纆g 发表于 2023-11-25 12:05:58

阆中古城天下稀,“稀”在何处?

阆中古城天下稀,“稀”在何处?


唐·杜甫说:“阆州城南天下稀”,我说:阆中古城天下稀。那么,阆中古城究竟“稀”在何处?


其一、享誉天下的“阆苑仙境”;


战国中期,即公元前588年—公元前316年的二百七十一年间,建都阆中的充国①,与蜀国、巴国系盆地内疆域最大、实力最强、存续时间最长的三个国家,盆地内一度形成巴、蜀、充三雄并立的局面。研究认为:阆中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最好时期,就是阆中作为充国都城存在的时候。此时,阆中城一些楼台亭阁先后矗立起来,城内一些或小巧,或宽敞的四合院内先后出现,这些院落的木结构穿斗、双檩双挂、木柱檩梁、粉墙青瓦,精美异常;一些庭院屋内或长或方或圆形状的板棂窗、格扇、隔断等,精工雕琢的花鸟虫鱼、什锦嵌花,各具特色。一些房檐、斗拱、照壁、神龛、门窗等物件,除了造型逼真外,其构思也非常奇特。其间“五城十二楼”的出现,更是让天下称奇。
此时,阆中也被《四川通史》誉为盆地内,与蜀国都城成都、巴国都城江州齐名的三个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千百年来,曾经的充国都城虽被人们遗忘埋没,但它却吸引着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对它咏颂唱合。
南宋祝穆编撰的地理类著作《方舆胜览》为此记载说:阆中“有五城十二楼之胜概”,犹天下仙境也。


其二、世人皆知的“风水宝地”;


人们说:阆中为一处龙凤呈祥的上佳吉地。从山川走势上看,由秦岭山势形成的“龙脉”分支,从大巴山出帐,由北向南蜿蜒相联,途经古苴国昭化城的大黑山、烟峰山一路绵延逶迤,与地处阆中的大小蟠龙山一脉贯通。建在蟠龙山脚下嘉陵江边冲积层上的阆中古城,犹如腾龙从昆仑山奔涌而至。
在阆中城外,有大小凤凰山两座,其大凤凰山头形似鸟首,山湾似雀颈,整个山势形似凤凰东南飞。大小蟠龙山与大小凤凰山,如双龙奔海,双凤朝阳,使龙凤呈祥之态实至名归。此外,城邑四周那九条山脉,恰似九条蛟龙向此汇集,使之呈现出天下少有的“九龙捧圣”山川地势形态。大有揽渝水圣境,集天下风水之势。
对此,《方舆胜览》也说:阆中“东接巴郡,土地平衍,山川秀丽......。”


其三、绝无仅有的“地平历系统”;


2017年6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黎耕博士、故宫博物院馆员清华大学博士后徐斌女士及其团队在对阆中古城、文成灵山、桥楼落阳山等地实地勘测认为:“灵山应是远古先民观测天象的佳地。而阆中古城以中天楼为中心点构建的地平历系统,最为经典”。“在古城中心的中天楼上进行观测,发现阆中本身就是一个十分良好的‘地平历’系统。”
“地平历,就是选择最佳的位置定位观测,利用山头来为太阳及其它星辰的运动定时位。”阆中的“蟠龙山雄镇城北,四面砂山云集,呼形朝拥,形成了一个相对闭合的吉地,四周山头像钟表的刻度,山环水绕的中间大坝成了利用仪器观测天象的最理想的环境。”
黎耕、徐斌两位博士说,“尚未有任何一个遗址有如阆中这样完美的天文地理环境”。


其四、怡人宜居的山水环境;


一百多年前,一位来自欧洲的探险者在日记中写道:“保宁府建在肥沃的冲积层上,三面被河的弯道所包围,孔雀绿的嘉陵江水作为潜迹,渐渐融入了蓝色的薄雾,这个重要城市的第一眼真是魅力无限。”
阆中地处水陆交通要冲,东西南三面被嘉陵江水环绕,北面的蟠龙山成为古城的天然屏障,阻挡着北部的寒风,迎纳着南部的阳光,嘉陵江的水汽助推当地的暖湿气流。共同营造出古城宜人的小气候。由于古城向南的视野开阔,使家家户户都能观赏到嘉陵江和锦屏山的风光。与古城隔江相望的阆山,其因“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而被人们称为:锦屏山。唐·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称锦屏山为“天下第一江山”。杜甫说“阆州城南天下稀”即指阆中古城的山水环境与锦屏山的风光秀丽,天下稀有。宋·陆游说:阆中古城“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更是将阆中古城所在的山水美景做了十分形象具体的描述。
因此,自古以来,阆中城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怡人宜居的山水环境令世人赞叹。


其五、契合传统的文化底蕴。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多从东偏南升起,从西边落下。从远古开始,先民们就意识到修房建屋的朝向异常重要,一座房屋坐北朝南是最佳的选择。时间久了,人们视南为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由此,皇宫与庙宇的朝向都朝正南,帝王的座位也是是座北朝南。当上皇帝为“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称“败北”、“北面称臣”等。
修筑在嘉陵江半岛冲击层上的阆中古城,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古城建设东西街道多而长,南北街道少而短,整个城市的朝向异常明确。一座极具规模的城市,坐北朝南的朝向如此明确,这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布局中似乎是非常少见的。
阆中古城的这种规划格局,不仅非常符合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完美地契合了传统文化对朝南的要求。


二0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华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阆中古城天下稀,“稀”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