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让优质教育惠泽每一位学生
南充燕园金秋高级中学
教育质量关乎县域发展、民生福祉。近年来,营山县秉承尚文尚学之古风,弘扬重教重才之今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聚焦“办一流教育、办领先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大力实施卫教实力跃升行动,加快建设区域教育中心,推动全县教育快速、均衡、优质发展,努力开创“优质、活力、公平教育”新局面。
组建5个学校发展联盟体
3月30日,营山中学未来课堂班双师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与成都七中历史课堂相连,学生们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思索顿悟。
“目前我们有未来课堂班21个。”营山中学招生宣传处主任杨青松介绍,双师班主要是和成都七中联盟,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媒介,以异地同堂为核心,以有组织地参与和共享成都七中重要教学环节的资源为支撑,通过成都七中和合作学校的分工协作,实现课堂教学同堂化、协同配合全程化、因材施教异地化和教学评估一体化,共同完成对学生普适性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南充燕园金秋高级中学是营山引进北大优质教育资源,经批准成立的高品质民办学校。”营山县教科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引进、学校自主、名校引领”的教育管理机制是该县高中教育阶段的一次全新探索。
“合作办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强基计划及特长生、优等生培养,不断扩大本土优质教育资源。”营山县教科体局副局长许阳玲介绍,创新推动“名校+”办学模式,践行“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联盟发展理念,该县组建学校发展联盟体5个,辐射带动县内薄弱学校,整体提升县域学校办学水平。
全面实施课后服务
3月30日,营山县红光小学绿茵场上孩子们正在练习传球,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我们的足球社团,还有体育、美育、科创、劳动实践等年级社团12个、校级社团60个。”营山县红光小学校长杜辉介绍,学校建立“3+2”课后服务模式,科学设置了课后服务内容。“3”就是每周3个下午的课业整理日,“2”就是每周2个下午的社团活动日。
“开展课后服务,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打通了家校合作‘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以‘小课后’解决‘大民生’的问题。”营山县教科体局教育股股长李东说,2019年,该县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实现了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学段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
与此同时,营山县还在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上下功夫。成立了校外培训监管机构,配备了执法人员;运用“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监管平台”对校外培训机构实行全流程监管。近三年来,营山县全面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体育竞赛近万人次。
建立健全资助体系
“我已经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读书了,学校很大很漂亮,学习氛围也很浓厚。”3月29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小蔡。
小蔡是营山县清水乡人,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和正在读高中的弟弟,父亲因病去世后,家里失去了顶梁柱。2022年,小蔡和姐姐一同考上大学,却因为学费和生活费一筹莫展。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蔡第一时间向营山县学生资助中心写了申请书,在核实相关情况后,该中心为姐妹俩各发放了5000元助学金,并帮助她们申请了助学贷款。
据了解,营山建立健全了集“免、奖、助、贷、补”为一体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各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先后划拨教育用地1073亩,在城区全面建成“四校两园”的基础上,投入资金20亿元,启动实施“十校六园”建设项目;先后投入资金3.46亿元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在乡镇新改扩建学校74所。
为确保“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目标的实现,营山县还建立“五长”联动责任工作机制,实行政府和教育“双线”责任制,落实教育、镇村、司法、民政等部门、单位责任,重点关注学困生、留守儿童等,采取“一对一”“人盯人”“月月访”等措施,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入学;通过建立梯度支教模式,全面推行“城区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农村强校辐射片区薄弱学校、乡镇中心校辐射村小”的三级支教模式,让每个孩子接受公平教育。
营山记者站 邹刚文/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