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橡树1 发表于 2020-3-30 18:59:30

优孟才 百年风雨古戏楼


位于张公镇的古戏楼
8月4日,记者来到仪陇县最北部、距县城78公里的张公镇。 穿过一条曲折的街市,街道渐渐开阔起来,一座高大的戏楼闯入眼帘,美轮美奂,古色古香,一块饱经风霜的牌匾气宇轩昂地镶嵌在戏楼的门楣上———“优孟才”。

风雨古戏楼 登台优孟才

优孟才戏楼左右各由6根柱子支撑,大梁上雕梁画栋,独具匠心,舞台上图案有岳飞刺字、包公铡美等戏剧剧照,惟妙惟肖。

据仪陇县文管所所长范启裕介绍,优孟才戏楼始建于清朝道光十年, 历经百余年,终因年代久远,楼体严重倾斜。后来,文物部门对戏楼进行保护性修缮,使百年戏楼重新焕发出青春。 优孟才古戏楼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规模宏大,地方建筑手法明显,具有较高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是仪陇县文物保护单位。

戏楼取名优孟才,那谁是“优孟”呢?记者查询得知, 中国戏曲演员真正的始祖并非唐代梨园子弟, 而要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优孟才是公认的中国戏曲演员之始祖, 优孟衣冠则是中国最早的戏曲装扮。司马迁《史记》中有关于优孟的记载。优孟乃春秋时楚国人,身高八尺,外形魁梧,仪表堂堂,而且滑稽调弄,机敏多智,常在谈笑中施以讽谏。

“戏楼是清代修建的,至于为何要取名‘优孟才’,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范启裕告诉记者。不过,听当地老人们讲,道光年间, 一个走南闯北的戏班子来到此地,其看家剧目《双花配》、《御活桥》、《穆桂英招亲》、《白马寺》 等经典名段让张公人日不思归,夜不能寐。为了留住这个戏班子,张公士绅商贾带头筹资,在街市最繁华的地段建起了一座戏楼, 当地一位老贡生自告奋勇,为戏楼书写牌匾:“优孟才”, 其意为戏班子演员有优孟之才。

文化心脏地 场镇娱乐圈

俯瞰张公场,便会发现,整个场镇呈现倒丁字布局,优孟才古戏楼刚好就在那一个交会点上,无论人们从哪一个方向上街赶集,都要通过戏楼,才能到达另一条街,在当地人眼里,它是张公镇的娱乐中心更是文化心脏。

“戏楼仍然是我们张公场的主要文化娱乐场所, 逢年过节当地人经常会在优孟才古戏楼上唱歌跳舞, 古戏楼成了老百姓的KTV了。”张公镇文化站站长涂红亲告诉记者。 为了丰富当地群众的生活, 每年元宵节晚上除了举办晚会, 白天还会举办全镇农民运动会。“修缮古戏楼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是对群众精神文化追求的鼓励,让村民们享受到文化交流的快乐。”涂红亲说。

日前,张公镇还在优孟才戏楼举办了以“脱贫攻坚建家园,和谐幸福在张公”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 演出内容与形式多元化。当天上午,川剧《祝寿》、《姐妹》、《敬老》演出,反映了当前全县脱贫攻坚成效,群众纷纷感恩党的好政策,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下午和晚上,由社区居民、张公小学老师、 回乡大学生自排自演的歌、舞、小品和相声类节目,节目接地气、有特色,深受群众欢迎。

三处古遗迹 纪念汉桓侯

三国时,汉桓侯张飞镇守阆中,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的遗迹, 仪陇县张公镇就是因为纪念张飞而得名。

“在张公场镇东北角, 有一个山垭叫‘亮垭子’,‘亮垭子’旁有一座‘张公桥’,我们镇又叫‘张公镇’,这些都与三国时期的张飞有关。”今年76岁的彭鼎熙是土生土长的张公人, 他告诉记者, 相传张飞镇守阆中, 一次从巴中连夜赶回阆中时经过张公镇,在行经一座山梁垭口时,张飞突然发现天边已现鱼肚白, 说了一句“天亮了”,现在这个垭口就叫“亮垭子”。

在亮垭子旁边,有一大块长方形的石头露出地面,石头两端各有一个小山丘,远远看去,山丘像桥墩石头好似石板桥,相传张飞在经过亮垭子时,也从这“桥”上经过,这座“桥”后人叫它“张公桥”。

张公镇党委负责人介绍,目前,张公镇为了打造仪陇县历史文化古镇, 力争挖掘本镇著名古文化景点, 该镇把古镇古民居保护好的同时, 在不破坏其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制定好整体规划,再进行逐步开发。(李斌 贾伦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优孟才 百年风雨古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