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710480 发表于 2020-4-20 12:50:09

记录南充即将消失的金台古镇和金台制笔,青瓦木房所剩无几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fb7984d99cc3488e947a4fadf4813156
金台镇位于南充以北,距城区14公里, 从市区驱车30分钟左右可到达。海拔高度319米。地理位置据县志载:金台,旧名韩家场,明代建场,明末兵毁。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在金台山重建,更名为金台场。清宣统二年(1910)以场设镇,民国29年改镇为乡。1993年撤乡建镇。金台一坝地下水丰富,凿井丈许,则有涌泉,堪称井乡。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e53a3f973a24d57ad9d3d7c600c0a5c
2019年8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南充市调整顺庆区和仪陇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大林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金台镇管辖,金台镇人民政府驻金光街19号。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0428856f7a04bf4bbeb864995987cc3
曾经的穿斗青瓦房连成古街场镇上,热闹非凡,小时候的记忆有着一条宽不足5米、长达千余米的古街,一到当场天,人山人海。糖人,麻糖,那个时代的记忆将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fe0fc98bb1d44dec9a84d31afa47b4cb
古街两边多是明清时期的青瓦房,为穿斗结构,但是现在仅仅只剩下几栋破败的老房子。老木匠说:“小时候的房子以前都是梁木铆钉相连,柱柃相互贯通,屋脊连成一体,房屋交错,庭院深深。墙壁多为木板拼接而成,偶用黄泥、竹篾敷就。现在都是残破不堪,都是用铁丝,铁钉固定起的,根本没人还会用老手艺修补了。”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43c1d08e5810417e834bcceb27fe1bc5
  在鳞次栉比的明清民居中间,夹杂着学校、政府、银行等高楼大厦,以及砖混结构的小洋楼。尚存的一些老屋,也被主人改换门庭。街面也改用混凝土浇筑而成。街上非常冷清,一些老人还固守在老街上,喝着盖碗茶,但是再也没得说书人来了。说着陈年旧事,怀恋过去,同时,做着小生意,展望未来。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e51d734c27164a95aba4bd695e6935e7
老街上唯一只有茶坊成了最后能经营的产业,没得年轻人,没得中年人,冷冷清清,平平淡淡。就和历史的尘埃一样,即将消失,不复存在!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b3e822faacf46eba3f213cc0a30f6df
“古场镇原来很繁华。”老人说,遇到赶场天,搬罾、大林等乡镇的农民都会来赶集,街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商贩成群。古街上20多家茶馆家家座无虚席,说书的、打金钱板的、耍小魔术的、卖唱的,热闹非凡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b537c1a79b74b5e8276c113d7d64744
“新街修起后,做生意的、买东西的都跑到新街上去了,老街就逐渐变得‘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看着落日,老人淡淡地说。“而且我们金台制笔真的是名扬内外。”有人自豪的说。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cbbc1a2adbec46e9b3271a974db3ebc4
以前台镇活跃着一群以制作毛笔为营生的手艺人,最鼎盛的时候,该镇9个村落几乎村村都有50余人参与毛笔制作。他们多以家庭为单位,白天操持农活,一到晚上老老少少就围坐在油灯下制作毛笔。每逢赶场天,制笔人就拿着做好的毛笔来到镇上茶馆,卖给云集此地的外地笔贩。但是金台毛笔的制作工艺濒临失传,一路找来只能发现唯一和制笔有关的几个字。


对于金台毛笔的起源,镇上老人说:“秦朝时期,被尊奉为“制笔始祖”的蒙恬遭到宦官赵高迫害,其部分身怀制笔技艺的族人为躲灾避祸,逃难至今天的重庆、四川等地,其中一支族人来到南充金台,并把制笔工艺传授给当地人,金台毛笔由此而来。时至今日,蒙姓仍为金台镇大姓之一,其中土地垭村、蒙承宫村,90%以上的村民都为蒙姓。 ”

“在当时,制作一支上等毛笔,需经过大小108道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标准。”董家院村民冯宗福是现今金台镇为数不多的制笔艺人,他告诉记者,各类毛笔的制作都须经过铰笔筒、煮麻、除脂、拣齐、切毛、梳均、干修、粘锋、刻字、挂绳等工序,每道工序里又包含很多小工序,概括起来则俗称“水盆”和“干活”两大工序,经过这些工序制作出来的毛笔不仅色泽上乘,笔头柔软饱满,书写起来也婉转如意。”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fe5abd50fe984c368aab3f0a5d691eee
历史文化的流逝,就是我们互联网时代的悲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录南充即将消失的金台古镇和金台制笔,青瓦木房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