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顺庆:智改数转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8日电(王爵 黄骞)一台设备操作工人减少了2到3人,产能却提升了40%。由南充三联钢化玻璃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三联玻璃智能工厂一项“转变”,让工厂越来越“聪明”,工人越来越省力。近日,在位于南充临江新区低碳产业园的三联玻璃智能工厂,与传统的玻璃生产工厂不同,偌大的车间没有多少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智能设备。这些设备正按照预设程序,精准地进行着玻璃切割、打磨、镀膜等生产工序。智能化机器加工,一块块大小均匀、边缘光滑的玻璃板逐渐成形。黄骞 摄
当下,数字经济已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和“顶流”,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简称“智改数转”)是企业提质增效、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顺应数字化发展浪潮,顺庆将“智改数转”作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力推进,一批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在顺庆相继出现,一个又一个企业通过“智改数转”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三联玻璃智能工厂车间,智能机器有条不紊地工作。黄骞 摄
“我们目前已投入建设两条全智能生产线,第一条生产线已可生产2.5m×3.5m小板玻璃,第二条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2.85m×6m的大板玻璃。”南充三联钢化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平介绍说,智能化生产,让工人“站在控制台前”切割玻璃成为现实,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让生产更加安全节能。
“由于玻璃产品易碎且面积大,以前一块玻璃半成品最少需要2至3名工人搬抬到生产线进行加工,一旦发生施力不均的情况,不仅产品极易跌落破损,碎渣还会伤人。现在有了智能化设备作为支撑,产品品质更有保障。”王平自豪地说,在玻璃运输方面,工厂引入多台AGV无人叉车,实现了玻璃从生产线到存储区、再到发货区的全程自动化搬运,有效减少玻璃在搬运过程中的破损率。
一块块成品玻璃堆放在储存区。黄骞 摄
“现在大部分员工都不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是转变为生产线的监控者、维护者和优化者,真正实现了‘机器换人’。此外,工厂还为工人提供了专业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智能设备,实时监控生产线运行状态,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王平说,“机器换人”实现产品生产“零损耗”,节约了用工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真的是一举三得。
如今,“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在三联玻璃智能工厂已成常态。从生产进度监控、产品质量检测,再到成品出库,每一个环节都通过智能系统进行精准管理。据王平透露,今年下半年,该工厂的订单量已达三万多平方,这充分证明智能技术对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作用。
三联玻璃智能工厂的成功实践是顺庆区持续推进“智改数转”的一个缩影。该区还将加大力度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紧扣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开展延链招商、基金招商、蹲点招商,促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推动更多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