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这对“特别父子” 年龄相差仅10岁
http://p9.pstatp.com/large/10220004864684302e0d何希平、李春夫妇
寒风刺骨的傍晚,在田间小路上,27岁的他遇见了一个衣着单薄、 踽踽独行的异乡少年,便将其带回家中留宿。不料,少年在他家迟迟不愿离去,并认他和妻子为爹妈。 在他们的关爱下,他参了军,后又成家立业,由此延续了一段53年的奇缘……
寒冷冬日 陌生少年留宿家中
1936年,何希平出生在南部县双佛镇新田坝村6组。他在家排行第二,上有姐姐,下有妹妹。在父母的安排下,他和同村女孩李春订下“娃娃亲”。何希平小学毕业后, 在双佛场上念了两年中学。1952年冬天, 他和李春由双方父母做主,举办了婚礼。几年后,生产队选干部,何希平当选为会计。 他的妻子李春则成为队里的饲养员。
二人结婚好些年都没有孩子。1957年,何希平的姐姐将她一个刚满1岁的女儿过继给何希平,取名何碧华。
1963年11月底的一个傍晚,天寒地冻,村民们都早早回到了家中。刚从大队办公室开完会的何希平, 沿着田间小路向1.5公里外的家中走去。
在一条狭窄的田埂上, 何希平迎面遇到一个十五六岁的陌生少年。何希平见他蓬头垢面, 全身只穿着一套脏兮兮的单薄衣服, 冻得边走边打哆嗦。何希平停下脚步:“小伙子,你这是去哪儿啊?”对方也停下来,打量了何希平几眼说道:“我到双佛场去找何希连……”
碰巧的是何希连是何希平的堂兄,在双佛集体商店当理发员, 而这里距双佛还有好几里路。何希平心想,万一这孩子到双佛找不到何希连,天气这么冷,去哪里过夜呢?于是,他对少年说:“孩子,何希连是我堂兄,你看天都这么晚了,你先到我家住一晚吧,明天再去找他好不好?”少年想了想,便跟随何希平,走进了一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
这时,何希平的妻子李春,挺着怀孕数月的大肚子, 牵着一条黄牯牛,也从外面回来。何希平连忙吩咐李春快去做饭,他找出自己的几件衣服,让那个少年穿上。
不一会儿,李春就煮好了热腾腾的菜稀饭,端到了桌上,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几个人围坐在桌边吃饭。那个孩子一直沉默寡言,像有什么心事,何希平夫妇也不好多问。 只知道他叫王文连,是西充槐树人。饭后,何希平安排王文连早早睡下。
神秘少年 帮忙干活不愿离开
第二天, 天刚蒙蒙亮, 何希平起了床,披着衣服到牛圈给牛喂草。这时,他发现牛不见了。 明明头天晚上拴得好好的牛会跑到哪里去了呢? 何希平忽然想起了留宿的王文连, 难道是他把牛偷走了?何希平急忙进入王文连入住的房间,一看果然他不见了。何希平心急如焚,想到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地上比较湿润,牛走后会留下明显的蹄印, 他便循着蹄印去寻找。
这时,天色已亮,路上两排牛蹄印弯弯曲曲地延伸到了他家房后的小山上。何希平远远望见那头黄牛正摇着尾巴,在山坡上悠闲地啃着草, 而王文连背着一只背篼,挥动着一把镰刀,正弯着腰在全神贯注地割草。
何希平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感到自己差点冤枉了这个孩子。
他没有惊动王文连, 悄悄地返回了家中,并把这件事告诉了李春,夫妻二人都称道这个孩子勤快有眼力。 他们在家做好了饭,等待他回来。
过了半个多时辰, 王文连才背着满满一背篼草,牵着牛儿从山坡上回来了。何希平夫妇连忙让他进屋吃饭。
就在王文连坐在堂屋里吃饭时,李春把何希平叫到房门外,悄悄对他说,她发现王文连盖的被子上有很多虱子,估计他出门很多天了,没有换洗衣服,她想让他把衣服脱下来,帮他洗一下。何希平说:“这个娃可怜,应该帮他洗一下。”
吃完饭,何希平让王文连换下脏衣服让妻子去洗。随后,何希平本想找他谈谈心,可王文连又背着背篼、牵着黄牛,不声不响到后面山上放牛割草去了。
第三天上午,李春把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递给了王文连,他拿到卧室里换了后,却并没有离去的意思,而是拿起一把大扫帚打扫起院子来。邻居们都以为他是何希平的亲戚,纷纷夸奖他勤快。何希平夫妇对此只是笑笑,并没有说什么。那年月,粮食紧缺,家里平添一张嘴,生活更加紧张。但王文连不走,何希平和李春谁也不好开口下逐客令。夫妇俩商量,那就让他再住几天吧。
身世凄苦 四处漂泊想找个家
就在当天下午, 当何希平挑着粪桶去出工时,王文连也扛起一只粪舀子,默默地跟在他后面。那时是集体生产,何希平与社员在一起劳动时, 王文连便帮他打下手。别看他年纪小,个子也不高,但动作麻利,挑粪、锄草、耕田、犁地,样样在行。社员们都夸这个孩子能干。
就这样, 王文连转眼在何家生活了七八天,一直没有离开的意思。
这天晚上,王文连主动做好晚饭,走进了何希平夫妇的房间, 对着正在煤油灯下看书和纳鞋底的两口子脆生生地叫道:“爹妈,吃饭喽。”
一向沉默寡言的外来少年, 一开口竟这样称呼他们, 顿时让夫妇二人目瞪口呆。看样子,他是想永久留在何家,这才认了爹妈。 可何希平已经收养了外甥女,李春肚里还怀了一个娃娃,再收养一个儿子合适吗?这让他们很为难。夫妇二人面面相觑,谁也不好说什么,便“哦哦”地应承着,到堂屋吃饭。
饭桌上,何希平和王文连聊了起来:“文连, 你是哪一年生的?” 王文连说:“爹,我是1946年的。”何希平不觉一怔,原来他只比自己小10岁。
见何希平问自己的年龄,王文连明白了他们的顾虑,便诚恳地说:“爹妈,我晓得你们有点嫌我大, 可是大一点才好做事,我不会给你们增加负担的。”何希平和李春都没有吭声,算是默认了。随后,这个少年向养父母讲述了自己的身世。
原来,王文连出生在西充县槐树镇,父母都是农村人。几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了。后来,石匠父亲又娶了妻,继母又接连生下两个儿子,家里娃娃多、负担重。王文连刚念了两年小学,父亲就让他回家务农。196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 王文连因小事和继母发生口角,被继母赶出家门。
当天晚上, 王文连蜷缩在屋外地坝边,伤伤心心地呜咽了很久,谁也没有搭理他。半夜时分,他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这个家。 他借着朦胧的月光,沿着山间小路,深一脚浅一脚漫无目的地乱窜。直到后半夜,他也不知到了哪里,困得不行,就在山坳里躺了几个小时, 天亮后再继续前行。渴了,就在山沟里掬一捧水喝,饿了,就在山上摘几个野果,晚上就随便在山野里困一宿。遇到下雨,就找个山洞躲避。
收留养子 一世情缘感动乡邻
就这样流浪了几天,王文连到了离他老家已有几十公里的南部县双佛场,饿得头昏眼花的他, 到场上的饭馆里吃客人剩下的饭菜。那时,双佛场上只有这一家饭馆,属集体企业合作商店管辖。当年11月,在合作商店当理发师的何希连听说了王文连的遭遇后, 表示想要收养他。 但何希连这个想法遭到了母亲和妻子的强烈反对,因此这事搁浅了。但一直渴望有个家的王文连,不愿让希望之火就此熄灭。一天下午,王文连听说何希连回老家了,就赶去找他,但却意外地与何希平不期而遇,机缘巧合地走进这个温暖的家庭后, 他再也不愿离开,于是认了何希平夫妇为爹妈。
王文连凄苦的身世,激起了何希平夫妇二人深深的同情,他们不忍心赶走这个乖巧听话的“儿子”,只好收养了他。
消息传开后,亲友们一片反对,但何希平夫妇没有动摇。不久,为了给王文连上户口,也为了核实他的身份,何希平带着养子,来到了王文连的家中,并顺利地给养子办理了迁移手续,将他的户口落到了自己家中,并给他改名为何文周。
何文周很珍惜这个新的家庭, 他为人老实,干活卖力,深得家人和乡亲们的好评。
转眼一年过去了,1964年冬季, 征兵工作开始后。何文周对养父母说,他想参军。何希平二话不说,就让他去报了名。当时,又有亲友反对说,这个小伙子是个好劳力,你应该把他留在家里挣工分。何希平说,让文周去部队锻炼一下也好。
何文周在云南某部服役了4年, 退伍后,他把几年间积攒的160元给了何希平,并给养母买了衣服等礼物。但何希平夫妇表示,儿子的钱不能乱花,他们用这笔钱,为何文周娶了媳妇。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八十高龄的何希平和李春夫妇在县城居住。年届古稀的何文周住在乡下,已是儿孙满堂。虽然,不再和养父母一起居住,但何文周经常携家带口去看望他们。 何文周说:“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养父母给予的。”每次见面, 何文周总是乐呵呵地一口一个爹妈地叫着,让众多弟妹和晚辈感慨万分,乡邻们对他们相差仅10岁的“父子”亲情,也是感慨不已,赞赏有加。(记者 何显飞 文/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