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揭开南部县“501信箱”建筑群的神秘面纱‖邓成满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79_01NVX0C0gBa3揭开南部县“501信箱”
建筑群的神秘面纱
邓成满
在四川省南部县建兴镇柳树沟,有一处代号为“501信箱”的建筑群。有人说它是军工厂,有人说它是弹药库,更有好事者称,它地表建筑简单,地下机关重重。
的确,只有代号却没有单位名称,交通便利却位置隐秘,再加上当年数十号军人驻守、遮蔽极严的车辆络绎不绝,不得不让当地百姓疑窦丛生——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79_01NVX0DRpWWL
神秘建筑藏深谷
在南部县建兴场,国道212线与国道245线交会的地方,两幢街房之间的空隙处,有一条窄窄的水泥路,弯弯曲曲地通向柳树沟深处――它的尽头,是至今神秘色彩仍在的501建筑群。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79_01NVX0EmKHnO
信笺纸——501信箱遗存
柳树沟的开口是国道212线与国道245线交会点,其下是奔流不息的宝马河。这柳树沟估计是因曾广植柳树而得名。从两条国道相交点看过去,柳树沟不过是个在丘陵地区极为常见的山谷,有田地,也有民居。但沿着水泥公路前行800米,再拐过一个弯,就会觉得别有洞天――道路在这里向左一个急拐,整个山谷呈“7”字形状,一大片灰瓦粉墙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当年神秘的“501信箱”。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79_01NVX0G7VYsM
501内部主体建筑
数十年前的一个春日,南部县原建兴公社6大队。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被来自天空的轰鸣声惊动,举目张望,一架有两层机翼的小飞机飞抵他们上方。机头上螺旋桨呼呼地转动着,人们甚至能看清飞机驾驶员的面目。飞机最后在柳树沟上空久久盘旋,山头风吹草动,几棵粗大的柏树也被飞机刮起的风吹弯了腰。
那是1964年3月,对于足不出户的村民来说,如此近距离看见飞机,生平还是第一次,因此十分好奇。而最让这里的村民好奇的还在后头。到了下半年,柳树沟来了县里的干部,还带着一个排的军人,在一番号令加动员后,柳树沟最深处的几户民房被拆迁,一大批建筑工人开了进去。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几十辆装着建筑材料的军车。
今年54岁的何春华回忆说,当年自己还是个小姑娘,外地来的石匠在建兴场后面那座山上开山取石,一车车石料被送往柳树沟。到了过年时,她跟随大人去柳树沟想看热闹,但远远地就被那些站岗的人挡住了。人们看不成,就只得瞎猜。说都是春天里来的飞机惹的祸,那个地方发现了宝贝;后来人们远远地看见房子修起了,又说是给某大官修的防空洞;再到后来,传说越来越多。人们对那片高高围墙后面的世界,除了猜测还是猜测。
“军工厂”传闻仍在
其实,在关于“501”的神秘传闻中,“军工厂”的说法一直占主流。
这里有着太多的军事色彩。从建修到值勤,都和军人有关。到了1965年5月,这里对外挂出“501信箱”的牌子,对内的番号是“6505”部。一车车机包棉(棉花压过后的方块)被运了进来,被住在附近的村民偶然间发现。有人觉到这里和棉花有关,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只见棉花运进,不见棉花运出?每次送棉花进去的司机,进入大门后就被请到办公室休息。里面的一道围墙内走出另外的司机来,开车进去,卸完货后又把车开出来,交到先前的司机手中。这库房里肯定隐藏着特别的秘密,不然,怎会不让外面来的司机进去。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79_01NVX0HGmZd5
山环水绕的501信箱
长期以来,棉花作为军需民用的产品,一直受到国家重视。稍有化工知识的人都知道,棉花经特殊处理,能成为弹药的原材料。而最为凑巧的是,在“501信箱”开始使用后,人们已知道它和棉花有关后不久的1967年,“文革”中的“文攻武卫”开始了。作为武斗的重灾区,南部县建兴、伏虎一带是两派互为攻守的胶着地,经常发生交火事件,寻常百姓对枪支弹药也习以为常。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有一种步枪子弹的弹壳上,数字代码为“501”,这让大家联想到身边的“501信箱”。当地人猜测,“501信箱”肯定是兵工厂,造子弹的!
2007年7月10日,笔者前往五○一粮库采访。在场镇上问路时,热心的摩的司机围过来介绍,七言八语中表达了同一个意思,“501信箱”以前是兵工厂、弹药库。
“当年那里生产的子弹,可以保证西南三省使用。”
当笔者后来指着公路边那块大牌子上的粮库字样发问时,他们还振振有词:“现在和平了,不打仗了,就不需要在这里造子弹了,工厂也就卖给粮食部门作了仓库!”
随着笔者采访的深入尤其是经过实地踏访,以上的传言均被证实为子虚乌有。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79_01NVX0IytfMW
神秘传闻不神秘
前不久,笔者站在那块写着“省粮食储备点南充五○一粮库”的牌子下方。驻足打听,几位在公路边干活的农民举手一指:“顺着公路进去就拢了。”一路只见秧苗葱茏,村舍俨然,并无半点神秘景象。
15分钟后,笔者走到了那个“7”字的拐点上,在一排翠竹下抹汗水,喘粗气。脚下是一口山平塘,几头牛在悠闲地凫水;身边是一个石崖洞,紧闭的铁门被柴草遮住;放眼望去,一大片灰瓦粉墙的建筑群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501信箱”到了!
这里是柳树沟的尽头,三面高山呈“U”形环绕,前方一口山平塘将去路堵得严严实实,要想进去只有左侧的那条公路。高高的围墙将那片大约60亩的土地围得密不透风,9幢白色的库房呈一字排开,分布在上中下三层坡地上。走进无遮无挡的大门,扑入眼帘的是一个圆形岗亭,其蘑菇形的亭顶长满了荒草,油漆斑驳的窗棂上搭着破布。以岗亭为界,库房区与生活办公区被一道围墙彻底隔开,在岗亭的右侧,是一座“L”形一楼一底的砖混结构的老办公楼。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楼的一块吊牌——“四川南充五0一省粮食储备库”。
因为此前已通过联系,笔者很快找到了库房负责人。他叫孙建猛,一位憨厚朴实的中年汉子。在他那间简陋的卧室里,笔者发现,他们所用便笺的函头,仍是“四川省南部501信箱用笺”。“这些是十年前就印好了的,我们现在还用。”孙建猛解释。
当笔者好奇地问及“501信箱”的前前后后时,孙建猛说:“根本没什么神秘的,这里就是一处国库,从前储棉,现在储粮,哪里有什么地下设施、兵工厂哟……”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79_01NVX0Kyg8Bl
501信箱办公楼
孙建猛带着笔者参观了“501信箱”所有建筑,“我一直在粮食部门工作,是前两年才到这里来的。在1998年秋季收粮前,这里由先前的棉花仓库变成了粮食仓库,所有地上建筑均保持原样。2005年,因为先前的道路破损严重,有关部门出资60多万元,建成了如今可通行10吨以上货车的水泥路;2006年,因工作需要,这里建起了地磅秤。”
漫步在偌大的库房区,坚固的围墙,厚实的堡坎,四通八达的消防供水系统,随处可见的避雷设施,让人感受到了它当初的“威严”。据孙建猛介绍,这里的仓容达2.2万吨,国家下达的仓储指标是1.6万吨。因仓里的粮食刚经过熏蒸,9幢库房都不便打开,笔者未能进入。
“501”真相大白
在孙建猛帮助下,笔者在建兴场上拜访了“501信箱”老员工郑长典、罗文福两位老人。
郑长典是1985年到“501信箱”工作的,后担任仓库主任。他介绍说,“501信箱”以前是国有棉花储备库,为正科级单位,业务上由省棉麻公司直管,人事由南部县代管。川北地区大面积种棉的历史并不长,但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规模,因此有必要修建大型仓库进行储备和中转。“501信箱”极盛时期,承担着南部、仪陇、阆中、西充、盐亭等地棉花的储备任务。每年有大量棉花集中入库,也有大量棉花调往各地,包括贵阳、成都、重庆等,但以本地为多,包括南充、南部的棉纺企业。因为调出是分散的,因此给外人造成了这里棉花“只进不出”的假象。又因为棉花怕潮,调往外地的在出库时就必须遮蔽严密,这也容易给人造成神秘感。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79_01NVX0MY6qH9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棉花不再是川北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仓库储棉日渐减少。1998年,省棉麻公司与省粮食局协商,将“501信箱”移交给粮食部门,这里便成为对普通民众开放的经营部门。
在郑长典的记忆中,“501信箱”的确有部队驻守,但不知其来源。他介绍说,在建兴场上还有位叫罗文福的老人,他应该知道一些情况。于是笔者又走访了罗文福老人。
罗老介绍说,他是1972年到“501信箱”工作的。当时正值“文革”中期,作为一级防火单位,“501信箱”有职工近30人,管理也很严。至于驻守部队他也没见过,因为在他来之前就已撤走。据他了解,部队当时是从绵阳开进来的,有一个排的兵力。因为“501信箱”很重要,怕受到冲击。
罗文福老人的儿子叫罗小波,当年顶替父亲在“501信箱”上了15年班。他说,“501信箱”的内部番号叫“6505部”,是因为它建成使用时间为1965年5月。最初的“501”,装卸棉花的活由建兴搬运社的工人包揽,后来当地的村民不干,说占了我们的土地,还不让我们挣点现钱?于是就有分工,搬运社的人卸货,当地社员装车,大家都挣点钱。时间一长,外界就有了“‘501信箱’棉花只进不出,全被地下的兵工厂用了”等传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