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铜鼓凌云山|朱德元帅恩师刘寿川先生故里
朱德总司令恩师刘寿川故里-仪陇县铜鼓乡凌云山,山上有朱德的老师刘寿川的老屋、坟墓和捐资植树造的松林,其中墓碑文由朱德亲笔题写,此外,红四方面军李先念、徐向前部曾在山上驻守达3年之久,至今还保留有红军练兵场。“凌云山上历史遗存较多,可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364325729e160d1e
旧县坝里 育出仪陇唯一的状元
据传,公元五世纪初,南朝在仪陇设县,县址就设在铜鼓,不久后迁至金城山,铜鼓设县的地方就被叫做旧县坝。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405154bc0c05e213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仪陇县文管所对旧县坝进行考古性发掘,在距地表约一米深的泥土内,发现了大量的瓦砾、地基石、沟滴、陶缸、碗、盘、筒瓦、花纹砖等残块断片。在一个叫着大堂坝的外面还发现了一小段城垣。”
“就在这个旧县坝里,一个叫李协恭的人降生了。他在宋太宗雍熙年间,喜夺状元,中国科举长达千年,仪陇却只有状元一个”;土生土长的铜鼓人。
凌云山腰 诞生朱德的老师
仪陇县铜鼓乡凌云寺村七组,该县凌云山半山腰,在前排房屋的掩映下,一座土墙青瓦的四合院孤独而落寞,即便是很多当地人,也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倒退百年,却是远近闻名,“院子光门就有108道。”1877年,刘寿川就诞生在这座房屋里。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424973917e2066a9
“刘寿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时代的朱德。”朱德早年在顺庆府中学堂求学时,受到在校任教的刘寿川的喜欢与器重,刘寿川民主革命思想深深影响了学生时代的朱德,后来他鼓励并资助朱德走“从军报国”道路,极力主张朱德远赴云南考取云南讲武堂,送朱德到德国留学,并赠送巨资作为路费。
1962年7月1日,刘寿川病故,随后安葬在老家老屋旁,朱德为其亲笔题写了墓碑文:“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刘寿川先生之墓”,落款是“朱德一九六二年七月”。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4496385dd72be9af
“1945年,刘寿川在凌云山下的铜鼓场修建了一处房产,1953年,铜鼓乡人民政府从金锅场搬迁至此,直到今天,乡党委、政府还在寿川先生故居办公。”朝门、院坝、围墙地基至今保存完好。
遗存丰富 凌云山盼旅游开发
在凌云山山巅,有一个松树林,当地人称其为“寿林”。“放眼望去,可看到或近或远的山峰绵延不绝,像莲花瓣一样围绕在山的四周,凌云山成了花心,莲花与佛教有渊源,因此,在1400多年前,山上建起凌云寺,古寺虽毁,但其附近的方丈墓群、石窟佛像等部分古迹可考。”当年,他曾陪同文化部门发掘该处文物古迹,方丈墓群就在那次被发现,遗憾的是,连同石窟佛像,破损严重。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472262bd9500ab9b
与寿林相距约1里的地方,悬崖边矗立着一座嶙峋的石头,石头上刻着“二士凌云”四个一米见方的大字。这处摩崖石刻是仪陇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牌上介绍,系仪陇民间书法家李新久晚年作品,于1926年凿刻于崖壁之上。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487706415f01971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某团曾在此地驻守三年之久,现在还保留有红军遗迹。“在凌云古寺附近,有个300多平方米空坝子,就是当年红军的练兵场。”
“凌云山是仪陇县四大名山之一,有朱德题写墓碑文的寿川先生坟墓、老屋、故居、寿林,有红军练兵场,有石窟石刻、摩崖石刻,有旧县城遗址,有唯一的状元诞生地,可谓历史遗存丰富,可以将凌云山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
刘寿川简介
刘寿川 (1877——1962),字培禄,号天祜。生于清光绪二年,祖籍广东韶州乳源县,在“湖广填川”时期辗转迁移到四川省仪陇县凌云山西麓董家沟(今铜鼓乡)定居。
寿川先生少年聪颖,八岁读书,19岁中秀才,在成都中西学堂、四川高等学堂毕业后,于1904年公费留学日本。1906年夏,在日本宏文学院毕业,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曾任顺庆府中学堂教习和监督、第一届省议会议员、朱德旅部咨谋、杨森军部秘书长、成都造币厂厂长、南溪、忠县、通江3县知事和仪陇县教育局长、财务委员会委员长、县参议会副议长等职务。
刘寿川与朱德,从1906年秋季在顺庆府中学堂建立师生关系起,即亲密交往,互济危难。1908年曾与朱德等人一同在仪陇县立小学兴办新学。朱德考云南讲武堂和去德国留学,都与刘寿川商量过,刘还援助路资、学费。1926年,朱德被国民革命军委派到杨森部队任党代表时,刘早在杨森部作秘书长。当他得知杨森投靠军阀吴佩孚的阴谋已经形成,密谋对朱德下毒手的情况后,即向朱德透露消息,并设法使之安全离开万县,临行时,他又送给路费。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566906c19d67328b
1933年,红军解放了仪陇,在刘寿川家院墙壁上书写“赤化全川”4个大字标语,红军走后,他冒着极大危险将其保存到解放。他还将朱德从德国和延安寄给他的信件和照片珍藏,到解放后才拿出来传观。全国解放前夕,他写信动员杨森起义,杨森去台之后的1958年,再次修书劝其回归祖国,但均未成功。对人谈起此事时,他愤怒地说:“此人死顽固,不可救药!”刘寿川常说,他的两个学生,走的道路不同,后果迥异。朱德走革命之路,为革命立下丰功伟绩,流芳百世;杨森走反革命之路,罪大恶迹,遗臭万年!
1950年,刘寿川经朱德介绍被安排到川北行署任委员,兼任川北区禁烟禁毒委员会副主任、政法委员会委员。1952年5月参加民革,9月,川北行署撤销后,任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四川省监察委员会委员,同时被选为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6月,他抱病出席第三届省人大代表会议,7月1日病故,朱德送花圈,给家属发慰问电,并亲笔题写墓碑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