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 老树 老人
说起梧桐树,人们并不陌生,平常最为广见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梧桐,另一种是法国梧桐。今天我要说的是位于古城老街上的法国梧桐树和它背后充满曲折的故事。https://p3.pstatp.com/large/efc0005a85255a89fb0
今天,每当人们走在古城的白花庵街与良牧街,那老街两旁枝叶繁茂、树干粗壮的法国梧桐格外吸引路人的目光,在夏日强烈阳光下,繁茂的梧桐枝叶给人们带来一片阴凉。古城里的这两条老街,平日里显得特别幽静。因为这里少有经营,也少见叫卖,所以,平往里我很愿意到这老街上散心闲走。
https://p3.pstatp.com/large/eff0005a79e732fbbf2
这些硕大的梧桐树,给人们带来阴凉,也为老街凭添了风景,凡到过这老街上的人总会对它留下深深的印象,我自然也会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藏在心中的好奇一直促使我想要去弄清这些老树的身世。
https://p3.pstatp.com/large/f000005a30263047152
五年前的一次不期,在我的工作地与一位老人的偶然相遇,让我了解到这些长在老街上的梧桐树的身世和它背后的故事。目前,在阆中古城的老街上生长的最大的法国梧桐树,恰巧正是这位老人在半个世纪前栽种的。
https://p3.pstatp.com/large/ef90005aed43fb72d2b
我与老人的不期相遇,让我解开了心中的好奇,真还应了那句常言,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https://p3.pstatp.com/large/e960007403bc64b1e33
老人叫田子阳,今年92岁,现一直在古城武庙街从事小儿服装裁剪缝制手艺,每天既要经营,又要做裁剪缝制,还要独自生活做饭,但他一个人却显得乐观和豁达,生活得十分快乐。
https://p3.pstatp.com/large/e94000359a4b9962141
也是在五年前的那次相遇,我问老人再早住古城什么地方,是哪儿的人,这也是我和所有老人在交流中的必问。他说1955年就住良牧街,我当即问他那街上的法国梧桐是何时栽的,老汉告诉我就是他栽的,不光是良牧街,还包括白花庵街,这几十年来还被砍去一些。这些老街上的老树和他背后的往事,引发了我与老人交流的更大兴趣。
https://p3.pstatp.com/large/eff0005a79d9025a9fa
那是1958年的大跃进时代,他与刚结婚的妻子房怀英在良牧街马家院居住,妻子在阆中丝绸厂当缫丝工,自己在街边做裁剪缝纫小手艺,那时正值吃食堂伙食。1958年春夏之交,整个县城开展植树活动,负责食堂伙食团后勤的陈寿之,给了他一把锄头和一堆梧桐树苗,让他沿街栽种,并向他许诺栽一棵奖励一个红薯。当时正值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定量配给,因生活条件极差,配给量严重不足,人们每天都在忍饥挨饿中度日。一听说奖励吃的,这正是田老汉求之不得的,他便于当天沿白花庵街、良牧街栽下了这些梧桐树苗,还为此饱餐了一顿红薯,并把剩余的红薯带回家去,让妻子也跟着沾光饱餐了一顿。
https://p3.pstatp.com/large/ef90005aed5c81a5293
田老汉人以前是阆中服装厂退休的老工人,老伴叫房怀英,今年82岁,从阆中丝绸厂退休后与儿女生活在一起,他们养育了三个儿子,但田老汉却喜欢一个人独自生活,他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人很节俭又能吃苦,生活随性随意,显得乐观豁达,但就是没念过书。
https://p3.pstatp.com/large/f000005a301d07be5ff
田子阳老人与树结缘,与种树更有着深深的情结。他现在居住生活、包括做手工都在古城最热闹的武庙街,武庙街现仅剩的一棵斜长的老梧桐树正处在他的门口,这也是他当年种的。老人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老人从良牧街搬来武庙街居住,那会儿县里号召每年植树,老街的两旁也种了很多树,不几年就死掉了,成活率极低,因为当道,经过的孩子及行人常常盘弄树枝,再加之无人管理,年年栽,年年死,唯独他栽得活下来了。老汉说他的绝招就是,到郊外弄些当地叫铁莲刺的带刺植物,将树苗给围住,防止人们去盘耍,天旱时常常给它们浇水,这样西街的10多棵梧桐树也就活下来了。而且,这些树还是老人当年从西城门外的大树上撇来的树枝作树苗,直接扦插后长成今天这大树,还说这几十年来武庙街的梧桐树几乎都被砍光了,就剩下自己门前这棵歪脖子树了。
https://p3.pstatp.com/large/e94000359a6b18ab465
就是今天,在古城游览观光的不少人,每当经过这歪脖树下总免不了要同老汉合影留念,就连在古城拍电视片的演员也乐意同老人留影记念,很多摄影人也将老人当作古城一景。
https://p3.pstatp.com/large/efc0005a853e08fe608
田老汉还向我讲述了他的家及自己的身事。老汉的家乡在南部县万年镇田家沟,家里有四男两女六个兄弟姊妹,有姐姐和妹妹,他是男孩中的老大,父亲是那种乡间走家串户上门做裁缝手艺的,因家境特贫寒,又缺少劳动力,在他十岁时,父母给他娶了一个比他大八岁的童养媳,这个来自距他家十多里路外王家岭的上门儿童养媳,已满十八岁的王焕香,过门后既做童养媳又当劳动力用。田老汉除在家做农活外一直跟着父亲做学裁缝手艺。1943年,已满十六岁的他为躲避民党军队抓壮丁而到媳妇的王家去生活,因王家岳母的弟弟是当时的伪乡长,一年后的一个夏夜,王家岭来了二十多个人抓壮丁,他再次侥幸逃脱,趁着夜幕与他的王焕香同岳母王氏逃离了家乡。来到阆中城后在北街一家手工服裁剪铺当学徒,岳母同意女儿则返回了家乡,他的裁剪学徒这一干就是六年直到解放。师傅叫王顺玉,他和师傅的儿子都在店里做学徒,这六年里没有一分钱的工钱,只管吃喝住。为了填补自己和老家在生活上的拮据,他还常去大东街一家张姓的车铺租借黄包车,在空档时干起了拉人力黄包车的体力活。
https://p3.pstatp.com/large/ef90005aed63009e777
老人还给我讲述了一些上世纪四十年代发生在他身边的趣闻轶事。他拉黄包车的线路主要是在公园路到东门口再到北街,另有双栅子街、大东街和管星街,在城郊北至沙溪场,南到嘉陵江河岸渡口,拉车的时间多半是店主休息或不用车的时间。他记忆最深的就是,也是一个秋天的下午,他拉了一位大小姐去沙溪场,因下坡时车的惯性将小姐从车里倒了出去,小姐从地上爬起来扇了他两个耳光,人力钱也没挣到。为了挣钱他每天收车很晚,总要等到深夜一两点钟打完夜牌后的最后一批客人。再就是,民国时期草堂寺一带住有国民党军队的招兵站,晚上常有国民党的小兵向外去寻乐,因拉人力黄包车,那些兵就向他打听窑子暗娼之类,还叫他带去这些地方,他常带这些兵痞去的地方就是良牧街的四眼井,而且每次把人拉去后钱都不收并匆忙的跑掉,他说不然一会儿还要把人拉回来,而且也收不到工钱。老汉拉车挣的钱,一半归车主一半归自己留下,而且他还会用拉车挣下的钱定期买上一刀肉和两块豆腐,犒劳自己的裁缝师傅。
https://p3.pstatp.com/large/efc0005a854c576b22f
1950年后,老人在阆中城定居下来,与原配王焕香养了一个儿子,后于1956年与原妻离婚,又在第二年与现妻房怀英结婚。 南部县万年镇是老人的家乡,他的家乡又勾起了我的兴趣,这也源于近三年来我对蜀道探研的一些情结。
https://p3.pstatp.com/large/e960007403def035f78
万年镇因万年垭而得名。在阆中的南面有一条溪西河,西河就成了阆中与南部的界河。西河的河口,在历史上叫西河塘,是古代驿道上的塘铺,过了西河堂就是万年场,万年镇因万年场而得名。西河塘,万年场正处在1000多年前的古蜀道——东道上,由阆中古城过嘉陵江经千年古镇南津关到隆山驿,由西河塘过西河经南部的万年垭到柳驿,再由盐亭到三台经广汉抵成都(锦官驿)。这就是历史上的四川最为重要的、与金牛道齐名的古蜀道——东道。历史上的东道向北去汉中、长安,向南去成都,只按正史记载就有1700年历史,以史鉴《梁书 · 张齐传》:巴西郡居益州之半,又当东道冲要。
https://p3.pstatp.com/large/e94000359a539402319
今天,白花庵街仍生长着十六棵硕大的梧桐树,良牧街也有五棵同样枝繁叶茂的梧桐树。走在古城的老街上,人们会看到,那快六十岁、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依旧枝繁叶茂的大树,带给人们的是福荫和绿意,也带给人们更多的美好与惬意。在这林荫蔽日、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行者会格外的舒畅,他们的感受更有别样。
https://p3.pstatp.com/large/eff0005a7a0e065e0b4
看着这历经世纪风雨的参天大树,我的内心充满感悟,曾经的幼苗,今天参天挺立,曾经的韶华,今天已是垂暮。人也好,树也罢,生命依旧,常青不老。
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https://p3.pstatp.com/large/eff0005a7a33360897f
此刻,我的内心更充满了感恩之意,我深深地感谢这位植树人——田子阳老人,感谢他带给我们的福荫与恩泽。老人虽已耄耋之年,但和善乐观的慈容却依旧。我更要感谢生命,生命带给我们美好,生命让生活充满美好,生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来源:巴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