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835 发表于 2023-11-3 16:49:05

营山:让撂荒地变成“金土地”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0日电 (杨汉国)深秋时节,踏访营山广袤农村,田间地头一幅幅翻地、抢种的场面,热火朝天,一块块曾经只见荒草不见庄稼的撂荒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订单种植 销路不愁底气足

日前,走进营山县小桥镇垛梁村梨子沟,田间地头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打窝、移栽油菜苗,一幅巨大的“绿地毯”正在田间铺展开来。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刚介绍,这一片过去都是撂荒地,2022年村上组织机械进行了复耕,虽然土地“活”起来了,但没有获得经济效益。今年村上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计划多种一季油菜,从而实现地尽其用,提高亩均收益。

“我们从省农科院引进了川油系列油菜新品种,这种油菜既能掐尖当菜卖,赶在春节前上市,同时还能收一季油菜籽,亩均效益将翻倍。”营山县小桥镇党委书记吴利民说道。吴利民的底气源于四川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指导,加之前期对市场的考察走访,与成都、重庆等地的多家农贸市场达成了收购协议。

“我们只管种,不愁销路。菜尖一茬亩产可达1500斤,光是卖菜这一项,亩均可增收3000元。”彭刚说。

按照小桥镇党委、政府的设想,今年全镇推广种植油菜5000亩。镇上召开动员会后,村民热情高涨,种植面积达到近万亩。



营山县小桥镇四喜社区成片种植的油菜。郭明 摄

小桥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营山县的粮油主产区,但由于传统种养业效益不高,加之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导致土地撂荒严重。2021年以来,镇上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治的同时,如何让撂荒地变成“金土地”一直是镇党政班子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在于让种地的人有钱可赚。”吴利民说,他们一方面紧盯市场需求,做到适销对路、产不愁销,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土地潜力,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亩均产出。

在该镇老街村,昔日的冬闲田通过开沟排湿已经种上了油菜。“过去因为缺劳力,这些田只种了一季水稻。今年我们多种一季油菜,就会多一季的收入。”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莫小东说。

“原先我们担心产量不够,满足不了销售。现在看到这种态势,我们的担心完全多余了。”来自成都的蔬菜批发商何海荣实地考察后,对合作更加充满了信心。

抱团发展 撂荒地里刨出“金疙瘩”

日前,在营山县灵鹫镇青山子村小口湾,十多个村民正在地里栽种油菜苗。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龚继涛说,由于该村耕地有限,这最后一处石包地也成了“香饽饽”。

“跟着村上干,每天有80元工资。”村民冯子怀属于村里为数不多的“留守族”,谈起今非昔比的日子,他乐滋滋地说。

青山子村距离灵鹫场镇约6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耕地1500余亩。由于农户田地分散,加之劳力短缺,土地撂荒一度是“老大难”问题。

2020年,村上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300多亩撂荒地被纳入股份经济联合社集体耕种,村民务一天工得一天工资。在营山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支持下,村上建起面积17亩的集中育苗基地,示范推广适宜机插秧的7个水稻品种,不仅满足了本村栽插所需,还供应周边村组。该联合社还购置各类农机5台(套),实现机械化作业,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

旱地轮作小麦、高粱,加大两季田开发利用,实施稻麦轮作,今年该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收获水稻、小麦、高粱等农作物110吨,为老百姓增加工资性收入13万余元。

“土地集约化经营,不仅盘活了撂荒土地,还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灵鹫镇副镇长胡强说,青山子村成为了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我们以村(社区)为单元,在全镇所有村(社区)建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让集体经济组织成为撂荒地的‘新主人’,变农户单打独斗为抱团作‘战’。依托机械化生产、良种良法等途径来破解缺劳力的烦恼,同时降低种植成本,让土地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灵鹫镇党委书记何学元介绍。

能人带动 培育种植大户近400户

日前,在营山县回龙镇萝卜山村斑竹沟,漫山遍野的坡地已经翻耕完毕,撒播的油菜种子已经出苗。

“这一片有400多亩,过去全部是撂荒地。该村乡友李新春对其进行整治后,现在全部派上了用场。”萝卜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卫明介绍。

李新春是土生土长的萝卜山村人,长期在外从事建筑工程。2021年返乡过年时,目睹家乡大片土地撂荒很是心痛。经过广泛走访,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他决定牵头实施撂荒地整治。土地整理后,农户愿意自己耕种的自己耕种,不愿意耕种的由他代耕代种。当年,除去农户自种的80亩外,剩余的土地由李新春全部接盘。旱地种植油菜、高粱,田里种植水稻,当年复耕后的撂荒地初见成效,更进一步增强了他投身农业的信心。

当日,在相隔数百米外的陈家沟,田地已经全部翻耕完毕,播种机正在田间播撒油菜种子。“以前在东升镇从事过水产养殖、种过水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看到这里耕作条件较好,便产生了扩大规模的念头。”业主易德立说。

易德立是一位“80后”,接手的这片土地共涉及4个村民小组,面积达950亩。今年,易德立以每亩每年350元的租金将土地流转过来,计划全部从事粮油作物种植。

“目前,全镇规模种植30亩以上的大户有13户,共流转土地3000余亩。”回龙镇党委书记侯勇兵介绍。来自营山县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县有粮油种植大户396户,规模经营面积6.2万亩,一批会经营、懂管理的“80后”“90后”成为种田主力军。

“近两年,我们一方面采取严格的奖惩考核措施推进撂荒地整治,扎紧耕地保护‘篱笆’。另一方面本着因地施策、一地一策的原则,大力推进科学种植、绿色防控、轻简化栽培技术,用活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配套,巩固整治成果,避免产生新的撂荒现象。全县10.25万亩撂荒地实现了应种尽种,今年粮油作物产量较去年增加3.35万吨,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30元。”营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忠说道。(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营山:让撂荒地变成“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