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868 发表于 2020-4-20 10:26:14

蓬安新园:重振蚕桑雄风 打造“中国桑海”

7月9日下午4时,蓬安县新园乡油坊坝村,一间宽敞的大棚式蚕室里,村民李秀兰和10多名蚕农正忙着 “捡老蚕”。不过,他们“捡老蚕”并非以前那样用手一条一条地捡,而是利用塑料簇具“引导”它们自动往上爬。

油坊坝村养蚕一幕,是新园乡近年来重振蚕桑雄风、打造“中国桑海”的缩影。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f51aeccc0c464ce184c69afd1b33ecc8

错位发展 重振蚕桑雄风

2016年,新园乡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阶段。在对口帮扶的大潮中,原省农牧厅对口帮扶油坊坝村。

“时任省农牧厅领导专程到新园,深入油坊坝村了解情况。”新园乡乡长康靖回忆,当年原省农牧厅领导来调研时,提出新园产业错位发展的指导意见,“正是这一建议,促使我们痛下决心,重振蚕桑雄风。”

新园乡栽桑养蚕有着光辉的历史。曾经,这里是蓬安乃至南充蚕桑生产的一面旗帜。

油坊坝村率先规模化栽种桑树。引入业主投资,在全乡规划1.2万亩桑园。一时间,新园乡栽桑热火朝天。当地再度发展蚕桑业,村民们有了熟悉而久违的感觉,大力支持土地流转及整治。很快,第一批桑苗下地,种植面积达上千亩。

“村上建起桑园1200亩,覆盖全村绝大多数村民。”油坊坝村村主任尹正平说,他们村的桑园只不过是全乡万亩桑园“一角”。他没有想到的是,桑园的建立,带来当地产业基础设施的改变:园区路网形成,水利设施加紧建设。“眼下正在建设的喷灌设施,预计今年9月建成。”尹正平说,该设施投用后,当地村民将告别挑水灌溉的历史。

按照原省农牧厅领导帮扶时的分析,尹正平认为,新园乡的脱贫产业发展,当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之路,这即是错位发展。如今,油坊坝村的桑园已陆续投产。在此基础上,业主就地建起大棚式蚕室3个。“一季可养蚕几百张。”50岁的李秀兰说,她养了几十年蚕,还从未养过夏蚕,现在开了眼界,在产业园技术员的指导下,此季蚕产量很可观。

破天荒养夏蚕获得成功,村民们无比喜悦。在这里上班50元一天,比过去养蚕划得来。李秀兰直言,在他们村子里,每季参与养蚕务工的近70人。

起点更高 打造“中国桑海”

新园乡蚕桑生产在脱贫攻坚中重振旗鼓,并以此发展乡村旅游,一时引起各级媒体关注,也给当地发展注入了更多信心。如今,“中国桑海”桑园覆盖新园乡7个村。

去年,当地将原命名的“蜀北桑海”改名为“中国桑海”。“要做就做一流。”尹正平说。

油坊坝村制高点上,立有一幅巨大的“中国桑海”乡村旅游示意图。借助“中国桑海”产业发展,当地规划发展花椒业和养殖业,同时种植黄精和佛手中药材,并于2017年启动实施“中国桑海花椒产业园”建设。

“‘中国桑海花椒产业园’是蓬安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区,也是集桑树、花椒规模化种植、综合加工、循环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农业示范区。”尹正平说。

借助“中国桑海花椒产业园”,新园乡近年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一产”循环发展:桑园分叶桑、蛋白桑、果桑,外加花椒。依托赛克斯茧丝绸公司等龙头企业,建标准化蚕房10幢,年可养蚕1000张。建生态生猪养殖场1个、养鱼池150亩。利用蚕沙养鱼、桑叶饲料养猪,年可出栏生猪5000头、鲜鱼3万公斤。同时,桑树、花椒空行间种蔬菜、花生、西瓜等作物,林下养鸡、鸭、鹅等。

“二产”饲料食品加工。利用蛋白桑在未木质化前割下粉碎发酵,添加制成优质的高蛋白粗纤维饲料,且蛋白桑像韭菜一样随时长出随时加工。桑牙、春桑叶烘干制成桑叶茶,粉碎制成桑叶粉。桑果酿造桑葚酒、桑葚醋、桑葚饮料,晒干制成果脯、果干。桑枝粉碎制成基料,植入菌种生产桑枝菌。

目前,当地桑茶生产线、桑果烘干机已投产;蚕桑综合加工厂、桑葚酒庄等正在建设中。预计2020年园区“二产”收入可达1500万元。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3336e9dc973e462fa0dbbf21c7781e5e

成绩优异 曾获珍贵奖牌

历史上,新园乡属于会龙公社。后会龙分家,分为新园乡和龙蚕镇。会龙公社因发展蚕桑有功,得到国务院的表彰,成为轰动南充的一件大事。

至今,龙蚕镇还珍藏着一块国务院颁发的奖牌,上面写着“国务院嘉奖令 蓬安县会龙公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特予嘉奖,此令”。

透过这一段特别的文字,当年的一幕再次浮现在村民眼前:

当地发展蚕桑起步于1972年。当年,时任会龙公社党委书记的陈凤泉,把夯实集体经济基础的出路,定位在发展蚕桑产业上。“陈凤泉的父辈年轻时曾到南充丝三厂务工,亲历了栽桑养蚕、缫丝过程。”原会龙蚕种场副场长、62岁的龚瑞碧回忆。

正是受父亲经历的启发,陈凤泉当年号召全公社大种桑树。“每个生产队配备一名林业组长,专抓栽桑;另配一名技术员,专抓养蚕。”龚瑞碧说,在陈凤泉的带领下,当时全公社所有旱地及山坡全部种上桑树,一年后,嫁接后的桑树全部投产,从而助推了养蚕业兴起。

会龙公社蚕桑业发展迅猛,两年后年发种量上万张。由于蚕种采购吃紧,公社决定自办蚕种场,并获得省上批准。初中毕业第二年的龚瑞碧,因此进入原南充蚕校深造。

1974年,会龙蚕种场投产,所产蚕种除了满足本公社需求外,还远销巫溪、万县、开县、垫江一带。

1979年12月,国务院召开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时任会龙公社党委书记饶楚荣应邀赴会,接过国务院嘉奖令奖牌。

如今,新园人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着力发展休闲观光经济。目前已规划建有桑果采摘、养蚕体验、垂钓休闲、桑柘农庄、康养中心等功能区,并建有蚕桑文化展览馆、桑博园、乡村酒店、儿童水上乐园、婚纱摄影基地等。园区后期还将提供康养等服务。预计2020年,园区“三产”收入可达2000万元。(李波 杜建川 文/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蓬安新园:重振蚕桑雄风 打造“中国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