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无死角 防疫全覆盖
五马镇距市区17公里,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15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1.75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7000人,属于典型的劳务输出大镇。国道、省道、县道穿境而过,车流量、人流量巨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五马镇党委政府精准施策,运用“五个一”工作法和“3456”工作模式,科学有效阻击肺炎疫情,实现了零输入、零扩散的目标。一级响应:“五个一”工作法布下“铁桶阵”
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五马镇党委政府坚持严阵以待、严防死守的工作基调,采取“五个一”工作法布下“铁桶阵”。
一只小喇叭,发出战“疫”动员令。五马镇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宣传优势,先后录制疫情防控音频200余条,在180多个村村通广播和小喇叭上滚动播放,让疫情防控知识、防控措施、疫情讯息每天不间断飞入寻常百姓家,家家知晓、人人遵守。
一顶小帐篷,搭起战“疫”桥头堡。五马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村(居)原则只保留一个出入口处,设立帐篷卡口19个,170余名共产党员昼夜坚守,逢人必检、逢车必查,外来人员及车辆的信息登记、体温检测、人员劝返和隔离等措施一项不漏。
一张通行证,紧守战“疫”安全线。五马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防控作用,全面推行“一户一证”制度,每户家庭每两天指派1人外出采购生活必需品,卡口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只认证、不认车、不认人”,有效实现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目标。
一纸申报表,织密战“疫”情报网。五马镇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督促全镇所有村(居)民填报《活动轨迹申报表》,全面掌握外来(返)阆人员的来源地、接触史、途经史、停留史等活动轨迹和健康状况,并逐一落实党员干部、医务人员管控监测。
一件白大褂,构筑战“疫”防火墙。30余名镇、村卫生院(室)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挺身而出,对省内外重点疫区返乡的1066名人员实行每日3次监测体温,实时关注其健康状况,保证隔离、监管到位,切断一切可能的疫情扩散。
二级响应:“3456”工作模式启动“阵地战”
全省将疫情防控级别调整为二级后,为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五马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分析复工复产、春耕生产和村社交通卡点全撤离的现实形势,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精准转移”,通过“3456”工作模式,由前期严防死守“铁桶战术”快速转入精细化管理的“阵地战术”。
组建“3支巡逻队”,打好运动战。每个村(居)成立3支巡逻队,负责对公路沿线、人员密集区和重要节点进行全天候巡逻,督促群众出行佩戴口罩,劝散扎堆聚集人员,登记、劝返外来人员及车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督促农户清扫房前屋后垃圾等。
落实“4级网格员”,打好自卫战。在原有“镇、村、社”3级网格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防控范围。以相邻相近为原则,组建第4级“联户网格员”,即以一湾、一坝、一点(聚居点)、一山等居住情况,建立户户参与的联防联控网络。由群众教育群众,由群众监督群众,守好防控第一关口。
动员“5类人员”,打好全民战。五马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发出战疫招募令,全镇村社干部、党员、乡贤代表、民兵预备役、群众志愿者等5类人员积极响应,主动参战。截至目前,参与防控的民兵、乡贤、志愿者等共计600余名。
紧扣“6项重点”,打好攻坚战。一是抓宣传,杜绝麻痹大意,防止干群松懈斗志;二是紧口子,严防严管重点疫区等“五类人员”人员返乡;三是严管控,认真落实“四查四记录”各项规定;四是强消杀,全力做好公共场所、特殊场所的消毒和垃圾清运;五是严监管,从严监督,确保村民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餐、不赌博、不传谣;六是两不误,细化举措认真做好农民工复工与群众春耕生产服务工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