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脱贫的“仪陇实践”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79bc05dd1cd04942adedbadf153cab51图片▲ 赛金镇柑橘产业园(资料图)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 仪陇县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将加强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党员带头干
深秋的阳光, 洒在仪陇县板桥乡陈龙坪村一处花椒林。 李饶一家正在山坡上给花椒树施越冬肥,忙得不亦乐乎。
为寻找致富门路, 李饶曾经尝试过种蔬菜。虽然干劲足,但一没经验,二没资金。头一年种了2亩白菜,到了收获季节,又遇上白菜烂市。看着满地的白菜卖不出去, 李饶急得满嘴起泡,“那一年家里天天吃白菜,惹得家人直抱怨。”
“我们全村97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113人。 只有发展长效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才能最终实现整村脱贫。”陈龙坪村党支部书记余小平告诉记者,2016年,该村引进四川卓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规模发展青花椒种植,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建立党小组,成立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
看到大家每天早出晚归、干劲十足,李饶心动了:花椒树耐旱、耐瘠,产量高、价不低,加上山坡地适合种植花椒。业主还提供幼苗和技术,包收购,肯定能挣钱。说干就干,李饶和村里其他贫困户一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在该村建立了200多亩花椒种植基地。
“今年已经开始挂果了,明年就能见到效益。”看着长势喜人的花椒树,李饶紧锁的眉头终于打开了。为促进产业发展,该村还筹资修建了2.5公里村道公路、12公里便民路、12公里耕作便道和1500米渠道。“道路通了,公司上门收购,我们不出村就能把花椒全部卖完。”
仪陇县坚持以产业链为纽带, 在全县建成产业党小组527个,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 把党员定在产业上, 有力发挥示范带动、培养党员、传授技术、引领发展的作用,以一个党小组带动一项产业, 以一项产业致富一批群众。大力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党员+贫困户”模式,成立合作社925个,促成23家龙头企业落户投资,建成奔康产业园285个,培育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285个,吸纳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园区务工、收益分红,实现企业和群众双赢。
干部真情帮
11月2日,站在赛金镇潮水坝村汤包梁观景平台放眼望去, 阡陌蜿蜒在青瓦白墙的楼房与园林篱笆之间, 远山如墨渐隐,村民三五成群,在柑橘产业园里固枝除草。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子一天一个样,路修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不少村民还搬进了新家, 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正在地里劳作的村民郑照润见到记者到来,放下手中的农活,如数家珍地讲述村子里的变化。
“群众富不富,关键有个好干部。”郑照润说, 县农牧业局干部曹前来到该村当第一书记后,与群众打成一片。这个90后的小伙子把村子当成家,把村民当成家人,天天吃住在村上,与村民一起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致富产业,建设美丽新村。
与曹前一样, 在仪陇决战贫困的道路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48岁的干部吴昊永远倒在脱贫第一线; 复兴镇高柏梁村主任刘海全为排除村道险情致腿残疾; 新政镇杏子坪村副主任李培先扎根扶贫,母亲病故都未见到最后一面……
这是一群来自各个行业的排头兵,他们或是单位领导,或是工作骨干,每天用脚步丈量贫困到小康的距离。 这支精准扶贫党员队伍凭着“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攻坚克难、冲锋在前,他们用行动践行着诺言: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帮扶全覆盖
日前,县委宣传干部贾伦成一大早就来到帮扶对象席孝吉家,了解一家子生产生活情况。“他家虽然脱了贫,但是我的帮扶不能脱钩,还要继续帮他家出谋划策,争取早日致富奔康。”贾伦成告诉记者。
为实现帮扶力量全覆盖,仪陇实行县委常委定片区、 县级领导定乡镇、县级和科级领导定贫困村、党员干部定贫困户,县4套班子主要领导、11名县委常委分片包干、32名县级干部覆盖联系57个乡镇和285个贫困村,深入一线统筹谋划。
为充实帮扶力量,仪陇县不仅向所有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 还组建700个由帮扶单位领导、常驻人员、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组成的驻村工作组。工作组全脱产吃住在村、工作到户,结穷亲戚、聊家常事、干农家活。 协助村党支部细化完善脱贫规划,全面走访摸排,分类建立贫困户台账,组织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累计送去价值3000余万元的帮扶物资,成立党员助耕队、服务队近300个,帮助农户抢种抢收、发展生产,解决群众实际问题2万余个。(张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