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县市历史-南充-仪陇
仪陇简述仪陇古隶梁洲,战国前期为巴子国地(今川东北及鄂西一带)。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灭巴国,建立巴郡,治地江州(今重庆市江北),仪陇属巴郡阆中县地。汉代时,仪陇属巴郡阆中县和宕渠县地。晋宋齐时(公元216~501年)。今仪陇县西北属阆中县地,东南属宕渠县所辖。
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置隆城郡(以隆城山为名)及仪隆县(以大仪、隆城二山为名),郡、县同治,在今金城山顶;同时置大寅县(以大寅山为名,县治在今大寅镇)。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置伏虞郡及安固县,大同中置宣汉县,郡以伏虞山(今龙呈山为名)郡治与宣汉县治在今大罗乡,安固县治在今营山县安固乡。
西魏(公元535~557年)仍袭梁制,隆城郡辖仪陇、大寅两县,伏虞郡辖宣汉、安固两县。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割隆州的隆城郡,巴州的伏虞、义安郡置蓬州,因蓬山得名,州治设在安固县(今营山安固乡)。隆城郡领仪隆、大寅两县,优虞郡辖宣汉县,安固为州直辖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69年)废郡,仪隆、大寅属巴西郡(郡治在今阆中县),伏虞县属清化郡(郡治今巴州区)。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置蓬州属山南西道),辖仪隆、大寅、伏虞、安固、宕渠、咸安6县。武德三年(620年)置方州,州治与仪陇县治同设于今金城山上。武德四年(621年),割南部、相如两县部分地区设新成县,因隐太子李建成讳,改为新政县,隶属阆州,县治在今新政镇。武德八年(625年)废方州,仪隆复属蓬州。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仪隆县治移于金城山腰,即今金城镇金城小学与陆公井之间。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蓬州州治由营山安固徒治大寅(今大寅镇)大历初年(768年)左右,因避玄宗李隆基讳,改仪隆县为仪陇县。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伏虞县城移于义路乡李家坝。广德元年(763年)改大寅县为蓬池县(县治迁至蓬安县茶亭乡蓬池坝),后废、开成元年(836年)复置。
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沿袭唐制,以州领县。蓬池、仪陇、伏虞3县,仍属蓬州,后周改安固县为良山县。
北宋(公元960~1127年)蓬州称咸安郡(属利州路),辖仪陇、蓬池、伏虞、营山4县。熙宁五年(1072年),良山县并入伏虞县。
南宋(1127~1279年),复置良山县(县治今营山县安固乡),蓬州咸安郡,由原辖4县扩为6县。相如县(县治在今蓬安县锦屏乡)由果州来属。
元代(1271~1368年)建省制,省以下设路、府、州、县,仪陇县属四川行省,顺庆路。蓬州管辖。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蓬池、伏虞两县并入仪陇县。同时撤新政县入南部县。从此,仪陇县境版图始基本定型。
明代(1368~1644年)废路,分省、府、州、县4级。洪武八年(1375年),仪陇县并入蓬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
清代(1644~1911年),仪陇县属四川省川北道(道治在今阆中县城)顺庆府(府治在今南充市)管辖。宣统元年(1909年),因避皇帝溥仪讳,改仪陇为宜陇。
民国元年(1912年),复名仪陇,废道,属顺庆府,民国二年废府,复置道,仪陇县属嘉陵道(道治在今南充市)。民国17年裁道,县直属省辖管。民国24年为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县(专员公署设今南充市)。
1933~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两次解放仪陇,在仪陇县金城镇建立仪陇县,在仪陇县立山场建立长胜县(后迁巴州区鼎山场)。1935年3月28日红军西进北上离开县境。仪陇县恢复旧制,1949年12月23日仪陇解放,1950年1月18日成立仪陇县人民政府。
1950年,仪陇县属川北行署南充专区管辖。1952年9月川北行署撤销后,属四川省南充专区(1968年6月改称地区)领辖,县署在金城山腰金城镇禹王街。
2003年7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仪陇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金城镇迁新政镇,2005年9月29日正式搬迁至新政镇。-来源历史文化 (yilong.gov.c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