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做顿 发表于 2020-5-14 03:22:14

显果读乡镇之大寅古镇

如果你站在永乐镇的磨盘梁上向太阳每天升起的地方眺望,群山中的大寅就象一个熟睡的婴儿,静静地躺在山与川、峰与峦、树与草、藤与蔓的中央。山岚漫漫,饮烟袅袅,大寅就显得有些迷朦,只有细细品味,眼底里才会收入那几许妩媚,几分阳刚。

https://p3.pstatp.com/large/2805/6277843190

历史定格在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大汉开国宰相萧何第二十五世孙萧衍建立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政权史称梁武帝。在中国帝王史上,这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特别是在南朝诸帝中,他的政治、军事才能都堪称翘楚。而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盛赞其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就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不知何故竟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川北仪陇大地上于设隆城郡与仪隆县的同时,又置大寅县,治所就位于今大寅镇后山海拔七百米余的大云梁。巍峨而向南洞开的八字衙门,开启了大寅作为仪陇古镇之一的新篇章。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统治者将蓬州州治由营山安固场迁来大寅,并与大寅县治同设大云梁。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唐王朝又改大寅县为蓬池县,未几废止,仍名大寅。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再将大寅县改为蓬池县。南宋宝佑三年(公元1255年),统治者将蓬州迁至周口,而蓬池县直到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才废弃并入仪陇。屈指算来,大寅置县、州历史总共长达781年之久。

781年虽然在历史上仅仅是惊鸿一瞥,但它的雪泥鸿爪却积淀了一个古镇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

古镇四周悬崖峭壁,南有绝壁险岩的陡寨门;东有耸立着两座古塔的塔子垭,垭前山嘴之上建有东寨门,时人也称么寨门;北有刀劈斧斫的松树崖;西有狐猴难攀的祖师岩。整个山寨顶部呈“丁”字型,在磨盘梁、哨儿梁与龙岗寨、何家寨、三星寨、九龙寨等远近险要地带的拱卫下,固若金汤,易守难攻,不但县州治设于此,还是驻扎军队、训练兵丁的高要之地。今天的文物工作者曾就大寅历史陈迹进行考察,发现大云梁上曾经还有上城与下城之分。上城建在山顶,是大寅县治所在地,东西长约二十五十余米,南北宽约二百米,虽是逼仄,却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城建在松树崖至祖师岩之间的一片山垭地带,南北长约三百米,东西宽约一百五十米,同样不开阔,但也是州治所在地。因州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也称州牧,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仍习惯于将下城称为牧城。当地一些一知半解的老百姓曾误以为这里曾是古人放牛的地方,殊不知它曾是大山深处的大衙门。大云梁上的杨家砭、马槽岩等地至今可见能供数百人饮用的水井遗迹,由是可以管窥当年的文明程度。

虽有水井,但可能也仅供人饮而已。海拔七百多米的高山上,水贵如油似乎永远都是生产与生活的主弦律,自南梁以降,大寅历朝历代中的建筑物曾十数次毁于火灾与兵祸。解放后,文物工作者曾多次多处在距地表一至二米深处的地下土层中发现过大量的瓦砾、房基、木炭、火灰等遗存。这些文明的碎片记录了历史,也烙下了灾难的印痕。

今天的大云梁上,登山的古径依在,古镇风貌依旧,鸡犬相闻的街市,巍峨高耸的谯楼、箭楼,香烟袅袅的寺庙,虽可映照古镇昔日的风采,但其建筑风格已无唐风宋骨,而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遗作了。特别是民风纯朴的街沿街,多是湖广填川时的作品,街道两侧的房屋,大抵都建成一上一下的两层,下面的一层是人们经商、待客、做饭、用餐的地方;上面的一层用木板作楼,基本是居室,屋檐长长地伸出街面,以石质柱础或圆木支撑,街两边房屋对望相邻处,自然形成一条走道,只不过这不是街道,而是屋檐下的水道。街道却在两边的木楼板或街檐下,无论是生活在此还是来此赶集贸易,都可免除日晒雨淋之苦,这就是客家人所说的街沿街。当然,这也是古镇现在仅存的骨架了。自改革开放初元以后,大寅和仪陇其它乡镇一样,建设潮起,土木大兴。古镇边缘石坎下那个通往九龙、灯塔的垭口上于看似不经意间建起了许多房屋,邮政局、派出所、工商所、农行、信用社……一个个摩肩接踵,大秀一个时代的新崛起。后来,为带动集镇的发展,区公所与镇政府也从山顶搬了下来。山上的人们本不堪世世代代的踊跻与仄逼,一见政治中心相继搬迁,也纷纷跟着搬下山梁,沿山腰公路向磨盘方向建起了一个呈“S”型的新的大寅镇,古镇昔日的辉煌由此而更加暗淡。

在这条古老而又孤独的街沿街尽头,是当年的蓬州州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去大寅采访时,那里还是大寅区公所。几年前,我又因公务再上大云梁时,区公所已随着区划调整及管理体制变革而成为昨天的故事,区公所变成了一座佛堂。之所以称之为佛堂,是因为门楣上并没有什么名称。倒是有一位自称叫王术珍的弟子在敬献的一块“佛法无边”匾上,题有敬献“净土寺各位神灵”的字样,由此可见,这佛堂当叫“净土寺”了。寺门塑有狮子两尊,狮子身后各有一圆柱,上有描金滚龙抱柱图案。大门两侧有一副白漆手书的联语:

“有缘得登三宝地,无福难入解脱门”。

进得大殿,但见迎面有弥勒佛像倚坐于前,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个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人们见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很多寺院的弥勒殿都还有这样一幅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净土寺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是写在纸上又贴在墙上,显得不太正规与庄重罢了。

读罢名联,向里走去,竟是三佛同殿。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尊,阿弥陀佛位于右,药师琉璃佛居左。金身新塑,佛光如日,佛像庄严,仪态万方。十六尊者神态各异,衣袂飘飘,动感强烈,慈眉善目,栩栩如生。俨然西天佛国之再造,催人仰之弥高,顿生焚香膜拜之念。

不知是因为场地太小,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在大殿的一侧,竟将关帝庙的内容也纳了进来。关公端坐椅上,右手轻拈美髯,左手捧书,典型的夜读春秋造型。周仓虎目圆睁,手持青龙偃月刀侍于右;关平一脸斯文,手捧将军印信立于左。主仆之间相互印衬,忠义之气尽贯其间。

再往后,是一个院子。当年作区公所的时候是办公点与部分干部的住房,现在改作了观音殿。作为汉传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观世音菩萨是梵文的意译,因善男信女地域不同,被译成“光世音”、“观自在”或“观世自在”等名称。大唐时期,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去掉“世”字,简称为“观音菩萨”。菩萨慈眉善目,面带普渡众生的微笑,在善财童子与龙女的左右侍奉下,端坐于莲台之上,左手执净瓶,右手执柳枝,时刻准备着将幸福的甘霖洒遍人间。

香火虽然旺盛,但老街上的住户却少得可怜,一些房屋已经破败,却也没人打理。当我走出庙门,又一次打量这个从南朝一路走来,历经一千五百多年风风雨雨的古镇时,虽有上千年史轶注上心头,却抵不住眼前这些残垣荒街正付与苍烟落照。只有那十几株在岁月风雨中坚若磐石的黄桷树,用千年不老的视野,守望着古镇脚下的大寅新城,以及原生于老城但却在新城中生生不息的中国梦。(图片由 唐嗣忠 拍摄)

https://p3.pstatp.com/large/2806/6009316554

作者简介:吴显果。1965年12月出生于四川仪陇。中共党员。本科文化。曾做过教师、图书馆员、新闻记者、新闻发言人。现任中共仪陇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精神文明办主任、仪陇县作家协会主席。系南充市十大优秀青年,仪陇县中青年拔尖人才,仪陇县首届劳动模范。2007年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血热土红帅乡路》、《十年方州》、《笑问客从何处来》、《人民的光荣》、《破茧之旅》、《朱德的青少年时代》等作品200余万字。其中《朱德的青少年时代》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第四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之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显果读乡镇之大寅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