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SE7 发表于 2020-5-25 16:18:31

蓬安银汉镇恢复“打更”民俗 是否还是记忆中感觉?

夜幕下,伴随着“咚、咚、咚”的铜锣余音,吕天祥扯着嗓子吆喝:“防火、防盗,注意安全”。

从10月1日开始,蓬安县银汉镇的夜空,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响起“咚、咚、咚”的敲锣声和吕天祥的吆喝声。类似声音上一次出现在银汉镇的夜空,还是60年前的事情。有居民趴在窗口仔细辨听,面露惊喜:“这不就是古装剧里打更的声音吗?”

接下来几天,打更这一传统民俗得到恢复的消息,在小镇上开始沸腾。对于绝大部分街坊而言,他们从未见过现实生活中的更夫,那苍老的“更”声,更像是穿越遥远的历史而来。

“疯子”

夜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街头散步人群的嘈杂声已逐渐平息,这个常住人口有2000余人的小镇,在热闹一天之后重回平静。这里是位于南充市蓬安县东南角的银汉镇,与广安地界接壤,属于蓬安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

晚上10点,一阵突如其来的“咚、咚、咚”敲锣声音,划破漆黑的夜空,像是穿越遥远的时空隧道而来,有人朝敲锣人不满地吼了一句:“疯子,半夜敲啥子锣嘛”。紧接着,敲锣人又在扯着嗓子喊:“防火、防盗,注意安全”。有人面露惊喜:“咦,这不就是古装剧打更的声音吗?”

这是10月1日晚上发生的事情。第二天,镇上居委会便接到有居民投诉,“那不是疯子敲锣,是我们请的更夫在打更。”社区居委会书记唐本礼给街坊们解释,打更原本是镇上的传统民俗,现在即将在小镇上恢复起来。

接下来几天,小镇将恢复打更民俗的消息,在街坊中沸腾了。有居民抱怨说,“本来睡得正香,(打更)一下子把人吵醒又睡不着了。”不过也有居民表示,“有人巡逻就不怕小偷,慢慢习惯就好,传统文化多多体谅”。

更夫

69岁的吕天祥,就是每天晚上敲锣打更的更夫。

10月30日晚上,银汉场镇口的一栋民房里,时针滴答滴答慢慢靠近9点,吕天祥站在堂屋里,抬头瞟了一眼墙上的挂钟,还有5分钟。时针指向8点59分时,吕天祥取下放在桌上的铜锣,还有一根系着红绳的木棍,他站在挂钟下,盯着时针,慢慢走向9点。

该是出门打更的时候了。吕天祥给正在喂猪食的老伴打了声招呼,提着铜锣径直出门。“咚、咚、咚。”出门左拐不远,吕天祥开始用木棍敲击铜锣,伴随着铜锣尚未完全消散的余音,吕天祥开口拖着尾音大声吆喝:“防火、防盗,注意安全”。每走一段路,他又敲打三下铜锣,扯着嗓子吆喝一声。

尽管打小就在场镇上长大,但吕天祥还从未像现在这样,在漆黑的夜晚仔细打量小镇的面目。作为一名称职的更夫,吕天祥有责任检查两边街坊的房门是否关好。

“有两个晚上,我都发现有人的房门没有锁好,最后敲锣把主人家叫起来关门。”吕天祥觉得,打更过程中的任何可疑发现,都会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厚重。

9点52分,吕天祥提着铜锣走完了场镇上的10条街道,回到家的时候,老伴陈碧珍通常是守电视机前看连续剧。陈碧珍心疼老伴,会让吕天祥安心养神,自己则在看连续剧之余注意盯着电视机旁的小闹钟,在临近11点的时候叫醒老伴。

记忆

吕天祥见过打更,那是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夜间的打更声曾点缀了他的童年。

吕天祥记得,那个时候,银汉镇上还只住着三四十户人家。镇上一位姓唐的更夫,每晚夜幕降临,更夫都会提着一个白纸糊的灯笼和一面小铜锣,沿街敲打,每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打一次,为街坊们报时,同时提醒大家注意防火、防盗。那个时候。吕天祥说,更夫打更的时候,会在家里点燃一炷香,等香燃尽,便是一个时辰。

吕天祥没想到,如今60年过去,“咚、咚、咚”的打更声,会再次在小镇上响起,而自己,居然成了那个打更的人。

今年9月份,当银汉镇社区居委会找到吕天祥,希望他每天晚上能够到街上打更,吕天祥几乎没有拒绝便答应下来。“为何选他?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做事踏实。”打更一个月,吕天祥可以领到400余元报酬。

民俗

银汉镇社区居委会书记唐本礼说,打更原本就是银汉镇的传统民俗文化之一,虽然现在时代变了,但是好的传统民俗文化还是应该挖掘出来并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打更也可以增强街道的夜间巡逻,提醒居民们注意安全,这也是他们决定恢复打更这一传统民俗的初衷之一,按照计划,打更会从每年的10月持续到次年4月。银汉镇民间传统文化研究保护协会会长李国璋说,消失多年的打更声再次在小镇上响起,这不仅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的回归,而且会增加小镇的历史韵味。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祥林表示,打更这种民俗文化重现小镇,目前还谈不上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恢复和传承,这种行为在今天看来,似乎更像是一种表演,只不过现在进行了创新,通过借助过去的传统习俗来做今天的事情,比如说通过这种形式来增强街面的夜间巡逻,提醒居民们注意安全。(记者 王超 摄影报道)

原标题:“防火、防盗,注意安全” 小镇“更”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蓬安银汉镇恢复“打更”民俗 是否还是记忆中感觉?