是整座庄园的核心,是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主堂屋大门外侧有对联“美德积三分,皇天赐我七分福;良善作一世,丹籍注尔五世亨”,倡导的是行善积德之意。堂屋上方悬挂着镏金大匾,上书“锦绣腾辉”。

资料显示,丁氏庄园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有大小房屋108间。“丁氏庄园是集居住与防卫于一体,融多种建筑风格于一身的双层土木建筑,显示出客家先民的出色才华和高超技艺,是川北最大的客家庄园。”许宏强说,这样完整地走进现代人视野的客家民居在川北屈指可数。丁氏庄园因其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堪称川北客家民俗博物馆。

追寻客家人智慧的结晶

丁氏庄园修于何年,为何人所建造?主堂屋和前堂屋的大梁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主堂屋大梁上写着“民国元年壬子冬月初二日榖旦,绍鸿公子丁邱南、丁邱毓、丁邱玉、丁邱珍择吉建修”,这告诉我们上梁的日子是1912年农历冬月初二。在前堂屋的大梁上写着“民国五年岁在丙辰季秋月榖旦,绍鸿公子丁邱南、丁邱毓、丁邱玉、丁邱珍择吉建修”,日子便是1916年的农历九月。由此可以知道,这座庄园是分两期修建的。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9_01KhN6SGCa52

许宏强说,第一期工程为北上房和横房,总共为36间,第二期工程为南下房、厢房与碉楼,总共72间,一共建了108间房,取《水浒传》中梁山有一百单八将寓意,所体现的都是客家人对“忠”“义”人格的不懈追求。

其实,在修建丁氏庄园之前,丁邱南兄弟就在琳琅山修建了住宅,人称“丁家花园”。山寨虽好,终不及山下方便,于是丁家在丁家花园居住不到三年,便开始策划在山下修建一座大宅院。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丁邱南兄弟勘测选址,会同马鞍一带有名的石匠潘海山、蓬安兰木匠、永乐刘土匠,精心测绘,历时两年完成庄园的筹建工作。1908年,正式破土动工,新宅于1925年竣工。庄园从筹建到竣工,历时二十个春秋。

丁氏庄园建成百年,至今仍保存完好,这与当时精湛的建筑工艺是分不开的。在丁氏庄园的展厅内,对庄园的修建过程有详细的介绍。丁邱南兄弟就地取材,选用本地优质土、木、石为原料建造庄园。所用的木料均是采自琳琅山的优质柏木。仅天井内便有庭柱14根,每根柱子直径均在30厘米左右,比普通民房的庭柱大一倍,每根庭柱上都刻有龙头或精雕龙纹、牡丹、蝴蝶等作为装饰,美轮美奂。整座庄园没有一钉一铆,斗拱、大梁、立柱纵横交错,相互连接,完整而坚固。

庄园的基石用材也特别考究,都是专选淡青色、石质坚硬、纹理细密的石料,以长8尺左右、宽1.5尺、高3尺为规格开凿条石,用土制绞车运至庄园,精细打磨,地基石之间严丝合缝,不留一丝缝隙,筑起高1米至2.5米的墙基。

行走在庄园,总会听到“客家”与“客家人”这两个词汇。“相对土著居民而言,迁徙而来的古汉先民乃是‘作客他乡’之人。”许宏强说,客家人是在第四次大的移民迁徙时期迁徙入川的,仪陇是客家人在四川的主要定居地之一,丁家先祖迁居轿顶山时,已是“湖广填四川”的末期。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69_01KhN662syQZ

资料介绍,清康熙十年左右,丁氏祖先从广东韶州府(韶关)乳源县移居重庆府合川县二甲康沟。雍正二年,移居仪陇县马鞍轿顶山下居住。丁家继承了客家人开拓创新的精神,除务农外,丁家还植桑种麻、养蚕缫丝,并逐步开始办药铺、建粉坊、开绸庄、置银行、兴私塾,发展多种产业。在民国末年,丁邱南家族发展有农业、手工业、金融业等,鼎盛一时,富甲一方。在丁氏庄园内,复原的卧室、绸缎庄、农具房、钱庄、药铺、纺织坊等再现了当年丁氏族人的生活场景。

在1951年之后,丁氏庄园先后承担着粮站、卫校、展览等功能。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朱德故里景区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丁氏庄园不仅是丁氏家族发展史的见证,也是客家人劳动智慧的结晶,其建筑艺术与文化印记,彰显出客家人开拓创新、勤劳善良的精神风貌。

如今,丁氏庄园,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丁氏庄园小档案

丁氏庄园,位于仪陇县马鞍镇,原名“丁家大院”,是川北民居与客家建筑融合的经典之作,是马鞍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丁氏庄园由一大二小三个四合院、耳房、碉楼共108间房屋以及院墙、护宅河组成,以独特的风格、宏大的规模以及特殊的地位而驰名四方,赢得“川北客家第一庄”的美誉。2013年,丁氏庄园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仪陇融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川北客家第一庄:仪陇丁氏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