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腿望舞 发表于 2024-8-27 07:42:28

南充女子个人信息被冒用,警方介入调查后,真相竟是……

唐菁,是顺庆区莲池路一家酒店的员工。2017年4月12日上午,唐菁接到了同事的一个电话,告诉她说,税务局的人通知她补交个人所得税,唐菁听后一头雾水……



唐菁立即和通知她的人取得了联系,对方自称是南充市开发区地税局第10税务所的工作人员,称“你在南充某酒店上班,同时又在南充某网络科技公司打工,两边的工资加起来,已经超过个人所得税纳税的标准,应该交税……”

而唐菁事实是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税务所的人员也感觉奇怪:“我们的系统确实显示你同时在两个地方上班,在网络科技公司的工资为每月3000元整。”

为防止身份信息出错,唐菁和税务人员在电话中又对她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进行了核对,确认了她的个人信息在税务信息系统中显示同时在两个单位上班,并领取工资。

税务所工作人员听了唐菁的情况后,告诉她:“如果你确实没在南充某网络科技公司上班,可以到说务局写个情况说明,申明跟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劳动合同关系,也从没有在这家公司领取过任何工资,税务局可以对这个情况进行处理,你个人就不需要承担信用风险了。”

唐菁当天上午便赶到开发区地税务局,写了情况说明。因为她经常阅读报刊上的法制文章,担心一旦公民信息泄露,容易被他人用于网贷之类的违法犯罪活动,于是当天下午她又到顺庆区公安分局网络安全监察大队报了案。

此后几天,又陆续有人到网安大队反映,他们的个人身份信息被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冒用了。

警方调查那家网络科技公司员工工资发放表上的人员,竟发现上面的20多名员工都与那家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更不要说领取工资了。

一个叫熊振鹏的青年男子称,他在南充一家科技营销公司工作,4月12日,他在交个人所得税时,同事告诉他,他还在外面兼职,在税务局欠下了应交的个人所得税。

他到税务局查询,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张罗冒用了,将他编造成那家公司的员工,用来虚报个人所得税。

他便找到张罗交涉,对方称捡了个U盘,里面有他的身份信息,就用来虚假报税。张罗不住地向他道歉,并代他把欠下的413元税款缴了。

难道这些被冒用的个人身份信息,都是张罗从捡来的U盘获取的?他仅仅只是将他人的身份信息用于虚假报税吗?为此,民警将张罗传唤到公安机关进行讯问。


张罗生于1982年2月,住顺庆区师大路某小区,大专毕业后到广安市某保险公司工作了近10年,现在南充一家保险公司任车商业务部经理。

2016年1月,他以妻子的名义注册成立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主要业务是代办汽车年审和提供保险咨询。这家公司实际上只有张罗一个“光杆司令”,没有一个员工。

他得知税务局给公司定的增值税是3%,企业所得税10%,如果多报一些员工就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于是他就一气虚报了50多位员工的信息给税务局。

2017年2月,他获悉国家对小微企业税收有优惠政策,于是报税时将员工人数减少到20来个。

当问及这些虚构员工的个人身份信息是从哪里得来的,张罗供述,他在南充某保险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其权限可以下载公司的所有客户个人信息。



2016年1月其成立公司需要报税时,就把保险公司的客户资料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然后随机选了些个人信息用于给地税局报税,以便偷税漏税。

但民警调查发现张罗虚报的公司员工中,很多并不是他所在保险公司的客户。对此,张罗又说,2016年9月初的一天,他到南充市开发区国税局办税大厅办事,在大厅服务台下面捡到一个银色U盘,便直接带回了家,在自己的电脑上打开,发现上面一个文件里有若干公民个人倍息,他便用其中部分个人信息为自己的公司虚假报税,报完税就把U盘丢弃到垃圾桶里了

民警经过深入调查,掌握了张罗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大量证据,戳穿了他捡到U盘的谎言,在事实面前,张罗不得不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2014年初,张罗在保险公司工作时,经常受客户之托,到南充某交警大队查询车辆交通违章记录,认识了一些交警。

他多次来到交警朋友的办公室,趁对方不在的时候,试了他的密码,在公安内网的综合查询平台上查询了很多外地车主的资料,他将这些资料拷贝到他随身携带的U盘里。

经办案民警查证。张罗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总量达到724148条。张罗将窃取的信息中的一部分用来虚报自己开办的南充某网络科技公司缴税,同时将一些信息出售给广安一家保险公司。

2015年初,他跟广安某保验公司的车商业务部工作人员龙玉箫联系,将9000多条广安车主的信息通过QQ邮箱发送给龙玉箫,按每条5元的价格收取费用,非法获利4.5万元。

2017年4月14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张罗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9日被执行逮捕。



2018年4月17日,法院一审依法判处张罗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3万元。

目前,此判决已经生效。据悉,为张罗提供“便利”的交警人员均受到了相应的处分。(文中人名为化名)

记者:何显飞

编辑:杨竹

责任编辑:丁梦妮

声明:除法律许可外,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非法使用本报享有版权的内容。联系电话:0817-2225777

——精彩回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充女子个人信息被冒用,警方介入调查后,真相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