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变形计” 南充也有了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这是湖南卫视《变形计》的编导语。《变形计》就像一个巨大的机遇,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旁观者的视角大多停留表面,却不知其中的含义。4月15日,被川北医学院志愿者从营山县大山里带到南充市区的8个六年级孩子,开始了为期3天的单向“变形计”。这是他们的首次进城之旅。张江龙:明天可以不来吗
“我们明天可以不来吗?”一个怯怯的声音从志愿者卢文豪的身边传过来。4月15日下午,8个孩子被分到西华师大附小五年级各个班,看了教室的环境,出来的时候,张龙江向志愿者卢文豪说了这句话。卢文豪问他为什么,他只说了句“好恼火”,就不说话了。
“他们就是视频中的乡下孩子啊?”4月16日, 志愿者把这些乡下孩子带到西华师大附小体验学校生活, 一下课, 附小不少孩子围着他们,像看热闹,本来活泼好动的张龙江一下沉默了。上微机课,上体育课,他一直不说话。上完课,他拉着志愿者的衣角,说了句,“终于完了。”
10岁的张龙江非常瘦小, 班上的同学都叫他“豇豆”。他是班上的班长,也是班上最调皮的孩子,家住营山县明德乡,父亲是开车的,算是班上家庭条件好的孩子, 他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生的孩子,父亲已经结了3次婚,班上的同学调侃他是“高富帅”。
张江玲:不知道说谢谢
“拿了姐姐的糖,应该说什么?”大学生志愿者蒋仪告诉13岁的张江玲, 得到别人的馈赠,要说谢谢。
张江玲是志愿者眼中的“问题姑娘”,得到别人帮助后, 从来不说谢谢。 志愿者给张江玲一包糖,她拿出一颗糖,把糖吃了,把糖纸丢给志愿者。
张江玲的奶奶有肺气肿,不能下地干活,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很多事情都没有人教,每天除了读书就是干活。志愿者知道张江玲的情况,希望教她一些基本的礼仪。
陈小龙:我想进城
“他们的环境真好,我要好好读书。”8个孩子中,14岁的陈小龙年龄最大。
在西华师大附小感受了半天的上学生活之后,他羡慕地说,城里孩子的学习环境是他不敢想象的,山里没有那么多的课程,没有那么多的老师,没有那么多的书,没有那么多的文具,没有那么多的同学。
“我想好好读书,我想进城。”陈小龙满眼希望,他说,回学校后,一定好好读书,然后到城里来。
8名留守娃进城 上演南充版“变形计”
4月15日,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一元公益”的志愿者从营山县明德乡清平村把8个留守学生接到南充, 为他们安排了为期3天的爱心之旅,给了这些孩子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上计算机课,第一次学魔术,第一次走出大山……
http://p1.pstatp.com/large/3038/3047230139
记者 李鹏宇 摄
“静静,爸爸妈妈要在外面赚钱,你要理解爸爸妈妈。”在川北医学院第二届公益文化节主题颁奖晚会现场,年仅11岁的陈静看到大屏幕上突然出现的母亲,两只手抓着衣角,一动不动,两眼满含泪水,任凭母亲呼喊自己的名字。
4月17日, 营山县明德乡清平村小六年级学生陈静在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学生的帮助下, 终于看到已经4年没有见面的父母,只不过,是通过屏幕。
陈静家住营山县老林镇,父母常年在广州、潮州一带打工,她和外公外婆相依为命,外公患有智障,外婆身体还算健康。
陈静说,她不理解,为何父母要离开自己这么久。
陈静已有4年没有见过父母了。 她的班主任李建春说,今年,陈静的爷爷身体越来越不好,陈静的父母在4月回来了一天,当时, 在学校上课的陈静没来得及和父母说上一句话,父母就离开了。
4月17日晚, 川北医学院举办第二届公益文化节主题颁奖晚会,在这之前,没有任何人告诉陈静, 晚会为她准备了一份礼物。 志愿者张暮秋说, 在举办此次活动之前,主办方就与广州、潮州的志愿者取得联系,让他们帮助找到陈静的父母,让陈静和父母见一面。
潮州的志愿者联系到陈静的母亲,她在潮州一家陶瓷厂工作。她说,她想告诉自己的女儿,她也很想她。
“妈妈知道,你想我们,但是,爸爸妈妈也没办法,要赚钱。”视频中,陈静的母亲说到这里,眼泪不停地流下来,此刻,陈静也是眼含泪光。
陈静说, 每次看到别人的父母回家过年带着新衣服,想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陈静就读的清平村小,共有4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娃,他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打工,一年难见一两次,有的甚至几年才能见上一面。
爱心之旅 留守娃有了很多“第一次”
“我有一个梦想,爷爷的腿不疼了……”第一次站上舞台的8个孩子,都大声说出心中藏了很久的愿望。 这8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都是营山县明德乡清平村小六年级学生。
4月17日晚,在川北医学院世纪礼堂,举办了该校第二届公益文化节主题颁奖晚会,8个留守儿童应邀登台,说出心中最大的愿望。
4月15日,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一元公益”的志愿者从清平村把这8个孩子接到南充。从4月15日到4月17日,为他们安排了为期3天的爱心之旅,给了这些孩子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上计算机课,第一次学魔术,第一次走出大山。
“这些孩子很小就在我的学校读书,他们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在他们即将毕业之际,能够出来看看,真的很好。”4月17日的晚会,是本次活动的落幕时刻,清平村小唯一的老师李建春登台发言,站在他旁边的8个孩子,早已泪奔。
这些孩子很久没见过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要干繁重的农活,小小年纪,手上全是老茧。对他们来说,进城的路很远。
这些即将小学毕业的孩子, 都希望加入少先队。当天晚上,川北医学院和西华师范大学附小共同为这些孩子举行了少先队员宣誓仪式,在众人的见证下,这些孩子成为少年队员。
李建春老师说,本次活动给了这些孩子一个特别的毕业季,他想告诉他们的是,人穷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坚强地活下去。
相关新闻 崎岖上学路 一个老师47个娃
4月20日,清晨5点多,天蒙蒙亮,10岁的潘川从家门口的山坡滑下来,赤脚趟过山下的小河,爬上另一个山头,他知道,这是到学校最近的路。7点多钟, 他到了学校,放下书包,刚好赶上早读。
潘川的家在小学另一边的山头,他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读书,放学后,原路返回。回到家,他要帮爷爷奶奶做农活。走的路远,他的鞋子已经磨得破破烂烂。
父亲母亲都在外地打工,小小年纪的他,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两只手都有厚厚的老茧,而且满是水泡。
潘川就读的清平村小,四面环山,从明德乡坐车到营山县城,要两个小时,从明德乡到清平村小,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山路破烂不堪,如果遇到下雨,更是泥泞难行。这个小学只有一个老师,47个学生,4个年级,两间教室,学生的年龄从3岁到14岁不等,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这所小学唯一的老师叫李建春。1999年,他当起了这所学校的老师,给学生上数学课、语文课,就这样坚持了下来。(记者 邓坦妮 采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